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什么?

 我来答
热点探索家小酒
高粉答主

2022-12-27 · 关注小酒,带你看这一秒,世界又发生了这么多事!
热点探索家小酒
采纳数:3947 获赞数:18381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意识的发展三阶段分为: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  

生理自我就是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它使一个人把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

通常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一般始于1周岁,到三岁左右基本成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并在其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逐渐产生了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进入到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这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评性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质,自我调控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  

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的意识。

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这时,青少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自我意识的特点

1、意识性

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

2、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3、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4、同一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