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敬业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敬业读后感1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你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受。"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无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一份工作吗?"
他没想到,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现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引用的,在这封信的最后,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说:约翰,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就是地狱。
读完这封信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最近经常翻阅的一本新书《敬业》,这封信恰恰印证了书中的一些观点,两者可谓相映成趣。书中认为美国之所以产生充满活力、蓬勃上升的市场经济的精神,是因为脱胎于基督教新教道德观念的视职业为天职的敬业精神。
1904年,德国伟大的哲人马克斯-韦伯到美国考察,发现美国的经济非常繁荣。他发现,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从欧洲逃到美国的新教徒们的教义,作为一种进取有为、勤奋敬业的精神力量,有力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而这种新教的核心教理是: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美国新教宣称:任何人类职业跟牧师的神职一样都具有神圣性。主张人们必须把职业视为人生的目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履行上帝赋予自己世俗责任。不仅如此,新教也肯定了赢利性工作,认为赚取财富本身就是尽自己的天职,完全是在荣耀上帝。正如《敬业》的作者罗宾斯先生所说的,职业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我们应该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
《敬业》一书共分八章,分别论述了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敬业等。罗宾斯先生用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敬业》和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一封信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职业生涯是人生命的展现。我们首先要爱一行,干一行。一旦选择了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起来总能精力旺盛、全力以赴。如果不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当前的工作也是造物主的一种安排。人的生命价值,根本而言就在于他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和成就,所以一定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了职业以后,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忱。富兰克林从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成为一个开国元勋的人生历程,除了本身具有的使命感和热忱而外,别无其他解释。克制和节俭是敬业精神的根本,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自我实现要靠你的职业来实现,工作中有很多比薪水更重要的,譬如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等等。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被偷。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
掩卷沉思,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与之近似的地方,比如"兴趣就是人最好的老师""一分辛苦一分才""付出就有回报"等。着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先生在前言中说:《敬业》一书写得非常好,它可以作为民间信仰系统之一来满足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敬业读后感2
读了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后,我对人生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人的毕生非常短暂,有的人把时光虚度了,有的人却过得很空虚。这都是因为前者无业而后者有业所造成的。固然我们当初学习很苦,但比起那些无业的人不是幸福的多吗?究竟我们是有业——学业的人。而这门业也是人生中至关主要的一门业了。只有善待这门业,能力做出成就,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亮丽多彩!
那么怎么才算得上善待这门业呢,这天然要与梁启超先生提出的敬业,乐业二词接洽起来了。
当人有一份职业后,最基本的就是敬业了。敬业有两层含意:一是敬重本人所从事的工作,并引认为自豪;二是深刻研究探讨,力求不断改进。我们看待我们的学业也应是这样,因为我们在学习,我们学习了,就应引以为自豪,而我们也应有钻研的精力。这个进程中是快乐的,是骄傲的,当然也会有人说是苦的。然而终日在学校里一事无成绩不苦吗?偏偏这种人是生活的最疼痛的。因为他们是名义上看起来很快活,而心坎是苦楚的,这就与那些敬佩这项事业的人恰好相反。
当然不仅须要敬业,而且要乐业。因为“举是的老师”,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酷爱它,才干把这项事业做的更好。所以我们不要总以为学习很难很苦,由于这样会使咱们更费劲的学习却不什么好的后果,我们是带着不满的情感的。
最后,我要借用《敬业与乐业》中的一句来结尾:“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涯的不二法门。
敬业读后感3
读了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之后,让我更清楚的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下必须“有业”,没有它,“敬业与乐业”就无从谈起,没有“有业”,“敬业”哪来的“乐业”之说!
