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
大学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很多人在填志愿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对专业的选择,在选择的专业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问题这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关联,下面我分享大学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一起来看下吧。
大学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1
1、一对一
这种情况最为简孙明旁单。它一个专业方向对应一个职业目标,这类专业一般都存在于中职类学校或高职学院。培养目标单一明确。此类职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也比较单一。它属于学业规划中比较主动的一种态势。可以让我们先定目标,后选路线,在各种路线中选择求学成本最低的一条,这类专业和职业一般都适合于专业技术人员。
2、多对一
就是多种专业都可以发展到某一种职业的情形。这类职业一般属于管理型人格的职业。比如新闻记者,比如政府公务员,比如营销主管,比如企业管理等等。这种类型也适合于先确定职业目标后确定专业方向的情形。它其实和第一种比较类似,在学业规划时处于比较主动的态势,能够比较好地找到一条求学成本最低的学业路线。
3、一对多
这类专业一般都存在于普通高校中,人们常说的宽口径,厚基础就是指这类专业。它们所对应的职业目标有多个,从职业的人格特征来看,许多都对应了两种以上甚至六种人格类型的职业都有涉及。比如前面所说的经济学专业,从职业人格来看,它可以对应研究型人格职业比如经济学研究,也可以对应管理型人格职业比如企业管理者或新闻记者,也可以对应艺术型人格职业比如营销策划,事务型人格职业企业信息管理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在确定了专业方向后,还要确定适合于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这里要注意的是确定职业目标时一定要和自己的职业人格一致,比如你属于管理型的人格你就要选定是管理型人格的职业,比如企业管理者或新闻记者。并根据具体职业目标的标准要求来针对性地学习和开发其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还是经济学专业,你确定自己毕业后从事新闻记者这一职槐春业,那么你在学经济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根据新闻记者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学习,比如写作能力、社交能力、新闻敏感度的培养、驾驶技术等等。此种类型适合于在学业规划时先确定专业后确定职业目标的情形。
应该说,先定专业再定职业目标已经是一种比较被动的人生发展态势。然而由于这一类型的存在,它可以让学生比较顺利地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因此,作为大学入学的新生,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机,从被动走向主动。否则自己的人生发展将陷于更大的被动。
大学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2
大学中黑名单专业
大学生中的确流传“黑名单”
提到这份“黑名单”里的专业,很多这些专业的大学生表示,找工作真的不容易。
在宁波念法学专业的小周很后悔:“早知到,当初就不选法学了。”今年就要毕业的小周已经找工作很久了,但一直没着落。“原本觉得法学专业的前途很不错,现在要找工作了,才发现这个专业太难找工作了。”小周抱怨说,“一方面是社会上对于法律专业的招聘比较少,另一方面是从参加的几次面试来看很多单位都要求要有律师资格证的,但是司法考试难度很高,甚至可以说比研究生还难考,大部分同学都没拿到律师资格证,所以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而在唐山学习的孟伟把自己学的物理学专业也列入了“黑名单”。“现在发现所学的知识与单位所要求的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则橡,有些科目学到的只是皮毛或者是理论性太强,而且这些专业所需的人员已经饱和,如果去别的领域工作知识又过于单一,没法胜任。”
热门专业也进了“黑名单”
我们在大家流传的这份“黑名单”里,看到了很多一直被家长和考生视作“大热门”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学等专业。怎么这些报考时被看成“宝”的专业,到就业时就变成了“草”?
在网上统计的去年考生选报的最热门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而人事部公布的2006年高校毕业生需求情况调查中,机械设计与制造占据第一。很多高校发现,某些专业招生时的热门景象与就业时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和考生及家长对专业不了解,盲目、跟风填报志愿有关。”浙江工商大学招生办主任吕跃良说,“很多人在填报志愿时,看中的并不是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也不是这个专业有没有持续发展前景,而是觉得当时很热门,大家都报了,所以才报。没有考虑到,大学本科4年的学习周期是有滞后性的,行业需求在这4年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黑名单”是否真有这么“黑”
那么,这份“黑名单”上的专业,是不是真有这么“黑”?很多专家提醒大家,不能以此作参考,要是考生和家长真的参照这份“黑名单”选专业,可能会真的被“黑”了。
“网上流传的‘黑名单’,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国内某个地区或者某个高校存在的个别现象,不能作为浙江考生的参考。”浙江财经学院招生办主任钟平说,“有些学校不具备办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但是为了达到招生率就硬着头皮开专业,技术的缺乏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会使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也会导致找不到工作。像市场营销、生物工程这样的专业其实是非常有就业前景的,市场营销的学生更是供不应求,我们有很多学工商管理的学生甚至是打着市场营销的旗号找到了工作,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而吕跃良主任认为一个专业的就业好坏,除了专业本身以外,更在于学生自身。“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否把专业知识学好了,是否有更好的综合素质,才是能否找到工作的关键。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态太急功近利了,又想学得轻松,又想专业好,一出去就能找到工作,这根本不现实。更何况,现在的大学本科其实是打基础,是学会一种学习方式,要把专业学精,得到研究生阶段去学,但这点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
专家支招
志愿填报风险可以规避
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填报志愿的确非常重要,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除了学会如何选报专业外,万一在入学后发现专业并不合心意,也要懂得调整,把填报志愿的风险降到最低。
“填报志愿当然首先要符合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只有自己喜欢才能学好。不过,对专业的了解也很重要,不同的高校在专业特色、培养学生侧重点、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不同,有的学校擅长工科,有的学校擅长理科,有的学校重点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有的学校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家要先搜集专业和学校的信息,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吕跃良主任建议说。钟平主任则提醒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的机会不是只有一次,进了高校大门后,还有很多机会,要学会好好利用。“现在的高校对大一、大二的学生,都给予转专业、修双学位或者辅修学位的机会,万一高考时选择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发现就业前景变窄,学生可以通过以上手段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那么就业前景就掌握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