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该在何时对孩子放手?怎样做到真正的放手呢?
父母如果太强了,什么都帮孩子做好了,孩子根本不需要动手,等到发现孩子动手能力差的时候,又反过来责备孩子,所以家长们,多信任孩子一点,孩子会更优秀的孩子从内心来说是需要独立性和有自己的主见,独立性是指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并努力靠自己的力量来克服它,从而建立初步的自信心;有主见是指孩子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受大人思维模式的限制,这对培养孩子的批判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这两种能力恰恰是与美国学生相比较中国学生最缺乏的,需要家长悉心培养并特别重视。
虽然孩子会失败,但这些经历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直接经验。如果父母因为害怕孩子不会做、做不好就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那么孩子永远也学不会。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交一些“学费”,但比起孩子的成长这些“学费”也是值得的。有的父母可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却在心理上控制孩子,这种控制其实很可怕,因为它有的时候是无形的,父母根本就觉察不到。过度保护她的孩子,最后导致她的孩子抗挫能力很差,学校生活非常不愉快。
把握住一个原则就可以举一反三,学会放手才能使其进步,独立,坚强,勇敢,和担当。这个原则就是孩子的能力,已经具备可以面对和处理眼前事情的一半能力的时候,就是放手的时候。尽管有很多家长认为要等到“完全能力”时候再放手,一来还是担心,不信任孩子,二来孩子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驾驭自我。将来遇到问题时候,也会表现出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性格缺点。
让孩子去独立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他们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能做的就是放手让孩子去思考,可能他们的想法还单纯也不够仔细。只有自己不断的探索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