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繁昌县“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引起世界瞩目。
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经》开篇诗作《关雎》中唱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中的雎鸠是一种水鸟,也叫鸠兹鸟。
芜湖古称鸠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因多湖泊、芜藻而名芜湖。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
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
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到了清代,芜湖形成了广大的米业市场,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
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量西洋商品经过芜湖销往内地,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 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
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
由于历史的传承,文化多元,开放包容,五湖四海兼收并蓄,芜湖人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强烈。改革开放初期,芜湖的“傻子瓜子”曾被邓小平先生三次提及,被誉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报春花”。
上世纪九十年代,芜湖市成为国家沿江开放城市。在芜湖,我们长期以来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创业、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鼓励扶持“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开放、诚信、务实、创新,已成为芜湖人的精神,引领着芜湖阔步前进。
扩展资料
1949年4月芜湖市获得解放。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全市人民的努力下,芜湖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的畸形发展的消费性城市,改造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文化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芜湖简介
近年,芜湖境内人字洞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境内大工山古铜矿遗址是春秋和汉唐时期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基地,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芜湖为对外通商口岸。1877年起,芜湖逐渐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历史上曾被誉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
芜湖历史悠久,古来即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埠城市。旧石器时代文物以及古铜冶炼遗址证明,古代芜湖的冶金和制造工业技术水平就十分发达。 明代的纺织业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的记载。近代芜湖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晚清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是长江下游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例如繁昌县“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引起世界瞩目。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祥地之一。
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例如繁昌县“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引起世界瞩目。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http://tieba.baidu.com/f?kz=369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