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背后
展开全部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写的一篇论文和李杨两人的故事有关,于是找了很多正史野史和文学作品来看,结果真是有点大跌眼镜。
洪升《长生殿》中的唐玄宗痴情感人,杨贵妃虽然有些骄纵善妒的毛病,但总体来看也是让人爱怜有加。这部剧延续了白居易《长恨歌》的仙幻元素,而又因为受到《天宝曲史》的大团圆影响,最终李杨二人也得以相遇,虽然两人是死后重逢,欢喜中已经带有悲剧色彩,但这仍然不失为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好故事。
不过,如果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个爱情故事不仅将事实掐头去尾,而且故事主角也被艺术化地改写,李杨二人不过是披着华贵外衣的一对普通男女,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仅仅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工具(在一千多年前,想要满足情人在北方吃到荔枝的奢侈愿望,没有皇帝这个特殊身份怎么可能做得到?),是一个外壳,而他们的内心却依然有着小市民一样的简单和纯真。唐玄宗碍于皇帝的身份无法在战乱之中保全杨贵妃,所以他事后日日哀叹,悔恨至极。——了解一下洪升的身份,就可以知道他在创作时只是借着这个故事来抒发自己的不得志,他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去揣度帝妃的心境,自然有不到之处。
首先,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表面上虽贵为太上皇,实际上已经手无寸权,只能仰仗着依旧在朝的陈玄礼、高力士等人的政治力量,颇有寄人篱下之感,此时的他又怎敢像文学作品中说的那样,“梨园弟子,玉管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这不是很明显在暗暗指责高力士等人当年马嵬坡上办事不利吗?事实上,唐玄宗或许内心对贵妃确实怀有歉疚之情,但应当很少表现出来,有《王文郁画贵妃像赞》为证:
如此豁达的笔法才是唐玄宗的真实面貌。他既然曾经贵为天子,哪怕再昏庸,也应该有身为政治家的自觉和理智,利益抉择面前,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几乎是一个不用思考就可以选出答案的问题。
其次,你真的以为杨贵妃和唐玄宗是如胶似漆的一对富贵鸳鸯吗?不是的啊,有不少资料都认为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其实是有暧昧关系的。《旧唐书》里只有非常简短的一句话:“禄山母事妃”(《新唐书》的情况也差不多),就是说安禄山把杨贵妃当自己母亲(需要注意的是,安禄山比杨贵妃大了二十几岁)。但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有引入了野史的详细记载:
翻译成白话文的大意就是,安禄山生日那天,杨贵妃给他洗了三天的澡(当时习俗,新生婴儿都要经历的),然后用大彩被把他包成襁褓的样子,让人用轿子抬着。皇帝不怒反乐,还送了安禄山好多东西。之后这两人常常一起宴饮作乐,唐玄宗也没有丝毫怀疑。
今人较为熟悉的李杨故事题材的作品——白居易的《长恨歌》、洪升的《长生殿》均没有提及,而白朴的《梧桐雨》中倒可以看出一点点迹象:安禄山被贬为渔阳节度使时,自言自语道:“别的都罢,只是我与贵妃有些私事,一旦远离,怎生放的下心。”而后又有诗云:“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然而这也算是相当隐晦的描写了,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臣子对贵妃单方面怀有的不轨之心。而另一部没那么出名的作品——秦醇的《骊山记》,则对安杨二人的关系大肆渲染,其中不乏可以媲美《金瓶梅》的色情描写。
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也许不像新旧唐书那样单纯,也不像《骊山记》那样夸张,但是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必然有见不得人的关系;而又为什么唐玄宗会对此视而不见,甚至最初就是他亲自下令“贵妃姊妹与禄山结为兄弟”(《新唐书》)的呢?我没有详细地了解,所以只能猜测这中间可能有团结政治联盟、维护政权稳定的考虑吧,但最终引发的安史之乱,或许是唐玄宗始料未及的。
