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四百字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第2册)
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第3册)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第4册)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第5册)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第6册)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个艰苦的年头啊!
那时候,谁要是坐过火车,他准看见铁路沿线有些地方,堆满了被炮火轰坏的火车头,这儿一大堆,那儿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些还翻了个身,车轮子朝了天.
铁路上轰坏的火车头,河流上破坏的桥梁,城市里烧塌的房屋: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就在这时候,一个伟大的运动展开了:义务劳动.苏维埃人民为了建设祖国,打击敌人,在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儿集合起来,做不拿报酬的工作.
这个运动是喀山铁路工人带的头.每逢星期六,他们就到铁路沿线,清理火车头和车厢,拣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车上装着的煤和木头.他们干这工作,全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给国家清理出一大批财物来,可是谁也不拿一点什么报酬.
别的铁路和许多工厂的工人纷纷起来响应,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大伙儿就来参加义务劳动.这个运动很快地推向了全国.因为喀山铁路工人的义务劳动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苏维埃人民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的日子就叫“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列宁赞扬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称颂这种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政府宣布这一天作为全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上午十点钟,克里姆林宫一连放了三声大炮,工人、战士、职员、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都到广场上来了.大家排好队,正要出发.
这时,列宁也迈着大步来了.他走到指挥官跟前,行了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挥的人喊口令:“向右——转!开步——走!”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先搬木头.一根木头两个人扛,太大的就四个人扛.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那个军人老是给列宁细的一头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头.列宁发觉了,扛的时候他就先动手.那个军人说:“我才二十八岁,您已经五十啦!”
列宁把粗大沉重的一头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你就别跟我争啦.”(这一段里的“你”课文中印的是“您”,韩老师让我们改为“你”.原文应当是“您”.)
比较小的木头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树木头了.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这一次跟列宁做“搭档”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
一个工人看了看列宁,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工作我们五个人干吧!您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这时候,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宁说着,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头,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坐在木头上休息.许多人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关切地问他们生活得怎样,干什么工作,学习什么.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阳照着广场,大家因为跟列宁在一块儿干活,情绪特别高,到处是笑声和歌声,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参加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动,都干得更加有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了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高呼:“乌拉!乌拉!”
从此,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普及了,因为列宁给苏维埃人民树立了榜样. (第9册)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第2册)
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第3册)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第4册)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第5册)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第6册)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个艰苦的年头啊!
那时候,谁要是坐过火车,他准看见铁路沿线有些地方,堆满了被炮火轰坏的火车头,这儿一大堆,那儿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些还翻了个身,车轮子朝了天.
铁路上轰坏的火车头,河流上破坏的桥梁,城市里烧塌的房屋: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就在这时候,一个伟大的运动展开了:义务劳动.苏维埃人民为了建设祖国,打击敌人,在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儿集合起来,做不拿报酬的工作.
这个运动是喀山铁路工人带的头.每逢星期六,他们就到铁路沿线,清理火车头和车厢,拣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车上装着的煤和木头.他们干这工作,全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给国家清理出一大批财物来,可是谁也不拿一点什么报酬.
别的铁路和许多工厂的工人纷纷起来响应,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大伙儿就来参加义务劳动.这个运动很快地推向了全国.因为喀山铁路工人的义务劳动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苏维埃人民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的日子就叫“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列宁赞扬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称颂这种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政府宣布这一天作为全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上午十点钟,克里姆林宫一连放了三声大炮,工人、战士、职员、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都到广场上来了.大家排好队,正要出发.
这时,列宁也迈着大步来了.他走到指挥官跟前,行了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挥的人喊口令:“向右——转!开步——走!”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先搬木头.一根木头两个人扛,太大的就四个人扛.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那个军人老是给列宁细的一头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头.列宁发觉了,扛的时候他就先动手.那个军人说:“我才二十八岁,您已经五十啦!”
列宁把粗大沉重的一头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你就别跟我争啦.”(这一段里的“你”课文中印的是“您”,韩老师让我们改为“你”.原文应当是“您”.)
比较小的木头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树木头了.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这一次跟列宁做“搭档”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
一个工人看了看列宁,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工作我们五个人干吧!您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这时候,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宁说着,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头,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坐在木头上休息.许多人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关切地问他们生活得怎样,干什么工作,学习什么.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阳照着广场,大家因为跟列宁在一块儿干活,情绪特别高,到处是笑声和歌声,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参加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动,都干得更加有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了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高呼:“乌拉!乌拉!”
从此,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普及了,因为列宁给苏维埃人民树立了榜样. (第9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