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故事及人物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5-24 · TA获得超过94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6万
展开全部

历史成语故事及人物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大家分享了历史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东窗事发

  【释义】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

  【语出】刘一清《钱塘遗事》:“秦桧欲杀岳飞;于东窗下谋。其妻王氏曰:'擒虎易;放虎难。’其意

  【人物】宋代大奸臣秦桧(字会之,今江苏南京人),为降金国,尝与其妻王氏,于东窗下密谋定计,以害民族英雄岳飞。据传,桧先于帝前诬飞谋反。时有几位大臣,如大理寺卿薛仁辅、枢密使韩世忠,皆为飞鸣冤,使之有所顾忌。一日,桧独坐于东窗之下,为害飞之事,踌躇不定,委决不下。王氏适至,问曰:“夫君为何事愁眉苦脸,犹豫不决?”桧遂告以此事,并与之商议。王氏自袖中取出一柑,以手掰之,将一半递与桧,曰:“此柑一掰即分,有何难哉?君不闻古语云:'纵虎易兮擒虎难’乎?”桧一闻此言,其意遂决。不久,岳飞父子便遇害矣。后桧卒,未几其子熺亦死。王氏请道士为其招魂。道士作法时,见熺与桧偕已故谏议大夫万俟卨(音mò qí Xiè,今河南原阳人),均戴铁枷,在地狱中备受诸苦。桧犹语道士曰:“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退避三舍

  【释义】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

  【语出】《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人物】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10.七擒七纵(诸葛亮)

  [释义]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语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用法]  联合式;作分句、状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例句]   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成语故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延伸阅读:学 成 语 的 益 处

  一、 学成语过识字关。 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许多孩子没有过识字关,卷面中错字、别字、病句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识字量少所致。这样就影响了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学成语可快速增加识字量。

  二、 学成语提高辨字能力 。汉字中多音字、形近字、多义字很多,这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往往成人也容易搞错。把它放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就好辨别了,这样,学成语又能起到校字的作用。

  三、 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尤其在现今这样的社会上,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这都有赖于良好的语言表达。掌握和运用好成语,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 学成语远近获利 , 可谓一举多得。 学生语文考试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考成语,成语数量多,复习难度大。练习册上常常有成语作业,孩子们做起来好似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如果四字成语第四个字为填空的话,查字典还好办,若第一字为填空的话,孩子们就为难了,往往为完成练习册上这样的作业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另外,成语辨析历来都是高考的重点,但从高考统计结果来看,相当多考生得分并不理想。书到用时方恨少,等到中学再想学就晚了,在学前或在小学读成语词典为最佳时期。

  五、 成语是浓缩的历史,读成语知古鉴今。 学成语并不是脱离语言环境,而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语言环境。从中了解古代历史,以及一些重大事件,往往是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成语就浓缩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学成语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并且,有太多的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还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结语:成语故事是历史的象征,我们学习成语,也能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多读一些成语故事。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