最后,撇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之后的琐碎不讲,其实他们最初的结合就很有问题了。单看白居易的《长恨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像是灰姑娘的故事吧?但事实上,杨氏被册封为贵妃之前的身份是寿王妃,是唐玄宗的儿媳。想想唐高宗“抢”走武则天时,好歹唐太宗已经去世了,他可以用自己的至高无上之权假意宣布已故父皇的旨意,为自己的情人赋予合法性。但唐玄宗这个……坑实在不好填。
为了掩人耳目,他先是让杨氏度为太真道士,过了两年多方才册封,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舆论指向已经慢慢地扭转。杨氏原为杨玄琰之女,幼年丧父,被托给叔父杨玄璬抚养。唐玄宗在《册寿王杨妃文》中称其为“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应是按照当时的抚养关系而确定的;此时唐玄宗对杨氏还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而到了后来册封贵妃时,唐玄宗却只是“追赠父玄琰太尉、齐国公。擢叔玄珪光禄卿,宗兄铦鸿胪卿,锜侍御史,尚太华公主。”这里已经将杨贵妃的父亲改为杨玄琰,而且为了转移注意力,对于抚养杨氏、恩德有加的杨玄璬,他只字未提。——利用杨贵妃特殊的成长背景,唐玄宗营造了这样的假象,仿佛杨玄璬之女和杨玄琰之女是两个人,一个是名正言顺的寿王妃,一个则是名正言顺的杨贵妃。
且不谈这样做的效果如何,但只要思考一下,一个皇帝能够沉迷美色而做出有违伦理的这种行为,王朝能不岌岌可危吗?
一部文学作品,即使是基于真实历史,也难免会有艺术化的处理;而就算是史传,也常常需要运用春秋笔法“为尊者讳”,或者无法避免地带有撰写者在特定写作环境下的感情色彩。如果不是借这次机会搜集了边边角角的材料,或许我还真的会沉浸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中无法自拔…… 想想看,多读书有什么用?因为这样才能拼凑出真实嘛,不管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真实的现在。
参考: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1956年版。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
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
最近写的一篇论文和李杨两人的故事有关,于是找了很多正史野史和文学作品来看,结果真是有点大跌眼镜。
洪升《长生殿》中的唐玄宗痴情感人,杨贵妃虽然有些骄纵善妒的毛病,但总体来看也是让人爱怜有加。这部剧延续了白居易《长恨歌》的仙幻元素,而又因为受到《天宝曲史》的大团圆影响,最终李杨二人也得以相遇,虽然两人是死后重逢,欢喜中已经带有悲剧色彩,但这仍然不失为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好故事。
不过,如果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个爱情故事不仅将事实掐头去尾,而且故事主角也被艺术化地改写,李杨二人不过是披着华贵外衣的一对普通男女,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仅仅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工具(在一千多年前,想要满足情人在北方吃到荔枝的奢侈愿望,没有皇帝这个特殊身份怎么可能做得到?),是一个外壳,而他们的内心却依然有着小市民一样的简单和纯真。唐玄宗碍于皇帝的身份无法在战乱之中保全杨贵妃,所以他事后日日哀叹,悔恨至极。——了解一下洪升的身份,就可以知道他在创作时只是借着这个故事来抒发自己的不得志,他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去揣度帝妃的心境,自然有不到之处。
首先,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表面上虽贵为太上皇,实际上已经手无寸权,只能仰仗着依旧在朝的陈玄礼、高力士等人的政治力量,颇有寄人篱下之感,此时的他又怎敢像文学作品中说的那样,“梨园弟子,玉管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这不是很明显在暗暗指责高力士等人当年马嵬坡上办事不利吗?事实上,唐玄宗或许内心对贵妃确实怀有歉疚之情,但应当很少表现出来,有《王文郁画贵妃像赞》为证:
如此豁达的笔法才是唐玄宗的真实面貌。他既然曾经贵为天子,哪怕再昏庸,也应该有身为政治家的自觉和理智,利益抉择面前,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几乎是一个不用思考就可以选出答案的问题。
