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信任太子朱标,为何康熙却百般防范自己的太子?
朱元璋很信任太子朱标,为何康熙却百般防范自己的太子?
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早年被任命为太子的。而且他们都非常爱护自己的皇子。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两人后来对皇子的培养,以及处理皇子的问题,却是完全相反。朱元璋几乎把所有的大臣,都推举为东宫太子的老师,让他们协助太子。而朱元璋也多次让太子处理政务,还直接对大臣们说,你们有事情先向太子汇报。最后玩完了,太子能解决的就解决,太子不能解决的就告诉我。
康熙皇帝则不同。康熙皇帝让他的儿子们参与政务,但他并不信任他们。他之所以两次任命他为太子,又两次罢免他,是因为他认为太子有夺取他权力的阴谋。在他第一次废黜王储后,他要求他的大臣们推荐候选人。毫无疑问,贵族们推荐了他。正是这种推荐,使他看到了他背后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与他背后的力量完全相同。这意味着,要么康熙皇帝的位子会被剥夺,要么就会被剥夺。这就是为什么康熙对他深恶痛绝,大打出手。
朱元璋完全把权力交给了皇子,康熙却很警惕,然而皇子的权力是摸得着的,做皇帝同样如此,他们两个人的做法,为什么如此不同?这看起来很奇怪,其实不然。为什么说不奇怪呢?因为我认为朱元璋对朱标的用权很放心,因为他不认为朱标会夺走他的权力。而康熙皇帝对其他的人不放心,因为他认为他们确实有可能夺取他的权力。而且我还想说,朱元璋和康熙皇帝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康熙皇帝则不同。满清王朝的传统权力文化不是皇权文化,而是大臣会议制度的文化。在康熙之前,整个满清王朝都在使用大臣会议制度。这一制度在杜尔根执政时达到了顶峰。然而,从顺治开始,摄政王的存在被刻意否认了。他不信任皇室,他信任大臣。这与汉人的皇权制度有些相似。康熙皇帝上台后,极力否决大臣会议制度,大力提倡皇权制度。他早年任命的太子就是皇权制度的体现。
在满族有这种文化背景,所以康熙其实不是在看管皇帝,不是同时在看管皇帝,而是同时在看管皇帝和那个飞机后面的人,他们可以利用他们把这个制度带回皇权的领域。换句话说,这些大臣能够掌握权力,而不像朱元璋的大臣那样篡夺皇位。而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很容易。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康熙皇帝不断更换太子,打击像索尼图这样想夺取王位的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