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人
1. 古文《小人》翻译
一、译文:康熙年间,有个有手艺的人携带着一个瓮,瓮中藏着一个小人,才一尺左右高。人们扔给他钱,他就打开盖子让小人出来,唱个曲子再退回去。他到了山东掖县,掖县县官要把榼带进县府,仔细审问小人的来历。小人起初不敢说。县官坚持问他,才自己说出了家乡和姓氏。原来小人是个读书的童子,从学堂中回家时,被他拐骗,被灌药,四肢突然缩小。他于是携带着小孩,当成了赚钱的道具。县令听说后大怒,杀了艺人。
二、原文: 清代 蒲松龄《小人》
清康熙年间,有艺人携一瓮,翁藏小人,长约尺许。投以钱,则启盖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古县名,今山东境内),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令固诘之,方自述其乡与族。盖读书童子,一日自塾中归,路遇艺人,为其迷,复投以药,四肢遂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令怒,杖杀艺人。
扩展资料
一、文言知识
启。“启”在文言中多作“开”、“打开”、“发”等解释。上文“启盖令小人出”,意为打开盖子让小人出来。“启户”即开门;本书取名“启蒙读本”,其中“启蒙”本指打开愚昧,通俗的说法是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
2. 文言文启蒙读本中《小人》的原文 急
原文:清康熙年间,有艺人携一瓮,翁藏小人,长约尺许。
投以钱,则启盖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古县名,今山东境内),掖令索瓮入署,细审小人出处。
初不敢言。令固诘之,方自述其乡与族。
盖读书童子,一日自塾中归,路遇艺人,为其迷,复投以药,四肢遂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
令怒,杖杀艺人。 译文:康熙年间,有一个江湖术士带着一个器具,里面藏着尺许长的一个小人。
如果给术士钱,他就会打开器具让小人出来,唱一首曲,然后退回。到了掖,掖县宰把术士带了进去,细细审问小人是怎么来的。
术士一开始不敢说,县宰反复诘问,才说出是乡里的人。小人是读书的小孩,从私塾中回家,被术士迷拐,然后用了药,四肢都缩小了,他于是携带着小人,作为表演的工具。
县宰愤怒了,一杖打死了术士。
3. 文言文小人与无朋的注释
在文言文中,“小人”和“无朋”均是复音词。
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它们有着不同的意思: 一、“小人”的多种意思 1、平民百姓。指被统治者。
例如:《书·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又如:《汉书·董仲舒传》:“《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
2、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又如:《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 3、对平辈自称的谦词。
例如:《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君(指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又如:《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人情愿伏侍小娘子前去。” 4、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 5、识见浅狭的人。
例如:《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樊须 也。
’”金 王若虚《辨惑二》:“其曰硜硜小人、小人樊须,从其小体为小人之类,此谓所见浅狭,对大人而言耳。” 6、人格卑鄙的人。
例如:《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又如:《朱子语类》卷七十:“君子小人只是个正不正。”
7、特指小偷。例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忙敲楼窗向弗害缔轿郫计惦袭定陋铺里叫道:‘隔壁仔细,家中敢有小人了?’铺中人惊起,口喊‘捉贼!’” 8、旧指仆隶。
例如:《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朱熹 集注:“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
9、下等的酒。例如:唐 杜甫松《醉乡日月·饮论》:“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以家醪黍觞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灰觞醉人者为小人。”
二、“无朋”的两种意思 1.无可比拟。例如:《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毛 传:“朋,比也。”
又如:唐 杨敬之《华山赋》:“天雨初霁,三峯相差。虹蜺出其中,来饮 河湄。
特立无朋,似乎贤人守位,北面而为臣。” 2.没有友谊。
例如:宋 欧阳修《朋党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4. 文言文《小人无朋》的翻译
原文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译文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从古代就有了,只是希望国君能够分清楚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一般说来,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啊!然而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小人所爱好、所贪图的是薪俸、是钱财啊!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相互牵引,勾结而成为朋党,这是假的.等到他们看到利益后就争先恐后了,有时利益没了就交情疏远,甚至反过来互相伤害,即使是兄弟亲戚这么亲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护了.所以臣下我认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他们虽然暂时结为朋党,却是假的啊!君子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坚持的是道义,他们所履行的是忠信,他们所爱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己,就会志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情,就会心思相同而互相帮助,始终如一.这是君子的朋党哪!所以做君主的人,应当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凯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了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凯的君子朋党,尧的天下因此而大为治理.到了舜自己做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互相赞美、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个人结为一个朋党,而舜都重用他们,天下也因此而大为治理.《书经》上说:“纣王有亿万名大臣,却有亿万颗心;周有三千名大臣,却只有一条心.”纣王的时候,亿万人的心各个不同,可以说并没有结为朋党,然而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大臣,三千人结为一个大朋党,可是周朝用了这些人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全天下的名士都囚禁了起来,把他们当党人看待;等到黄巾贼造反,汉朝大乱,后来才懊悔觉悟,释放了所有党人,然而国家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末年,逐渐产生了朋党的争论,到了唐昭宗的时候,杀光了朝廷的名士,把他们都丢到黄河里去,并且说:“这些人自命清流,可以把他们丢到浊流里去啊!”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前代君主,能够使人人不同心思,不结为朋党的,谁也比不上纣王了;能够禁止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比不上汉献帝;能够杀害清流的朋党,谁也比不上唐昭宗的时候.然而(这些人)结果都让国家纷乱灭亡.互相赞美,彼此推让,一点儿也不自相猜疑的,谁也比不上舜的二十二名大臣;舜也毫不怀疑地都进用了他们.然而后代并不讥笑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欺骗,反而称赞舜是个聪明睿智的圣君,这是因为他能分辨君子和小人啊!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大臣三千人共同结为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没有比得上周朝的了,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这是因为善人虽多却不嫌多啊!前代治乱兴之的过程,当君主的人实在可以引为借鉴啊!理解这是一篇议论文,围绕“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展开议论.作者认为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的,至于小人则“以同利为朋”,故作者认为小人无朋,其暂时结为朋友,也是虚假的.文章紧扣“小人之朋”和“君子之朋”的实质区别作对比分析,鲜明地揭示其真伪和对国家的利弊.文章思路清晰,是非分明,颇具辩论色彩.。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