其次,你真的以为杨贵妃和唐玄宗是如胶似漆的一对富贵鸳鸯吗?不是的啊,有不少资料都认为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其实是有暧昧关系的。《旧唐书》里只有非常简短的一句话:“禄山母事妃”(《新唐书》的情况也差不多),就是说安禄山把杨贵妃当自己母亲(需要注意的是,安禄山比杨贵妃大了二十几岁)。但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有引入了野史的详细记载:
翻译成白话文的大意就是,安禄山生日那天,杨贵妃给他洗了三天的澡(当时习俗,新生婴儿都要经历的),然后用大彩被把他包成襁褓的样子,让人用轿子抬着。皇帝不怒反乐,还送了安禄山好多东西。之后这两人常常一起宴饮作乐,唐玄宗也没有丝毫怀疑。
今人较为熟悉的李杨故事题材的作品——白居易的《长恨歌》、洪升的《长生殿》均没有提及,而白朴的《梧桐雨》中倒可以看出一点点迹象:安禄山被贬为渔阳节度使时,自言自语道:“别的都罢,只是我与贵妃有些私事,一旦远离,怎生放的下心。”而后又有诗云:“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然而这也算是相当隐晦的描写了,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臣子对贵妃单方面怀有的不轨之心。而另一部没那么出名的作品——秦醇的《骊山记》,则对安杨二人的关系大肆渲染,其中不乏可以媲美《金瓶梅》的色情描写。
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也许不像新旧唐书那样单纯,也不像《骊山记》那样夸张,但是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必然有见不得人的关系;而又为什么唐玄宗会对此视而不见,甚至最初就是他亲自下令“贵妃姊妹与禄山结为兄弟”(《新唐书》)的呢?我没有详细地了解,所以只能猜测这中间可能有团结政治联盟、维护政权稳定的考虑吧,但最终引发的安史之乱,或许是唐玄宗始料未及的。
最后,撇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之后的琐碎不讲,其实他们最初的结合就很有问题了。单看白居易的《长恨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像是灰姑娘的故事吧?但事实上,杨氏被册封为贵妃之前的身份是寿王妃,是唐玄宗的儿媳。想想唐高宗“抢”走武则天时,好歹唐太宗已经去世了,他可以用自己的至高无上之权假意宣布已故父皇的旨意,为自己的情人赋予合法性。但唐玄宗这个……坑实在不好填。
为了掩人耳目,他先是让杨氏度为太真道士,过了两年多方才册封,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舆论指向已经慢慢地扭转。杨氏原为杨玄琰之女,幼年丧父,被托给叔父杨玄璬抚养。唐玄宗在《册寿王杨妃文》中称其为“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应是按照当时的抚养关系而确定的;此时唐玄宗对杨氏还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而到了后来册封贵妃时,唐玄宗却只是“追赠父玄琰太尉、齐国公。擢叔玄珪光禄卿,宗兄铦鸿胪卿,锜侍御史,尚太华公主。”这里已经将杨贵妃的父亲改为杨玄琰,而且为了转移注意力,对于抚养杨氏、恩德有加的杨玄璬,他只字未提。——利用杨贵妃特殊的成长背景,唐玄宗营造了这样的假象,仿佛杨玄璬之女和杨玄琰之女是两个人,一个是名正言顺的寿王妃,一个则是名正言顺的杨贵妃。
且不谈这样做的效果如何,但只要思考一下,一个皇帝能够沉迷美色而做出有违伦理的这种行为,王朝能不岌岌可危吗?
一部文学作品,即使是基于真实历史,也难免会有艺术化的处理;而就算是史传,也常常需要运用春秋笔法“为尊者讳”,或者无法避免地带有撰写者在特定写作环境下的感情色彩。如果不是借这次机会搜集了边边角角的材料,或许我还真的会沉浸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中无法自拔…… 想想看,多读书有什么用?因为这样才能拼凑出真实嘛,不管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真实的现在。
参考: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1956年版。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
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