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多和凯特(小李子和凯特在这片饰演夫妻)
很多电影都被贴过“情侣看完想分手”的标签:
比如《消失的爱人》,高智商变态女主让恋爱中的男生们瑟瑟发抖;
《黑暗面》,不忠的男主、作死的女主,让我们不敢再去考验人性;
以及《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血淋淋的真相彻底戳穿了女孩们自我欺骗的美好幻想。
但讲实话,这些电影全都没有让我怕过婚姻。
直到这一部的出现——
《浮生路》
此片是凯特·温丝莱特与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泰坦尼克号》之后的首次合作。
凯特·温丝莱特和莱昂纳多,生活中的“好基友”、电影中的好搭档。
同台飙戏有多火花四溅就不多说了。
当时因为二人在《浮生路》里的入戏太深(特别是和床单有关联的戏), 气得导演差点在片场摔相机暴走。
对, 因为《浮生路》的导演正是萨姆·门德斯,彼时他还是凯特·温丝莱特的丈夫。
萨姆·门德斯,美国公认的拍摄婚姻的一把好手。
其代表作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丽人》,在豆瓣有超过20万人为此片打下了8.5的高分。
萨姆·门德斯本人当年也凭借《美国丽人》获得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第5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奖。
《浮生路》是萨姆·门德斯继《美国丽人》之后的再次把镜头对准美国婚姻的又一力作,这部影片呈现出的婚姻比《消失的爱人》更让人发颤。
同样也在豆瓣获得了8.0的高分。
而且还让凯特·温丝莱特拿下了第66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的最佳女主角。
影片背景设定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弗兰克(莱昂纳多饰)和爱普莉(凯特·温丝莱特饰)住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区里。
小区生活富裕,经济欣欣向荣,正是标准“美国梦”的样子。
和大部分中产阶级夫妇一样,弗兰克夫妇也自视与其他邻居不同。
他们有梦想,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活出“人生的意义”,而不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比如妻子爱普莉,就是一个追求演艺事业、渴望独立的女性。
在她眼里,小区的生活显得陈腐老套且毫无生趣,她渴望到更远的地方去看世界,渴望过另一种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日子。
影片一开始,就是弗兰克坐在台下看爱普莉话剧表演的画面。
显然这场演出不太成功,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们就爆发了争吵。
这段争吵在描述夫妻矛盾的影片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了。
它完美诠释了 男女思维的不同是如何在夫妻争吵中持续把火药味升级的。
起初弗兰克只是试图安慰妻子,告诉她演出失败的原因不在她个人身上,完全是因为跟她合作的那些三流演员太不入流、太不专业。
但对于此时正沉浸在自己“事业失败、人生失败”的沮丧中的妻子来说,这话听起来像什么意思?
像:你的潜台词不就是说“人以群分”,不就是说我的能力只配跟三流演员演戏?
毕竟这时候最让妻子痛苦的,其实不是别人,正是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深深否定。
所以和大部分正在经历七年之痒的女性一样,爱普莉表现出了烦躁、压抑、不想听,以及拿对方泄气。
难听话一句比一句多,旧账翻得一次比一次烂。
两人的火药味瞬间升级到顶点。
在弗兰克看来,爱普莉只是单纯地拿自己泄气,但这份气不应该由他来受。
但在爱普莉看来,弗兰克总是说一些无用的话,做一些无用的事,对她的人生毫无帮助。
而他们的生活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就是因为弗兰克堕落了,不坚守理想。
所以她大骂弗兰克“不算个男人”,一句话直接触到了弗兰克作为男人最敏感的点。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爱普莉不是第一次这样骂自己的丈夫了。
而且在这场婚姻关系中,爱普莉一直是强势的一方。
但回归现实来看呢?
房子车子是弗兰克买的,孩子学费是弗兰克交的,整个家都靠弗兰克在养。
按理说,弗兰克才是掌握主动权的那一方。
但在妻子看来,弗兰克每天做的不过是他不喜欢的无聊工作,是这份工作给了弗兰克足够养家的钱。
说白了,诗和远方变成了苟且。
靠“堕落”挣来的钱,不值得炫耀。
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是不是,也是爱普莉对自己人生失败的借口?
