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在哪个国家博物馆?
彼得堡地质博物馆。
俄国地质学家从1915年至1917年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他们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研究认定,这是一种鸭嘴龙,高4.5米,长约8米,俄国地质学家把它命名为满洲龙。
彼得堡地质博物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产地之一,中国的恐龙化石发现地遍及东西南北。与这些恐龙大省相比,黑龙江算是默默无闻。可是中国最早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化石却正是发现在黑龙江畔的一个小渔村附近,这个小渔村就是嘉荫县的渔亮子。
由于黑龙江江水的长期侵蚀,沿江两岸的地层不断地被剥蚀,里面埋藏的恐龙化石就不断地被冲刷出来,暴露在江边的河滩上。消息不胫而走,被对岸的俄国军官听到了,就前来调查并采集化石。最初,俄国人把这些大化石骨头误认为是猛犸象,而且在俄国伯力地方报纸上作了报道。
石化过程
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等坚硬部分是由矿物质构成的。矿物质在地下往往会分解和重新结晶,变得更为坚硬,这一过程被称为“石化过程”。随着上面沉积物的不断增厚,遗体越埋越深,最终变成了化石。而周围的沉积物也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个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在石化回归地表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危险。在成千上万的石化过程中,周围的岩石可能会弯曲变形,这样化石就会被压扁。另外,地壳底部的高温也有可能让化石熔化。逃过这些劫难后,还得有人赶在化石从周围岩层中分离前找到它,否则化石就会碎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