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山地垂直分异是有条件的
2022-06-30
解释: 一、垂直地带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高大的山地,并非所有的山地都有明显的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只有山地的海拔高度引起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的变化,才会导致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一般情况下,只有山地的海拔高度超过3000m,才会有自然景观带的明显垂直变化,才会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因此教材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珠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来说明垂直地带性规律。
二、珠峰南、北两坡的自然带复杂程度不同
珠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喜马拉雅山位于低、中纬度之间,呈近似东—西走向,因此珠峰南、北两坡的地理要素出现了很大差异:
第一、南、北两坡的热量多少不同。南坡纬度偏低,从温度带上来说是亚热带、热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而北坡偏高,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偏少一些。
第二、南、北两坡的地形、地势不同,高差有很大差别,气温差别也很大。南坡由低山、丘陵组成,起伏和缓,坡度变化较小,气温变化幅度沿坡面较小;北坡主要由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组成,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4000m,面积广大,受地形、地势影响,北坡气温比南坡气温沿坡面变化快,导致南、北两坡的气温有很大差别,南坡比北坡高一些,且南坡的气温变化比北坡更为复杂。
第三、南、北两坡的降水量有很大差别。珠峰南、北两坡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洋气流对其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的多少不同。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知;南坡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mm以上,而北坡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mm左右(只有青藏高原的东部和东南边缘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南坡的年降水量远多于北坡。
由以上可以看出:珠峰南、北两坡的水、热状况出现了差异,导致了南、北两坡气候出现了差异,且南、北两坡的气候类别及复杂程度也不相同。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而气候是决定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珠峰南、北两坡的自然带类型及分布有所不同,且南坡的自然带类型及分布比北坡复杂得多。
三、珠峰南、北两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南坡偏低
前面分析到珠峰南、北两坡气温差别较大,南坡气温高于北坡,积雪融化速度较快,而冰川带的分布位置却比北坡偏低一些。这正是学生疑惑不解的地方,须作以下解释:
1.雪线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换句话说,是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雪线高度主要受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纬度低的山区可高至6000m以上,极地地区降至海平面)。雪线位置的升降取决于固态降水积累的大小和热量的收支状况。
2.珠峰南、北两坡降雪量的多少不同喜马拉雅山的北坡是海拔平均4000m高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处我国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小,大部分处在非季风区,加上地势高峻,水汽难以越过,故降水量较小;又因为影响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而青藏高原正好处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整个高原面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只有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降水量稍多。南坡地势起伏和缓,对湿润的西南季风有缓慢的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故南坡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
由于南坡降水量(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时,气温降低,以固体形式降落)比北坡大得多,而雪线足降雪量与融雪量相等的位置,对于南坡来说,要使二者相等,必须加快降雪融化的速度,故雪线位置比北坡低一些。
四、珠峰南、北两坡的冰川类型不同
冰川是指分布在两极或高山地区,能自行运动,长期存在的天然冰体。是由大气固态降水积累演变而成的,演变时间非常缓慢,从数年至数千年不等。冰川按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教材在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中已有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述)。冰川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按温度状态,可分为极地冰川(整个冰层全年温度都低于融点)、亚极地冰川(表面在夏季融化,冰层大部分温度低于融点)、温冰川(又称海洋性冰川,整个冰层温度接近融点,冬李低于融点,主要发育在降水量丰富的海洋性气候地区。)三类。
由冰川的第二种分类方法可知:珠峰南坡受来自印度洋气流(主要为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量丰富,发育的冰川类型应为海洋性冰川;北坡处在背风坡,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小,受地形、地势高低的影响大,降水量小,发育的冰川类型应为大陆性冰川(相当于亚极地冰川)。
通过以上几点解释,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珠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加深对垂直地带性规律的理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因索的区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