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焦虑症如何缓解
得了焦虑症如何缓解
焦虑症的可以这样自我调节
首先,尝试深呼吸。当你感到紧张的时候,不妨尝试做一做深呼吸、冥想,让自己全身放松,自我心理调适心情保持平静。
其次,多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的”。这是一个神奇的咒语,当你感到焦虑烦躁的时候,多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工作多得让人头痛,但是总能完成;老板教训自己,但也有停的时候,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一样。这招对克服焦虑烦躁很有帮助。
再次,告诉自己其实没那么糟糕。孩子考试不及格、被客户训了一顿、上班迟到了,这些都会让我们生气焦躁,但是试问一下自己,过一段时间,这些事情还会很重要吗,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一切也没那么糟糕,不值得我们焦虑。
心理 解读 :每天做到三餐按时,作息规律,同时,也要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发现压力大适时减压,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焦虑症的自我治疗可以怎么做?
在生活中,焦虑症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是治疗和预防焦虑症的关键。由于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初期没有治愈,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去治疗所以导致越发的严重。我们应该了解关于焦虑症的症状做好相应的准备。
一、身体不适具体表现为:早期很多患者一般伴有多种躯体不适,心悸气短、胸闷心慌、心跳加速、全身疲惫,工作学习能力大大降低,即使是简单的工作也变的难以应付,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伴有失眠、早醒、多梦等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二、急性焦虑:如果是急性焦虑症的话常常是在慢性焦虑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其主要的症状有:在惊恐中发作或者是在夜里睡觉做梦发生而有濒死感。患者这发作的时候会明显的感觉的到有呼吸很困难,心脏仿佛是在剧烈的跳动一样,胸口也有闷的感觉。患者因为太紧张而导致呼吸性中毒的现象,这时候又会出现面色麻木等现象。
三、异常举动,随时备战:其实,焦虑不仅仅只影响到患者身心,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举动,因为焦虑症状让病人不舒服,他们常常采取一些无意识举动来消除焦虑。病人还常常把一切外在压力,都当作风险状况,摆出随时备战的姿态,使得自己整天惴惴不安,一副大祸临头的趋势,即使是一点点小烦躁,也会手足无措,失去正常状态。
四、反常人格、严重激动:患者一般会性情内向、敏感,缺乏弹性,他们多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而往往达不到期望值而觉得有罪恶感,贬低自己,并且容易情绪异常激动,坐卧不安、心情忐忑、经常性的惊慌失措,喜欢踱来踱去、注意力涣散。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是什么
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是什么?焦虑症患者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后,需要坚持治疗,效果才会好,中药疗法更是贵在坚持。因为焦虑症毕竟不像感冒那样三五天就能治好,这样系统治疗得需要时间,需要有耐心。那么,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疗焦虑症最好的药是什么?治疗焦虑症的副作用小的药,一般采用中药进行治疗,中药是中国最传统的治疗方式,由于通过中医中药调理治疗焦虑症疗效显著,所以倍受患者青睐,但是其用药需要熬制,往往搞得大家耗费时间精力。治疗焦虑症的中成药,打破陈旧的制作方式,采用中药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使用方便,疗效同样显著。
①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长期大量服用。
②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③定期换药的原则: 如果是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抗焦虑,3-4周就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赖的产生。注意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两种药物交叉服用一段时间后,再撤掉原来的药物,新加上的药物加到治疗量。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以上就是专家关于治疗焦虑症最好的药的相关介绍,焦虑症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也不错的情绪障碍,因此即使你被确诊为焦虑症,也不必过分担心。专家建议患了焦虑症应该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检查治疗。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给你更加满意的答案。
如何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我们把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叫做分离焦虑,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分离的焦虑,就要提前做好准备。下面就来告诉你对待儿童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4、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入园前尽可能的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症状,才可以让孩子尽快的容易到新的生活中、也可以让孩子减少发病的几率,这样大人孩子都可以少遭点罪。
创伤事件纪念日或会加大幸存者的焦虑及悲伤
