陈氏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 我来答
青柠姑娘17
2022-06-07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3万
展开全部

陈氏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是独特的,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又要练气。这种意气运动的特点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并统领着太极拳的其他各种特点。此外,练太极拳时全身放长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表现出能柔能刚,且富弹性。它的动态,要求一动全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它的速度,要求有慢有快,快慢相间。它的力量,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它的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具备了这些条件,太极拳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特点一、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1、 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即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行动。

  2、 练太极拳好象在做“意识体操”,要始终着重用意,肢体动作只不过是意的外部表现。

  3、 练太极拳要“以气运身”,但是练拳时不可只顾想气在体内的如何运行,而要意注于动作之中。

  4、 内意和外神不可须臾分离,内意稍一松懈,则外神就会散漫。

  5、 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与另外七大特点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

   特点二、 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1、 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身躯的放长,含胸拔背是以前胸做支柱把后背放长,沉肩坠肘是手臂的放长,松腰圆裆和开胯屈膝是腿部在这种特定环境下放长。

  2、 太极拳的掤劲生于弹性,而弹性生于身肢的放长。

  3、 含胸要求胸部即不腆出,也不凹进,使胸部成为脊背拔长的支柱。不可误认驼背为拔背,因为背驼就会前胸凹进,这样就会失去前胸的支柱作用。

  4、 沉肩的主要作用是使臂部与肩部因下塌而接牢,臂与肩接牢才能使臂生根。

  5、 坠肘可使肘部与肩部之间达到放长,手臂的螺旋缠丝运动就是以坠肘做中心的。

  6、 坠肘与坐腕又可以使肘与腕之间放长。

  7、 开胯,屈膝的旋转,就是使腿部放长,用这种螺旋式的运动来变换虚实,主要表现在膝头的旋转上。当腿部外旋时,腿外侧处于放长而内侧则为收缩。

   八门劲别与弹性的掤劲

  1、 太极拳要求用意而不用拙力,并不是说用意不用劲。太极拳就是由八门劲构成的,八门劲都具有放长的弹性,所以称为“劲”,而不称为“力”。

  2、 八门劲的实质就是一个“掤”劲,其它七种劲别只不过是因为方位和作用不同而另有所称谓。

  3、 在全动之下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

  4、 要练掤劲首先要摧毁人身上原有的硬僵。练习太极拳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消除鼓劲的阶段(即去掉僵劲),然后是生长新的弹性劲的阶段。

  5、 要练习掤劲关健要领就是从用意着手,使思想上有放长的意思。

  6、 在人的身肢放长的情况下,使人精提起而集中,气沉而内敛,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现象,反过来也就是说,只要神聚气敛,就可以引导意识上具有放长的神态,来促使身躯的.放长,从而提高弹性和增强掤劲。

   特点三、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1、 太极劲不是平面的一个圈,而是立体的螺旋上升。(翻转掌心,旋腕转膀)

  2、 拳论中说,不论开展的大动作或紧凑的小动作,千万不可离开对立统一的太极劲。

  3、 太极拳必须运动如缠丝,或者说运动如抽丝。这两种形象的比方都是说运动的形象如螺旋。

  4、 由于掌心的内外翻转,表现出的旋腕转,旋腂转腿,旋腰转背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空中旋转曲线,这是太极拳必须做到的要求。

  5、 在练习太极拳时如果感到某一动作有不得势或不得劲处,就可以依据缠丝的不顺遂处挪动一下腰腿,以求得顺遂,就可以使姿势得到纠正。

  6、 “云手”一式为双顺转双逆,左右大缠丝的拳式,“白鹤亮翅”是一顺一逆的缠丝,左手是向左、向里、向下的运动(逆缠丝),而右手是向右、向外、向上的运动(顺缠丝)

  7、 太极拳各式中的缠丝不外乎“双顺”“双逆”和“一顺一逆”三种组合方式。

  8、 无论是顺缠、逆缠,务须一缠到底。所谓“底”就是到达这一拳式表现劲别的落点处,也就是接做下一式的转关处。

   特点四、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1、 太极拳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这是调节内劲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环节。

  2、 初学时,动作可以大虚大实,以后逐步练成小虚小实,最后达到内有虚实而外面不见有虚实的境界,这是调整虚实的最深功夫。

  3、 虚实灵换的核心,在于意气的灵换。同时要在“中土不离位”及内劲中正的情况下来完成。(“中土不离位”就是指人体重心不离开两腿间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