在梁启超的这篇演讲中,只要论述的是“敬业”与“乐业”的相互关系。“业”的内容很广泛,不能仅局限于某种职业,他还应该包括生活中我们所从是的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业。成人的工业是“业”,学生的学习是“业”,保卫国家也是“业”,助人为乐还是“业”等等。
其中,“敬业”里边写道:“主一无适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话,让我真真正正认识到凡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就是所谓的“敬”,那我们作为学生的忠于学习也是所谓“敬”的一种体现?接下来的一句话“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让我联想到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清洁工,他们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枕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敬业的背后还隐藏乐业的这种角色,有的人说“做工好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人的一生,还不都是先苦后甜;则有先甜后苦的,多数是无业游民,他们的日子更难过,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劳苦总是免不掉的,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在此,汤做你们问我读书苦不苦,我一定会说苦,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正所谓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即是乐业,人类理想的生活。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敬业与乐业”并非是某种硬性规定的条款,而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一种渠道。
敬业读后感4
读了《敬业与乐业》之后由感而出,古人说的好:“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是说人生有业之必要,如果没有业,哪有可敬和可乐之说,文中还引用了孙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整天吃得很饱,但却不肯动脑去做事;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维有对这样的懒人摇头叹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有药可医,维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这说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一个人有了职业,不但可以给社会做点奉献、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一个长期没有工作的懒人,没有收入,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也有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整天提心吊胆,肯定不会有快乐,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现今的社会随着各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单位对职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找一份工作很难,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更难。当你选择了某种职业的时候,会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份工作呢?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只要是正当的行业,不要去在乎某种职业,职位的高低,即然选择了,就要靠自己的才能去劳作,尽心尽责,做个最优秀的工作者。
敬业,(读书笔记)什么是敬业呢?“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鹜,便是敬。有部份职位不高的人员认为,我的工作又不是什么好工作,工资低,又没什么前途,做一天算一天就是啦!有什么可敬的,其实,是工作都可敬,就像我之前的单位,虽然公司不大,只有十来个人,但是大家都很用心的工作,正常上班七个小时,但如果自己觉得今天的任务很难完成的话,在休息的时间段也继续的工作,工作虽然幸苦,但想到每天的成果都很开心,所以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专心致志的去做好每件事,不要图一时的轻松、愉快,最后一事无成;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最捧呢?惟一的秘决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乐业,“做工好苦”这句叹言,我相信出来做工的人都曾说过,“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了吗?”翻过来讲,倘若去赌钱、去喝酒,还不是一样要淘神费力,难道不苦吗?须知苦乐全在主观和客上,人的一生里从出生到死去,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和忠诚的心去完成每件事,要时刻告诉自己要做到最好,我是最强的,同时要不断在工作中领略出乐趣,这样,生活才有价值。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一些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丧着脸去做和快乐的去做,结果截然不同;每个职位的工作都会有乐趣的,只要你用乐观的心态去做,趣味自然会发生。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他的人又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不管做任何工作,应该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不要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而妥懈,再难的事也要用心去做、乐观的去面对;毅力是坚韧的,要通过目标产生毅力,要通过毅力去实现目标,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敬业读后感5
《敬业与乐业》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给他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对敬和乐两个字的理解吧。
先说敬业。什么是敬业呢?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很多低级层次的工作人员没准会认为,我的工作这么低级,有什么可敬的呢?其实,是工作都可敬,要专心致志的给做好。无论是当总统或者当民工都可敬。如果说哪个民族最敬业呢?那么我会认为它是德国。为什么呢?因为德国人做什么都会专心致志的去做,而且去做到底。就拿一个例子来说吧。为什么贝多芬失聪时还会作出那么好的乐曲?就是因为它有敬业这种精神。其实也可以举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为什么什么东西到了德国加工后就变得更加精致,质量变得好得多呢?就是因为德国人做事做到了敬这一点。
下面来谈谈乐业。至于他的概念,我觉得书上写的那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已经足以诠释了。如果我们达不到乐业,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很单调。如果有人说,我的职业没有可乐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一个很单调的人。因为所有的职业都会有可乐的地方,只不过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乐业。齐达内是法国足球艺术大师,他有如此高的成就,既不是他的家庭带来的,也不是他的先天条件比其他运动员好,原因是他把足球当作自己的乐趣所在,所以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齐达内总是乐在其中,陶醉在足球世界里,最终成为天才的足球运动员。可见乐业能改变人的命运,成就人的梦想。