是她掩饰自己的不甘和自卑的面具。
最后,这场争吵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经历了婚姻长跑的夫妻,大多数争吵最终都会以“吵不动”了收场,而不是“吵出了结果”。
第二天早上,爱普莉照样为丈夫孩子做早餐,弗兰克也照样去公司“堕落”。
生活还在继续,只是弗兰克开始会和公司仰慕自己的小妹调情。
爱普莉,也开始对“比自己老公优秀”的男人多了几分欣赏。
弗兰克的婚-外情,与其说是他想要寻找激情,不如说是他想要寻求肯定。
因为如同爱普莉所说,虽然弗兰克养活了全家人,但他每天面对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乏味工作。
而且这份工作,也只不过刚刚好够生活而已。
婚姻和事业的不如意,长期压抑着弗兰克。
公司和家里都得不到肯定,让他开始寻求来自第三方的崇拜。
不过很快,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失意的生活让爱普莉开始回忆年轻时的美好,她想起自己和弗兰克恋爱时的梦想之地:巴黎。
于是她提议,全家移民到巴黎去,去开启新生活。
要知道,彼时的美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冷战的开启和欧洲关系的逐渐亲密,强势带动了一波美国人赴欧淘金的热潮。
所以爱普莉有这个想法也实属正常。
但对于此时的爱普莉来说,去巴黎,与其说是去追寻梦想,倒不如说是逃避现实。
而且和爱普莉不同,弗兰克是有稳定事业的,这份事业虽然未见得有多好,但是至少给了他们稳定的生活。
而放弃稳定生活,脱离舒适圈,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但最后,他还是被妻子说服了。
因为说到底,弗兰克的内心也是不喜欢眼前的生活的,只是该怎么去改变现状,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这时候,妻子的“洗脑”就变得更有力量。
决定去巴黎之后,弗兰克和爱普莉的生活都在开始转好。
他们为巴黎生活规划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爱普莉出去挣钱养家,弗兰克在家休息,从此有时间好好追寻梦想,再不必为生活苟且,孩子正常上学,家庭事业双丰收。
但是,仔细想想,这幅美好蓝图是不是哪里不对?
这不就是把弗兰克和爱普莉现下的生活交换了一下吗?
是的,梦想失败一事无成的强势爱普莉,其实内心早就开始向往和弗兰克一样挣钱养家了;
而多年事业无成一败涂地的弗兰克,内心也早就想做点令自己开心的事情了。
渴望自己没得到的,这不正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所以弗兰克和艾普利的这项移民计划,注定无法实现。
为着这份希望,他们确实开心了一段日子。
但很快,现实的无情一点点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而这正是《浮生路》高明的地方,你以为它会描述弗兰克夫妇去巴黎之后如何被现实摧残再不可避免地走到婚姻破裂的过程。
但没有,这项心血来潮的移民计划注定只能是一场闹剧。
而《浮生路》,利用这场闹剧展现了弗兰克夫妇在这场婚姻中的一系列问题。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的婚姻就是势均力敌。
这里的势均力敌当然不仅指性格上,更是指人生成绩上的。
在婚姻长跑中,比感情变淡来得更可怕的,是没有一起变得更好。
而大部分人,都在失意、自卑和相互指责中,一起变得更差了。
《浮生路》改编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理查德·耶茨的作品《Revolutionary Road》。
理查德·耶茨一直被认为是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其在文学史里长期遭遇不公正对待,但这依然妨碍不了世人对其作品的追崇和喜爱。
其中《浮生路》的原著小说《Revolutionary Road》就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此书当年曾与《第22条军规》、《爱看电影的人》一齐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
不管是从文学地位还是社会地位来看,其分量都不可小觑。
如果你想用一部电影看透婚姻,《浮生路》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人说,如果当年杰克和肉丝结婚了,那《浮生路》就是他们此后人生的真实写照。
而我们在看过电影之后也只能说,或许婚姻长久的秘诀之一,就是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