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很重视过年?

 我来答
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
2021-12-31 · 姐!遇到新东方厨师就嫁了吧!
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
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是经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国家大型高级烹调师、技师和高级烹饪管理人才的国际餐饮教育基地,被指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心。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过年又称春节,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有人说,如今年味变淡了,但我们依然热衷于过年这一古老节日。
  我们期盼过年,盼的是阖家团圆。回家过年,是永恒的话题,也是不变的信念。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开始忙着收拾行囊,带着一颗温暖的心,喜气洋洋地踏上回家的道路。很多人之所以对过年充满期待,是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团圆。过年的意义是亲情、是团圆、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感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与家人亲友团聚的热切愿望。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过年的方式和选择更加多样化了,不一定都拥挤着回家过年了,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人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就地过年。但是,无论是回乡陪伴亲人,还是反向团聚,接家人来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抑或是通过网络科技相逢在虚拟空间,变的是过年的形式和途径,不变的是对阖家团圆的期盼。
  我们期盼过年,盼的是家风传承。过年不仅仅是物质饮食的丰富,更有精神文化的传承。事实上,过年这个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在周而复始地提醒着我们,虽然时代在变化,但长幼有序这一家风传统的核心内涵不能变、不能丢。有专家指出,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友之间的礼物馈赠,更重要的是对祭祀之礼、交往之礼的坚守,以及拜年时那一句句朴素的祝福。这其中,饱含的是浓浓的爱意和感恩之情,强化的是家庭内部尊老爱幼的伦理关系,凸显的是千百年来民间习俗“根”的力量,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和万事兴的古老智慧。
  我们期盼过年,盼的是休假调整。有人说,如今的年味儿淡了,但人们依然钟情于过年。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现实变化太快,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渴望有个假期得以休息。我们中华民族十分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团圆团聚,在一年收尾之时,在万象更新之际,当人们重新回到熟悉的环境,与自己的家人至亲相聚一起,“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这既是对过往一年收获的总结,也是工作之余难得的身心放松。斗转星移,一年又一年,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里,虽然过年的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春节提供的这份稳稳不变的假期,给了无数在外打拼的人们一段有意义的休闲契机。
  我们期盼过年,盼的是新年更好。周而复始,冬去春来。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忙碌的人们在体味亲情温暖的同时,也在整顿自己的
星梦格格巫

2021-12-31 · TA获得超过597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19万
展开全部
各地过年的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可以接近一个月。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旧一年的劳累和抱怨必须统统放下,过完年便要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新一年的劳动。

农耕文明使我们格外重视春天的节日,因为春天的付出往往决定了整年的收获。所以,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人们把对新一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春节里。只有在春节里,人们才会不吝惜美酒和美食。过好这个春节,来年才更有奔头。

除了春天的希望外,还有什么因素让中国人如此重视过年?那就是我们的家庭。春节是回归家庭的节日,无论离家多远,中国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自己的家,与家人在一起度过春节。

只有在家里,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才会得到彻底的放松,回到最本真的自我,忘掉世间的烦恼。家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其他文明无法企及的。

有人看见其他文明对宗教的虔诚,便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确实,宗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从来没有占据过最主要的位置。但中国人从来不缺乏信仰,家就是中国人最大的信仰,我们付出的一切汗水和泪水,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家。

过年是家族团聚、祭祀祖先的日子,用家族的兴旺来告慰祖先。古时候,家族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在家族里,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亲人的帮扶,至少衣食无忧,优秀者更有可能出人头地。

对于出门在外打拼的现代人来说,家庭的意义更加深厚。年迈的父母、熟悉的美食、儿时的伙伴,这些都是回家过年的理由。团聚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这样的人生才是圆满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醇香巧克力饼干
2021-12-31 · TA获得超过23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63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253万
展开全部
中国新年的来历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郎子冶心
活跃答主

2021-12-31 · 我的人格五五开,弄到神像,我就是魔。
郎子冶心
采纳数:1378 获赞数:17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人有过年如过关一说,因此很重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