敬业与乐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们,生活会变得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作文
敬业读后感6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1912年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对他学生的一篇演讲。作者紧扣“敬业与乐业”这一主题,精心筛选材料,旁征博引,说理透彻,语言典雅规范而又通俗明白,显示了高超的演说水平。教学之后感受颇深,本文作者学识渊博,在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等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那次演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生活。对于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呢?当你选择了这份职业的时候,你想好了要为它而付出吗?我们一直在为生活而劳动,其实也是为了劳动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处在某个位置,事和名称都会有大小、高低;但从事的本质来说,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运行过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掉链子。所以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都要尽心去对待。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别人看起来也不错就行了。因此,我们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做到敬业乐业这一点,不要懒。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对敬业和乐业两个词的理解吧。
什么是敬业呢?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便是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先有谋职,而后才有从业的,谋的合适,才能从的安心。小时候父亲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做什么事,都要像个样。”这句话其实就是敬。作为一个教师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着对教育界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生命的给养,讲台是生命的舞台,教学是生命的源泉。敬业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的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在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敷衍塞责;也表现为对学生的热切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践;敬业更多是态度和行为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教师在爱岗敬业的践行中做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一个有工作绩效的人。
再来谈谈乐业。用书上写的那句话来解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达不到乐业,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很单调。如果有人说,我的职业没有可乐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一个很单调的人。因为所有的职业都会有可乐的地方,只不过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乐业。教育是一个以爱传递爱,以火点燃火的事业所以教师更需要乐业。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欢乐、有收获,也有失落、困惑……种种滋味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乐业的激情,无形中感染着一批批的学生,使他们乐观向上,以良好的态势健康成长、成才。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记得孔子曾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教师做到了乐业,工作才会有激情,有干劲,才会把一腔热血投身到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才会从劳累中找到快乐,从快乐中品尝到成功的快感。
无论做好哪一件事情,我认为敬业和乐业十分重要,读了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我更感觉做好一位教师的重要性,我想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呢?从职业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品味生活!敬业与乐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们,生活会变得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敬业读后感7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启蒙教育。现在再作为一篇文章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时候我却深切的感受到这不仅是说给学生听的,更是洗涤教师职业倦怠的一剂良药。
有业
记得有一个微博说:当你睁开眼睛抱怨又要上班的时候,你应该想到自己还有班上,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虽然教师工作具有连续性、反复性,难免陷入思维的僵化与懈怠,一届学生送完了下一届还是这个讲法,这个设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自己也没有了上课的激情。所以更应当像百丈禅师一样“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要让今天的`日子不是昨天的重复。珍惜目前所拥有的这份受人尊重的职业,把看似简单的重复做的有声有色。把真知灼见放到对于课文的解读中,放到班级工作的管理中。和学生同行,把激情和创新放到学生的生命里,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活力。彼此享受相处的幸福。
敬业
朱熹的解释一语见地:“主一无适便是敬。”想来惭愧,这几天读书,看似是读了,但却心猿意马,读过之后再看还是觉得陌生。生活琐事充斥在大脑中,自己不能做到心无旁骛。更谈不上多圆满了。所以反思之后需要有行动。想《庄子》中佝偻丈人学习,任天地再大,万物再多,眼中只有我的书本才行。也曾经因为身边的朋友亲人所从事的工作高薪报酬,一时间动摇了自己对讲台的坚守。曾正文说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岂不是说的我这种人吗?
乐业
用梁启超的话来说“乐以忘忧”是人类理想的生活。真的是心向往之。然正如梁公所说:“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 不再客观的事。”心态决定成败,如果说教师的职业会让人产生倦怠,为何不能从那一个个有生命的学生那里寻到做教师的快乐呢?想想课堂上因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或出乎意料的想法,而欣喜若狂。课堂上和学生经历了高峰体验之后的淋漓畅快,而激动不已……还有什么苦可以言呢,身在其中,全情投入,专心致志感受中华文字、世界文明的博大与绚烂,学生挥洒青春,我们奉献青春,何苦之有呢?
正如梁启超说: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既然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作为教师给应该用自己的专注成就自己的学生,也成就自己的事业。最终生活职业的快乐,人生的快乐。感谢梁启超!
敬业读后感8
沉浸在有业的满足中,你会止而不前;埋醉与敬业的自动中,你会逐步向前;享受乐业的欣喜中,你会永远向前! ——题记
通过学习《敬业与乐业》,我感触颇深。在欣喜生涯中,有明确了自己的一项责任。“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我想大概是每个人都想做到的一种生活吧!