那些创伤性事件会周年性地向事件中幸存者袭来,而他们又应如何处理这些回忆所带来的焦虑和抑郁?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灾难应对网络的心理学家苏珊·西尔克,创伤事件纪念日会重新激活实际事件当时的想法及感觉,幸存者可能会表现出高度的焦虑及抑郁。
在创伤事件纪念日前后,人们可能会清晰地回忆事件并较平常有更激烈的情绪感受。重新经历悲伤是心理治愈过程中一个非常自然的部分。而就至于伤痛而言,根本不存在任何正确的痊愈方法。尽量不要将自己的'反应和别人做对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每个个体都会找到属于他或她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记忆。
随着纪念日的临近会带来影响人们的一些反应包括有:难以集中精神、食欲不振、无法抑制的情绪爆发、噩梦、睡眠困难或嗜睡以及与他人产生抽离感。
为了帮助人们度过创伤纪念日,APA建议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认识并接受你可能在经历的感觉。 明白你所承受的感觉是康复过程的必经部分。
2.寻找健康的方式来处理你的悲伤。 和一些你信任的人分享回忆和感觉,或只要花时间和朋友以及家人呆在一起就好。对于一些人,比起专注在回忆上而言,参加某些可以吸引注意力的活动才是种明智的应对策略。而像阅读、思考这样的沉思活动或散散步也是好办法。不要采取像酗酒或使用药物这些会成为问题的应对措施。
3.参加一个活动,纪念已失去的爱人。 你也许想种棵树来纪念、给爱人喜欢的慈善机构捐献、参加一个你爱人本很喜欢的活动,或与他人分享回忆。考虑参与志愿者活动,你可能会发现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帮助自己。
4.运用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朋友以及家人联系。不要孤立自己。
心理治疗师可提供的支持:
心理治疗师可帮忙提供询证治疗以帮助人们管理围绕创伤事件所产生的情绪。更常规的是,心理治疗师会进行心理治疗(有时会成为精神疗法或访谈法)。治疗的风格各种各样,但心理治疗师会针对人们的问题以及其性格和偏好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些常见的心理治疗类型有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或一些心理治疗方式的综合使用。心理治疗可针对个体、夫妻、家庭或其他团体展开。一些心理医生会接受培训展开催眠疗法,而研究发现此治疗对大量的症状均有疗效,其中包括痛症、焦虑以及心境障碍。
而于某些症状而言,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对于需通过药物获得治疗的人们,心理医生会在整个疗程中与初级护理医师、儿科医生和精神病医生通力合作。新墨西哥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这两个州已经通过条例允许持牌照的心理治疗师通过额外及特别的训练可以开处方药(但药物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以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失调症状,诸如抑郁及焦虑。
我们大家都来重视焦虑症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欲求多了,焦虑的事情也增多了,如今焦虑障碍的人比抑郁症患者多,因此,我们大家都来重视焦虑症。
1. 焦虑的三种形式
有欲望便会有焦虑,欲望总在寻求满足,但单凭个人努力并不一定能得到满足,这是人生之痛。一般说来,欲望愈强烈,求满足之心愈急切,而满足取决于客观者愈多,则焦虑愈甚。这是焦虑可以理解的普通形式。人之不同,不在于有无焦虑,而在于焦虑的轻重以及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久暂。当然,更根本的不同是,人们欲望的等级结构不同,对待人生的态度各异。
典型的神经症性焦虑有三个外在特征: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社会功能显著受损或丧失。焦虑病人的内心体验是各式各样的,预期性(anticipatory)焦虑体验;广泛性(generalized)焦虑体验,即在多种处境下或事无论大小都感到焦虑;自由浮动(free-floating)或无名焦虑;焦虑具有压倒一切的(overwhelming)性质,以致病人除焦虑外,几乎什么思想都没有,什么也听不进去,什么也看不进去,甚至连电视看了一阵子也不知所云;急性加剧的形式叫惊恐发作;慢性持续的和较轻的形式体现为烦躁,经常着急也不知为了什么,容易发怒等。
有些病人的焦虑直接或主要取决于躯体(包括神经系统)的疾病过程,或出现在精神病过程中。这种焦虑可以跟前述两者重叠或以某种过渡形式出现,在内外科会诊中不少见。本文只讨论前两种情况,即非器质性、非精神病性的焦虑。
2. 焦虑障碍比抑郁症多
据N.C. Andreasen等,美国社区调查发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6.4%(p.235);惊恐障碍女性为2%~3%,男性为0.5%~1.5%(p.231),笔者按,若男女在人口中各占一半,则总的患病率为1.3%~2.3%。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加在一起患病率超过8%。同书报告抑郁症的患病率为4.3%(p.207)。国内报告也是焦虑多于抑郁。胡明等报告,中学生焦虑发生率为20.3%,其中轻度焦虑占14.4%,中、重度占5.9%。丁锦红等报告,大学生处于焦虑状态或有焦虑症状者占30.8%。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
3. 临床医生诊断的抑郁症病例比焦虑病例多
在“文革”前,我国精神病学界一致认为,精神分裂症和神经衰弱是防治的两个主要问题。那时,精神科门诊病人除精神病人外几乎全是神经衰弱。这说明,医生的观点决定着他们所见到的病种分布。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神经衰弱不见了,全都变成了抑郁症!个中原因。其实,神经衰弱并未消失。王国强等对43例神经衰弱病人追踪10年的结局是:神经衰弱32(74.4%),精神分裂5(11.6%),抑郁症2(4.7%),焦虑症2(4.7%),死亡2(4.7%)。追踪10年,74.4%的诊断不变,神经衰弱的诊断是可以站得住脚的。再看看取消神经衰弱这个病的美国,DSM-IV说,神经衰弱可以归类到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undifferentiated somatoform disorder)这一诊断类别,这其实只是换了个说法罢了。
根据调查了解到生活中焦虑障碍比抑郁症多,患有焦虑症的人很多,我们大家都来重视焦虑症吧,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