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
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明朝万历十八年著名药学家、平湖山人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和著名的平湖脉学。东汉末年,我国著名医学家华佗,安微县人,用开腹手术和侵入性手术治疗疾病,手术所需的全身麻醉,马飞三。扁鹊,河北郓城人,年轻时到长桑君处学习医术,是受人尊敬的民间医生,为群众治病而四处流浪,重视四诊,善于望闻问切。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流行病泛滥。他经常向古人求教,从各种渠道学习。著名的《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
孙思邈,陕西铜川人,是一位具有高尚医德、强调养生的道家人物。他们是医学界的祖师爷,各有各的长处。先说扁鹊,先说正确的,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类似于我们现在对医生的群体称呼。据说第一代扁鹊是黄帝的医官,也是第一个发明针灸的人。这个人就是仲景在原序上提到的天生的知人善任者,类似于黄帝一族的大巫师(巫师不是贬义词,仔细研究这个词就知道了,能与世界沟通的人都可以称为巫师)。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从目前的贡献来看,这个人是最大的,因为针灸已经传播到上百个国家,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第二位扁鹊是秦越人,战国时期的人物,是长桑公的徒弟,也是记载中的存寇脉法的发明者(有进步和退步之分)。扁鹊还把蔡桓公的五色诊断法运用到了极致(这是找气的功夫,这里不讨论)。这第二个扁鹊的医术确实很强,但医学上的贡献很小,主要是存口脉法。
至少像华佗这样善于继承的人,最后还是被杀了。说张仲景,我们现在叫医圣的关键人物,晓是一个好的传统,一个延续性的医师,古代的医学经典和方术都是分开讨论的,大部分都失传了,比如说历史记载它有十几部,比如说黄帝内经、帝王外经、阙内经、白内经等等,各种各样的方术,等等。
《典籍里的中国》每一集都让人落泪、感动和自豪,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我们为他们的艰辛曲折而洒泪,为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为中华民族有这么多瑰宝而骄傲,李时珍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向世界诠释着东方生命科学的智慧。
年轻时的一个决定,诞生了一部巨著
据百度百科介绍,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湖广蕲州(今湖北薪春)人。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是民间“铃医”,走街串巷,摇铃为人治病;父亲李言闻是当地的名医;所以,李时珍从小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随父亲出诊。
跟大多数人一样,年轻时的李时珍也走上了学而优则仕之路,在三次乡试不中后,就决定不再追求功名,一门心思跟着父亲学医。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决定,诞生了一部举世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
1953年,李时珍的肖像被镶嵌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新落成的校舍,李时珍并列的,还有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达尔文等世界著名科学家。
穷其一生,撰写典籍
李时珍善于钻研,独自行医后,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很快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传统的中医《本草》,品类繁多,名目混杂,其中还有不少错误。于是,李时珍立下雄心壮志,要重新编写一部新的本草。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李时珍广泛阅读各类书籍,除医药著作外,“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无不涉猎,前后读了800余本。
他也注重实地考察,走遍了家乡的山川野外,还带领儿子、门徒远赴江西、安徽、河北等产药地,在穷乡僻壤,高山峻岭间采集标本,绘制图像,虚心地向当地的农夫、渔民、猎人、樵夫请教,还征集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处方。
嘉靖年间,李时珍为楚王的儿子治好了气厥症,便留在王府任奉祠正,兼管医药之事。几年后, 转赴京城太医院任职。当时方术迷信泛滥,一些人热衷于寻找、制作仙丹不老药,连太医院也深受影响。李时珍不愿同流合污,便托病辞职返乡。不过,在王府和太医院的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编撰《本草纲目》大有益处。
回乡后,李时珍便着手编撰工作。他以前人的本草为基础,结合自己收集的新资料,潜心著作,前后三易其稿,历时近三十年,直到万历六年(1578)才最终完成,时年61岁。后来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全书共52卷,它以药物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共记载药物1892种,验方11096首,配图1160幅,共190万字。此外,还记载了众多的动物、植物和矿物品种,所以,也是一部植物学、 动物学和矿物学方面的专著。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多次引用过《本草纲目》,并将之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5月公布的“世界记忆名录”中,《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一并被收录,也是仅有的两部中国医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