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的来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张氏的由来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张,望出太原。”(见《姓氏考略》)“ 张,黄,李,赵,黄帝赐姓。” (见《风俗通》)
百家姓张氏的由来.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姓张的来历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11)以谥号为氏。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公安部统计显示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张姓的来源 姓氏来源:
姓氏: 张 祖籍: 太原
祖宗: 张挥 郡望: 太原郡
分类: 赐姓和避难改姓
历史名人
张姓历来人才济济。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在以后的各朝代中,均有张氏名人登上历史舞台。汉时,张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无论是在治政、事功,还是学术、艺术、医学等方面,均走在前列。汉初大臣张良,为辅佐刘邦得天下,出过许多奇谋良策。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科学家张衡,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对祖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为“今草”。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张角;三国时的大将张飞、张辽;晋同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唐代诗人张继、张佑、张籍,书法家张旭;宋时诗人张丰。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家族的廖窍,他只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地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事件,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于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贵重的“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彰表。因此,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荣,开始为“金鉴”为堂号。张姓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首。明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3个县中,其覆盖率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全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从古到今,张姓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如思想家张载、张械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如张学良的兵抗日、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也都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
姓氏来源
关于张姓的来源,可以从三本文献资料考证。一是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张姓是以字为氏。张氏子孙世代在晋做官,三国分晋后,又为韩效力。张姓的鼻祖是青阳氏第五子挥,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被赐姓张氏而得姓。二是,依袁桷的《张氏宗谱序》记载,张姓源自姬姓,其望郡共有十二个,分别是: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三是,按照《风俗通》上记载,张、王、李、赵,四姓皆为黄帝赐姓。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一带)。《百家姓》注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东)。
张姓的来源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张姓分布极广,如上海张姓排在第一位,且名人众多,如纵横家张仪、军事家张良、猛将张飞、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外交家张謇、书法家张旭、诗人名相张九龄、画家张择端、民族英雄张自忠、实业家张骞、革命家张闻天等。寻根祭祖可到河北清河、河南濮阳、山西洪洞。详查者可阅《张姓家谱》、《中华姓氏大全》等史料。挥公墓在河南濮阳。目录张姓起源 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张氏宗祠报本堂。引 张公艺 百忍歌 张嘉贞家训张氏名人 历史名人 现代名人艺人宗族特征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张姓祭祖歌 张姓典故趣事 画龙点睛 助纣为虐 借箸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孺子可教《茶音闲谈录》 记载张姓守护石张姓起源得姓始祖迁徙分布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张氏宗祠报本堂。引 张公艺 百忍歌 张嘉贞家训张氏名人 历史名人 现代名人艺人宗族特征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张姓祭祖歌张姓典故趣事 画龙点睛 助纣为虐 借箸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孺子可教《茶音闲谈录》 记载张姓守护石展开 行书・东晋・王羲之编辑本段张姓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 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 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张姓图腾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4、据公安部统计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张排第三,......>>
张氏由来 起源一: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公,其后人以张为姓氏。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清河张氏。民间至今“天下张氏出清河”之说[3] 。
起源二: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3] 。
“张”的写法
起源三:出自赐姓或他姓所改。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3] 。
起源四:源于古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张忠志,本是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拜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又改赐姓名为李宝臣。李宝臣,在有的史籍中仍记其为张宝臣。
起源五: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3] 。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张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区,藏族张氏主要分布在青海、 *** 、四川、贵州等藏族聚居区,其姓氏渊源有待予以考证。
张姓的来历简短些 据史书记载,可以追溯的起源起码有四个.
来源之一:张姓的祖先是弓箭的发明者,据传说,少昊氏有子曰”挥”,他在夜间看到天上的弧星,因弧星诸星在星空中排列成一张弓的形状,”挥”于是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箭,并任弓正之职,因此以”张”为姓,”张”的本意就是张弓的意思.
来源之二: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名叫解张,他的后人以其字为姓,因而姓张.
来源之三:张是由姬姓改姓而来,这由姬姓改名为张姓的就是著名的张良,张良原名叫姬娘,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之后,他由于刺杀秦始皇未遂,为避秦皇朝的缉拿而改姓张,张良后从刘邦打天下,终于推翻秦皇朝,消灭楚霸王项羽,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帝国.
来源之四:亦由改姓而来,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张辽,张辽本不姓张,而姓聂,这一支的聂姓因此改姓为张.