  4、 所谓虚,不是全无力量,所谓实,亦非全部占煞,。。。。。太极拳的动力本身就产生于重心偏差的倒换中。

  5、 开始学拳时亦采取大虚大实的姿势,如二八之比,随着功夫的熟练,就要转为小虚小实的姿势,如两腿的负重分配比例为四六分。

  6、 只有做到“中土不离位”才能前后左右变换而不受阻,若身体偏于一边来进行变换,就必须经过调整才能灵换过来。

  7、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其中“上下相随”即指上下手足的虚实分明。

  8、 除了迈步时手随足来变换虚实外,大多数皆是足随手来变换虚实。

   特点五、 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

  1、 为了在练拳中能做到一动全动,就必须以腰脊为中心。因为腰是左右平行转动的中轴,而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

  2、 所谓贯串劲,不只是主要关节的运动,而应包括连接关节的肌体。

  3、 练习太极拳要练在身上,不要练在手上。也就是要求腕关节动的愈小愈好,而脊柱却要求放长并动得要大些。

  4、 所谓发劲,是在沉肩坠肘之下,将各种曲蓄的内劲引导着由脊背传递到手臂上再发出去的意思。即所谓“劲由脊发”。

  特点六、 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1、 太极拳不以一动全动为满足,还要求在练习全趟架子时能够做到一气呵成,内劲不断。

  2、 一气呵成就是说在习练一趟拳架的过程中,劲路始终不断,波浪式地滔滔起伏不已,没有松口气和意念的分离现象。

  3、 手法上,在运劲时凡是遇到一往一复的动作,在往复之间要用折迭弥补其间,使前后两个动作能曲线缓和地联接起来。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

  4、 步法上,凡遇动步进退时,在它们之间用一个“转换”来弥补其间。

  5、 练太极拳一开始就应注意将内意和外神寓于动作之中,毫不间断。

  6、 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圆就方之往来。方为开展,圆为紧凑。

  7、 太极拳在运劲达到终点时,应把这一拳式规定的劲别表现出来,而要表现出劲别来,就必须在圆行中现出方来,要想在运劲中表现出劲别,就必须有方,即拳论中所说的“只圆无方是滑拳,只方无圆是硬拳”。

  8、 太极劲的方圆相生,是从“呼为开展,为方,吸为紧凑,为圆”中产生出来的。

   特点七、 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相柔相济运动

  1、 太极拳的学习,首先要摧毁人们动作中原有的坚硬劲,使之化为柔软,这是一个较长的时期。

  2、 在化僵劲为柔劲的过程中,应尽力求柔,在毫不用力的原则下慢慢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愈不用力,就愈容易发现动作中的缺点。

  3、拳谱上讲,练拳要“有心求柔,无意成刚”,所以动作不准用力,全身要松开。这种“松”是有意识的松,它要求由放长身肢来达到。

  4、 拳谱中说“常求柔软之于外,久之自得坚刚之于内”。

  5、 刚柔变换,在神气上说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柔,显则刚。

  6、 在拳架的姿势上来说,是通过开合表现,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劲到达落点时则表现为刚。

  7、 要掌握刚柔相济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力求柔软,二是力求身肢放长,三是做到“柔行气,刚落点”。四是意气风发,即神气应忽隐忽现,心意应不断指挥。

  特点八、 快慢相间的运动

  1、 初练太极拳时,动作应越慢越好,将动作时间放长。

  2、 练习太极拳,只在动作慢了才能检查出不顺遂的地方,才有修改的机会。

  3、 练习太极拳有快有慢,在每一个拳式中,转关处要慢,过了转关处就逐渐加快,运到落点时最快,而后又转慢,如此周而复始。

  4、 太极拳的发劲,就是利用这种加速过程而实现的,把内劲在短距离内发出去的劲路称做“寸劲”。

  5、 太极拳规定,凡在转关折迭处应慢,过了转关后运用加速劲向快上运劲,这是演练拳式时的快慢原则。

  6、 快慢相间的原则是,转关折迭处慢,过了转关后渐渐加快,过了方点后再转慢,尽头的落点要快。

    以上内容是陈式太极拳八大特点的主要内容,在练习架子时不可孤立地对待这些特点,务须在每一个动作中都逐渐做到符合这些特点。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