漫漫人生路,三业伴左右。所谓的三业指的是有业、敬业、乐业。万事皆有道,又有业便是我们奋斗的基础目标。在《敬业与乐业》中,作者写到一句话“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齐头并进的21世纪,需要我们以诺克行,但要注意相形言顾,对于自己一天的付出与收获做一个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并实现总结的奋斗目标。
管理家陈鸿桥有言:“敬业是快乐的,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敬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敬业精神,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当一个人把 敬业变成一种习惯,在多干活,干好活的感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好活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的过程中享受 快乐。做一件事,持之以恒,从心里发出忠实的情感,这便是敬业的最大秘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凡做一件事,都要认为它是有趣味的,做工苦,不做工更苦;被动与主动,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人生因竞胜而快乐,乐业可以让我们把一切游思都抛之脑后,岂不为好?
人生三业已唱尽,所谓人各有所好,在这条缀满知识的树枝上,我又学会了一种态度。综合以上,我希望大家同我一样,在这季烟花梦中绽放出自己的那份光彩,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对“业”园道声“我服了你了”。
三业谱人生,但愿美丽又永恒,伴我们度过一个美好春秋,路上年华“园”其中,三业奋不停。 ——尾记
敬业读后感9
有业之必要于我们来说,业自是学习。待读完百丈禅师的故事之后,初觉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一琢磨,却觉得自愧不如,与百丈禅师相比,我们缺少的不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缺少老禅师的那种矢志不谕的品质。他日日坚持,直到八十岁!多少个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个24小时啊!而现在的我们却常常边自己的计划都做不到!边起码的言行相顾都没有,更无论坚持。而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为今日的失言,自找台阶下,不愿下功夫。这便是后文中所说的懒字!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我们虽不是没有职业的懒人,更不是社会的蛀米虫。可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作业的我们,安然地回到家后,享受着父母创造的环境;总想着下一次的我们,悠然地面对着心切的父母这甚至跟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等同!懒字当头,万事不成,它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而放纵这个敌人胡作非为的又是我们自己,克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说到敬业,最令我有所启发的是《庄子》记佝偻丈人承绸的故事。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个佝偻的老人,几句简单的话语,却道出所有道理的精华!岂止这样,我认为这位老人便可谓是天地间第一等人!难道不是吗?这位老人虽身患佝偻,却能把一件小事做到精典,做到出神入化用心如此专一,虽是一件小事,他却做得如此圆满!而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并拥有着健康的身体,先不论学习起码把我们身边的小事做好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应把每一件事通过努力,做到出色,就算与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们无悔,因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们努力了!然这所有的前提见出于专心致志!唯有用心,我们才能有成功,若坐这山,望那山,则一事无成!这便即要尽职又要敬职了。
至于乐业,我认为书中的那句话便足以诠释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算对自己的职业如何不满,但你都必须去做。那你为何不从中寻乐呢?这使我想到了一句话: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而对于我们,为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呢?从职业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品味生活!
每件事都有其独道的乐趣,做到敬与乐,相信生活会更多彩!敬与乐我愿与梁任公一同受用!
敬业读后感10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敬业与乐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们对待职业的态度问题,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启超先生不愧贤达,于理于事,对问题分析得事鞭辟入里,很有指导意义。教师于我而言是谋生的职业,因而我切不可因为我自己的随便和不敬而亵渎教师的称号以致于害了自己丢饭碗。
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乐业”的心绪是对待职业的心态,孔子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寻求无限趣味,那工作起来能不负责任吗?工作能做不好吗?我如今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辛苦是毋庸说的,哪个行业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乐趣——与同事交流的乐趣、因学生成长的乐趣、自身发展成功的乐趣……众多的乐趣充溢着我们的工作过程。设若我们把乐趣理解为轻松、理解为毫无约束的自由,恐怕这种乐趣是无法寻找的。
退一步讲,假如我们没有达到乐业这种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乐业”当作一种人生理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师这个职业,“乐业”依然是我的职业理想,有这种职业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责任。
让我们为了明天的乐业,今天开始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