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十三回的读书感受50字
《三国演义》中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家喻户晓,人人敬仰,是历史上少有的治国良才,但他在任用人才上却不尽人意。
当年,他高卧隆中时,整日与均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且具有远大抱负的崔州平、石广元、盂公威等人谈天说地,然而,诸葛亮在获刘备任用的时候,却忘记将这些人推荐为刘备所用,让其老死荒郊。
在他担任关键职位的时候,对下属总是不放心,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统管起来,形成一种“事必躬亲”的习惯。他常排斥魏延等一些智勇双全的将领,人家屡出奇谋也得不到采纳。
马超英勇盖世,在归附刘备后,也一直戍守边关,得不到完全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正是由于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失误,造成了蜀中人才缺乏、后继无人的局面,待五虎大将纷纷亡故,蜀中竟然找不到一个胜任先锋的大将了。
即使后来选中姜维为其接班人,但最终也落了个独木难支、难以为继的地步,最终导致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蜀汉王朝灭亡。
刘备在徐州收留了在定陶被曹操打败的吕布。李淮和郭汜中了杨彪的反间计,打了起来,最后由张济调和。贾诩和董承护送皇帝逃出李淮郭汜的魔掌,最后由杨奉的手下徐晃击退郭汜的追兵。
皇帝由杨奉和董承的共同护送下度过了黄河,而李乐则联系李淮郭汜对皇帝进行再追击。
李淮:胸无大志,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情绪不会控制,优柔寡断,不过能听取别人的建议。
郭汜:残暴,残忍,嫉妒心强,对汉室没有忠心。
贾诩:三国中最会审时事的谋士,谋略好,最低调的谋士。本回合里表现对汉献帝的忠心,其实忠心是只对能听自己计谋的主子。
董承:国舅,所以对汉室忠心,舍身取义,但缺乏果断。
杨奉:对汉室忠心,但没有远大的目光,对人才没有慧眼。
李傕和郭汜这两个乱臣贼子,一个劫持皇帝,一个劫持百官,互不妥协,打得天昏地暗。在贾诩的游说下,才最终放了皇帝和百官,可不久这两人就后悔了,于是带兵就追,还好遇到杨奉和董承来救,皇帝才跑掉了。
当年,他高卧隆中时,整日与均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且具有远大抱负的崔州平、石广元、盂公威等人谈天说地,然而,诸葛亮在获刘备任用的时候,却忘记将这些人推荐为刘备所用,让其老死荒郊。
在他担任关键职位的时候,对下属总是不放心,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统管起来,形成一种“事必躬亲”的习惯。他常排斥魏延等一些智勇双全的将领,人家屡出奇谋也得不到采纳。
马超英勇盖世,在归附刘备后,也一直戍守边关,得不到完全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正是由于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失误,造成了蜀中人才缺乏、后继无人的局面,待五虎大将纷纷亡故,蜀中竟然找不到一个胜任先锋的大将了。
即使后来选中姜维为其接班人,但最终也落了个独木难支、难以为继的地步,最终导致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蜀汉王朝灭亡。
刘备在徐州收留了在定陶被曹操打败的吕布。李淮和郭汜中了杨彪的反间计,打了起来,最后由张济调和。贾诩和董承护送皇帝逃出李淮郭汜的魔掌,最后由杨奉的手下徐晃击退郭汜的追兵。
皇帝由杨奉和董承的共同护送下度过了黄河,而李乐则联系李淮郭汜对皇帝进行再追击。
李淮:胸无大志,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情绪不会控制,优柔寡断,不过能听取别人的建议。
郭汜:残暴,残忍,嫉妒心强,对汉室没有忠心。
贾诩:三国中最会审时事的谋士,谋略好,最低调的谋士。本回合里表现对汉献帝的忠心,其实忠心是只对能听自己计谋的主子。
董承:国舅,所以对汉室忠心,舍身取义,但缺乏果断。
杨奉:对汉室忠心,但没有远大的目光,对人才没有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