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反问句末尾要打问号?
展开全部
反问句之所以在字面上和意思上存在着反差的特点,是由于句末的问号(全句的语调)在起着调节作用,所以,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然而,反问句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它是无疑而问,寓答案于问句之中,它除了含有疑问的语气外,还含有感叹的语气,因此句末也可用“?!”“!?”或“!”。例如:
①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方志敏《清贫》)
②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来《为东南死国难者志哀》)
③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④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秦牧《花城》)
例①兼反问和感叹,表示讥讽的语气,抒发憎恨、鄙视的强烈感情,故句末用“?!”。例②是周恩来于1941年亲笔为重庆《新华日报》写的“题诗”,表达了极大的义愤和无比的沉痛,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严厉的责问,故最后一句用了“!?”。例③是对“四人帮”破坏我国科学事业、迫害科学家罪行的强烈控诉。例④是抒发作者赞颂南国花市的感情,因它们的语气十分强烈,故用“!”。
①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方志敏《清贫》)
②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来《为东南死国难者志哀》)
③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④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秦牧《花城》)
例①兼反问和感叹,表示讥讽的语气,抒发憎恨、鄙视的强烈感情,故句末用“?!”。例②是周恩来于1941年亲笔为重庆《新华日报》写的“题诗”,表达了极大的义愤和无比的沉痛,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严厉的责问,故最后一句用了“!?”。例③是对“四人帮”破坏我国科学事业、迫害科学家罪行的强烈控诉。例④是抒发作者赞颂南国花市的感情,因它们的语气十分强烈,故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