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辨证
颈椎病属“项痹”、“眩晕”等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经常低头或抬头工作者。此病症状复杂,分型较多,但皆属本虚标实。虚多与肝肾不足或心脾两虚有关,实多为痰瘀风寒等邪留滞,尤其是瘀。
人过中年,肝肾渐虚而筋骨日惫,从而发生颈椎退行性病变。复因过劳或感寒损及筋骨,促使颈项凝痰留瘀,发为项痹。由于经气不利,故可导致肢麻,或可因情志不遂而激起肝风,挟痰瘀上扰,发为后头项痛或眩晕。可见,此病多是肝肾不足为本,风痰瘀阻为标。补肝肾宜选龟板、鹿角、骨碎补等添精血、强筋骨之品。它们可制止甚或逆转颈椎退变,为远期疗效奠定基础,还可滋水涵木,预防肝风上扰。化痰祛瘀宜选白僵蚕、地龙、鸡血藤等兼善通络之品。颈椎退行性改变可压迫血管,使血流受阻,亦可压迫神经,表现为经络不畅,故需活血通络。这是改善颈椎病症状的主要途径之一。瘀血阻络,必有停痰。一旦情绪波动,肝风内起,常挟痰瘀上犯,阻遏清阳,发为眩晕。针对此痰,我喜用石菖蒲,它芳香避秽,还善开窍,可消除清窍之痰阻,使脑府清纯。另一方面,经常用脑或性善思虑者,易伤心脾,导致气血两虚。心血不足则脑神失养,可发为昡晕;脾气不足则清阳不升,亦可导致眩晕,同时可见心悸、失眠、乏力等症。气虚运血无力,日久必然凝瘀;血少脉内枯涩,更可加重血瘀。与此同时,脾虚生痰上犯,与瘀互结颈项,可形成项痹。痰阻,气血上荣,可加重眩晕,从而使治疗难度明显升级。这类患者常因思虑过度而加重或诱发眩晕,甚至晕厥数分钟。可见,此病亦可能是心脾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补益气血的方剂在此病中宜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此方甘温运补,能激发化源,使气旺血生,同时还能升举阳气,有助气血上荣,从而改善症状。方中黄芪剂量宜大,并配以葛根,方能取得显效。黄芪剂量过小,不足以使气贯血脉,推血上行。葛根升清降浊,可澄清脑府,亦能助黄芪升提气血。针对痰瘀的祛除,选药宜用白僵蚕、石菖蒲、地龙、鸡血藤之属。只是需要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运用,因为此痰瘀乃因虚而生。
此病的发生有时也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它可直接引起或加重项痹,致使项背强直疼痛。此时当以驱邪为先,可选桂枝、姜黄、羌活等祛风除湿散寒,并温通血脉。另外,需添加大剂量葛根,因为此药善解肌,对项背肌肉痉挛疼痛效果极佳。其实不仅此证型,多数的颈椎病都可能用到葛根。因为颈椎病症状多是血管神经受压引起,葛根可扩张血管,改善椎动脉供血,从而缓解因脑缺血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亦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颈部肌肉僵硬不适症状。
本病西医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缺血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各型在症状上有所不同,所以治疗也会有所差异。比如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神经血管反应性增高,这与中医的阴虚体征相像,可见心悸等,用药当选加滋阴养心、安神定悸之品。总之一句话,对症治疗即可。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