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文:拾麦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麦子的记忆有很多,也很难忘。在我的家乡,每到麦收时节,田地里、马路上都能看到拾麦子的身影,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烈日下,脸被晒得红扑扑的,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流下。拾麦子的岁月成为无法抹去的回忆,但现在已基本绝迹。
收麦子的季节叫做午季,每到六月初,田野上是一望无际的金黄。微风吹过,成熟誉拿烂了的麦穗沙沙作响,仿佛在等待人们来收割。
收麦子是一件大事,村里的小学老师也都是本地的,家里的麦子也需要抢收,所以,小学照例会放上一周的假。我记得最初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放假回学校后,还要给学校交一些麦子,这些麦子最后用来干嘛了我并不清楚。
正式收麦子时,镰刀是最主要的工具。男女老少齐上阵,排成一排站在地头,吐上一口唾沫在手里,然后紧握镰刀,弯腰挥舞,原本还站立着的麦子,在一阵“唰唰”声中一片片倒下。
割好的麦子被整齐地摆成一排排,再用叉子挑到手扶拖拉机的车斗里拉到打麦场。由于工序繁多,自然会在地里遗留下一些麦子,自己家会拾一遍,剩下的毕竟是少数。
那时的田间小路还都是土路,有高有低,起起伏伏,手扶拖拉机行驶在上面,难免会因为颠簸而掉下来一些零散的麦子。
不管是田里遗留下来的还是路上颠下来的麦子,都给了我们拾麦子的机会。从家里拿上“尿素”袋子,就一路开始拾麦子。一根、两根……,不一会手里就握不下了,然后用麦秸当绳子一把一把地扎好放进袋子里。
路上车来车往,看到有车经过,为了安全起见就先站在路边停下来,等车过了再去拾掉下来的麦子。边走边拾,地里才是我们的“主战场”。
看到谁家地里的麦子全部拉完了,我们就会到地里去拾。后来发现,虽然袋子很大,但麦秸同样占地方,而拾麦子是为了获得麦粒,所以就用手把麦穗拽下来放进袋子,秸秆就扔掉,这样就能多装一点。
大人也鼓励小孩拾麦子,还会以给零花钱作为激励,我记得那时麦子的价格是七毛钱一斤。我会把拾回来的麦子单独放在打麦场的一个角落,不与家里的麦子掺在一起。
自己用棍打在上面让麦粒脱落出来,再用手把麦粒表面的麦糠搓下来吹走,收获的麦粒虽然不是太干净,但也能达到卖掉的标准。整个过程并没有大人的参与,因为他们也在忙着碾场、翻场、扬场。
最终我收获了十多斤麦粒,并以七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了父母,他们给了我十块钱的零花钱,而我为了犒劳自己,就拿着这笔“巨款”奔向村里的小卖部买一毛钱一个的冰棒,剩下来的钱就自己攒着。
收麦子年年都有,但是工序已大不相同。如今,联合收割机已普遍使用,田里再没有遗留下来的麦子了。手工收麦子已成为 历史 ,拾麦子的行为也早已淘汰。
现在想来,那时拾麦子得到的麦粒与家里收获的麦粒相比,可有可无,但正是儿时的那种经历,无形中培养了自己不怕苦的性格和勤俭节约的习惯,因为粮食来之不易,农民十分辛苦。
拾麦子是很多农村80、90后共同的经历,距离那时,转眼已有二十余年,现在想起当初拖着敏颂袋庆漏子在烈日下拾麦子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收麦子的季节叫做午季,每到六月初,田野上是一望无际的金黄。微风吹过,成熟誉拿烂了的麦穗沙沙作响,仿佛在等待人们来收割。
收麦子是一件大事,村里的小学老师也都是本地的,家里的麦子也需要抢收,所以,小学照例会放上一周的假。我记得最初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放假回学校后,还要给学校交一些麦子,这些麦子最后用来干嘛了我并不清楚。
正式收麦子时,镰刀是最主要的工具。男女老少齐上阵,排成一排站在地头,吐上一口唾沫在手里,然后紧握镰刀,弯腰挥舞,原本还站立着的麦子,在一阵“唰唰”声中一片片倒下。
割好的麦子被整齐地摆成一排排,再用叉子挑到手扶拖拉机的车斗里拉到打麦场。由于工序繁多,自然会在地里遗留下一些麦子,自己家会拾一遍,剩下的毕竟是少数。
那时的田间小路还都是土路,有高有低,起起伏伏,手扶拖拉机行驶在上面,难免会因为颠簸而掉下来一些零散的麦子。
不管是田里遗留下来的还是路上颠下来的麦子,都给了我们拾麦子的机会。从家里拿上“尿素”袋子,就一路开始拾麦子。一根、两根……,不一会手里就握不下了,然后用麦秸当绳子一把一把地扎好放进袋子里。
路上车来车往,看到有车经过,为了安全起见就先站在路边停下来,等车过了再去拾掉下来的麦子。边走边拾,地里才是我们的“主战场”。
看到谁家地里的麦子全部拉完了,我们就会到地里去拾。后来发现,虽然袋子很大,但麦秸同样占地方,而拾麦子是为了获得麦粒,所以就用手把麦穗拽下来放进袋子,秸秆就扔掉,这样就能多装一点。
大人也鼓励小孩拾麦子,还会以给零花钱作为激励,我记得那时麦子的价格是七毛钱一斤。我会把拾回来的麦子单独放在打麦场的一个角落,不与家里的麦子掺在一起。
自己用棍打在上面让麦粒脱落出来,再用手把麦粒表面的麦糠搓下来吹走,收获的麦粒虽然不是太干净,但也能达到卖掉的标准。整个过程并没有大人的参与,因为他们也在忙着碾场、翻场、扬场。
最终我收获了十多斤麦粒,并以七毛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了父母,他们给了我十块钱的零花钱,而我为了犒劳自己,就拿着这笔“巨款”奔向村里的小卖部买一毛钱一个的冰棒,剩下来的钱就自己攒着。
收麦子年年都有,但是工序已大不相同。如今,联合收割机已普遍使用,田里再没有遗留下来的麦子了。手工收麦子已成为 历史 ,拾麦子的行为也早已淘汰。
现在想来,那时拾麦子得到的麦粒与家里收获的麦粒相比,可有可无,但正是儿时的那种经历,无形中培养了自己不怕苦的性格和勤俭节约的习惯,因为粮食来之不易,农民十分辛苦。
拾麦子是很多农村80、90后共同的经历,距离那时,转眼已有二十余年,现在想起当初拖着敏颂袋庆漏子在烈日下拾麦子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