张姓的由来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王朝。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1]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3-4]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5]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6]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7]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8]
张姓的起源地是那里?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
百家姓张氏的由来.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姓张的来历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11)以谥号为氏。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公安部统计显示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 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张姓的来源 姓氏来源:
姓氏: 张 祖籍: 太原
祖宗: 张挥 郡望: 太原郡
分类: 赐姓和避难改姓
历史名人
张姓历来人才济济。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在以后的各朝代中,均有张氏名人登上历史舞台。汉时,张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无论是在治政、事功,还是学术、艺术、医学等方面,均走在前列。汉初大臣张良,为辅佐刘邦得天下,出过许多奇谋良策。两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科学家张衡,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仪(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对祖国医学发展有重大贡献。书法家张芝,“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被称为“今草”。汉之后,有黄巾起义首领张角;三国时的大将张飞、张辽;晋同文学家张载、学者张湛;唐代诗人张继、张佑、张籍,书法家张旭;宋时诗人张丰。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家族的廖窍,他只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地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事件,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于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贵重的“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彰表。因此,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荣,开始为“金鉴”为堂号。张姓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首。明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3个县中,其覆盖率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全国和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从古到今,张姓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如思想家张载、张械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如张学良的兵抗日、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也都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
姓氏来源
关于张姓的来源,可以从三本文献资料考证。一是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张姓是以字为氏。张氏子孙世代在晋做官,三国分晋后,又为韩效力。张姓的鼻祖是青阳氏第五子挥,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被赐姓张氏而得姓。二是,依袁桷的《张氏宗谱序》记载,张姓源自姬姓,其望郡共有十二个,分别是: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清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三是,按照《风俗通》上记载,张、王、李、赵,四姓皆为黄帝赐姓。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一带)。《百家姓》注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东)。
张姓的来源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之长(正),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今河北清河)。张姓分布极广,如上海张姓排在第一位,且名人众多,如纵横家张仪、军事家张良、猛将张飞、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外交家张謇、书法家张旭、诗人名相张九龄、画家张择端、民族英雄张自忠、实业家张骞、革命家张闻天等。寻根祭祖可到河北清河、河南濮阳、山西洪洞。详查者可阅《张姓家谱》、《中华姓氏大全》等史料。挥公墓在河南濮阳。目录张姓起源 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张氏宗祠报本堂。引 张公艺 百忍歌 张嘉贞家训张氏名人 历史名人 现代名人艺人宗族特征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张姓祭祖歌 张姓典故趣事 画龙点睛 助纣为虐 借箸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孺子可教《茶音闲谈录》 记载张姓守护石张姓起源得姓始祖迁徙分布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张氏宗祠报本堂。引 张公艺 百忍歌 张嘉贞家训张氏名人 历史名人 现代名人艺人宗族特征张姓宗祠通用对联 张姓宗祠门楣题辞 张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张姓祭祖歌张姓典故趣事 画龙点睛 助纣为虐 借箸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孺子可教《茶音闲谈录》 记载张姓守护石展开 行书・东晋・王羲之编辑本段张姓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1999年我国在昆明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内立了《源于河南的姓氏》碑。其中,第三位便是“张姓源于濮阳”。(4)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资料,汇编的《河南・大姓的故乡》地图显示: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大姓中,有73个源于河南。其中张姓、姚姓源于濮阳。根据1、 史实依据。2、文物遗址。3族谱记载。4 依据当代研究成果.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张姓图腾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韩国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后南迁宜阳(今河南宜阳县韩城),又迁阳翟(今河南禹州),最后迁至郑 (今河南新郑)。赵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中牟(今河南鹤壁市西),最 后又迁邯郸(今属河北)。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 市)。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后成为 大姓。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众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 4、据公安部统计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张排第三,......>>
张氏由来 起源一: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公,其后人以张为姓氏。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清河张氏。民间至今“天下张氏出清河”之说[3] 。
起源二: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3] 。
“张”的写法
起源三:出自赐姓或他姓所改。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另有韩、姬等姓人士和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一些少数民族分支改姓张姓[3] 。
起源四:源于古奚族,出自唐朝时期奚族,属于帝王赐改汉姓为氏。张忠志,本是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到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拜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又改赐姓名为李宝臣。李宝臣,在有的史籍中仍记其为张宝臣。
起源五: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3] 。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张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区,藏族张氏主要分布在青海、 *** 、四川、贵州等藏族聚居区,其姓氏渊源有待予以考证。
张姓的来历简短些 据史书记载,可以追溯的起源起码有四个.
来源之一:张姓的祖先是弓箭的发明者,据传说,少昊氏有子曰”挥”,他在夜间看到天上的弧星,因弧星诸星在星空中排列成一张弓的形状,”挥”于是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箭,并任弓正之职,因此以”张”为姓,”张”的本意就是张弓的意思.
来源之二: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名叫解张,他的后人以其字为姓,因而姓张.
来源之三:张是由姬姓改姓而来,这由姬姓改名为张姓的就是著名的张良,张良原名叫姬娘,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之后,他由于刺杀秦始皇未遂,为避秦皇朝的缉拿而改姓张,张良后从刘邦打天下,终于推翻秦皇朝,消灭楚霸王项羽,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帝国.
来源之四:亦由改姓而来,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张辽,张辽本不姓张,而姓聂,这一支的聂姓因此改姓为张.
张姓的由来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王朝。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1]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3-4]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5]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6]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7]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8]
张姓的起源地是那里?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