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膑怎么打败庞涓 后来击败庞涓不算复仇
孙膑怎么打败庞涓,严格来讲,孙膑后来击败庞涓不算复仇。
但是庞涓曾从身心两处伤害孙膑,导致这么一个古代历史上可以称之为军神”的人物残疾,而最终庞涓败于孙膑之手,可以说是符合了因果报应”的世人价值观。
因妒生恨,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这发生在两个同窗、师兄弟身上。
孙膑,孙武后人,家族的血脉传承,就是极其精通战术”,春秋战国时称为兵法”。
孙膑年少时师从神秘的全才鬼谷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孙膑的智慧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此时,算是他的师兄,鬼谷子的另外一位弟子庞涓,厌恶上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师弟。
在战国时期, 学得文武艺,卖予帝王家” 这种观念在文人和野心家的脑海里非常深刻,因此,碰上心眼小的,可能智慧这种优势,会变成累赘和原罪。
正好,有智慧的是孙膑,心眼小的是庞涓。
庞涓毕业”后,到了魏国当将军。
本以为庞涓离开孙膑的生活,就不会再那么小心眼觉得师弟比他强,从而厌恶孙膑。但谁知道,庞涓直接以介绍工作”的名义,让孙膑也来到了魏国生活,具体工作不知,但庞涓这样做是为了监视孙膑,按理来说,孙膑来到魏国后,才华是还没有展现出来的,不然也不至于被庞涓后来陷害都无人帮助。
为了毁掉孙膑,庞涓不必杀害他,而是在精神”上羞辱他,他诬陷孙膑,导致孙膑被处以膑刑”和黥刑”,概括来讲,就是把孙膑的双足(膝盖骨)给砍废掉了,而且还在孙膑的脸上刻了字,本来前途无限量的孙膑就这样被废掉”了,庞涓的用心狠毒至极。
孙膑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他被针对,并且被毁掉了。
不过强者恒强,孙膑很快从阴霾里走了出来,庞涓没有杀害他,注定会让庞涓付出狂妄的代价,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膑求助齐国使者,齐国人对身残志坚的孙膑大感意外,冒着风险将孙膑偷渡回齐国,就这样,孙膑离开了魏国,也离开了那个虚伪的庞涓。
到了齐国后,天高任鸟飞,孙膑因为出色的才华成为了田忌的门客,这个田忌,正是齐国的大将,地位极高,但是田忌本人并没有孙膑那么熟悉兵法,和孙膑比,田忌在兵法上有着天差地别,不过田忌自己没有这种特长,但却有伯乐之眼,非常尊重残疾且脸上还有刻字的孙膑。
当年田忌很喜欢和齐国王室赌马”,但是田忌屡赌屡输,很是苦恼。
直到了孙膑来后,田忌赛马便开始屡赌屡胜,因为孙膑让田忌的下等马对上齐王等人的上等马,这正是兵法里的反其道而行”、出其不意”,齐威王顿时惊为天人,而后来孙膑的围魏救赵”,也同样是这一种基础思维。
齐威王很佩服身体已经残疾的孙膑,孙膑的才华,第一次不再是被以嫉妒的形式展现,齐威王和田忌都将孙膑作为自己的兵法导师,也是他们的重视,让孙膑成为了一代传奇。
不久之后,孙膑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354年,强大的魏国为卫国”主持公道,攻打击败了卫国的赵国,这一战魏国也极其强势,派出军队直接包围了邯郸,因为赵国的都城正是邯郸,一旦被攻破,赵国就等于亡国,情急之下,赵国发出了救援令”,让周围的国家来解救这种困境。
这注定是一场宿命的对决,因为齐国的孙膑作为军师出战,而魏国的大将,正是孙膑昔日同窗,也是孙膑的仇人,庞涓。
不过魏国强势,直接到邯郸救援,效果并不大,田忌很着急,孙膑却是非常淡定。
孙膑的兵法的奇妙之处在于兵不厌诈”,也在于出其不意,既然魏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那么齐国也不准备救助了邯郸了,直接去攻打魏国都城,如果魏国让赵国亡国,那么齐国也会让魏国亡国。
田忌欣然带着大军往魏国都城前进,而孙膑为了演戏演到位,他让田忌派出了两个并不擅长作战的都大夫攻打魏国都城前的平陵,平陵乃是魏国重地,一旦攻下,魏国形同灭亡,但如果打不下,就证明齐国人打战不行,可孙膑,就是为了让魏国人产生错觉:齐国人打战不行。
在用一定数量的军队作为代价后,魏国回援的军队的确放松了警惕,觉得齐国不过如此,就在庞涓带着大军返回都城的时候,孙膑在半路的桂陵,将轻装快行的魏军埋伏,因为在装备上没有准备,加上心理上的松懈,庞涓等人落入了孙膑设置的埋伏,大军陷落,庞涓本人都被孙膑俘虏,两人孰高孰低,可见一斑。
本以为这一次桂陵之战孙膑会趁机报仇雪恨,但是孙膑却没有,或许是因为庞涓所代表的魏国势力依旧非常强大,齐国也不敢处置庞涓,庞涓得以被释放回魏国。
虽然对于孙膑而言,他与庞涓有着血海深仇,但是他克制了,或者说并没有把这个仇恨看得太重,以至于庞涓完好无损回到魏国。
可这场宿命的交锋,就此结束吗?
并不是,在庞涓回到了魏国九年后,魏国又开始搞事情”。
强大的魏国攻打韩国,韩国作为齐国的盟友,立即发出了求助的信号,当时齐国内部对何时救韩国有着异议,但最后,齐威王还是决定让田忌和孙膑迅速救助韩国,孙膑一出,魏国又得输,孙膑照十年前的打法,又再次围攻魏国的都城,庞涓死性不改,依旧上当。
而当庞涓上当后,孙膑兵出诡道,用炉灶的数量来迷惑庞涓,让庞涓以为齐军已经自溃逃跑。
庞涓果然再次上当,自信地追击齐军,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一追,成为了他生命里的句号,孙膑了解庞涓此人,知道他自负肯定会上当,因此马陵设下埋伏,在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这句话可以说是孙膑唯一有着报复”意味的证明。
不过实际上,孙膑也不是报复庞涓,这也是兵家常事,庞涓追击到了马陵后,连树上的字都没看清楚,就被孙膑埋伏的弩兵万箭齐发攻击,最后庞涓兵败,悲愤自尽身亡。
马陵之战,说是孙膑的复仇之战,但实际上,这是齐国的崛起之战,孙膑此人的才华,已经不至于用个人的恩怨来形容,马陵之战后,魏国开始衰弱,齐国变得更加强大。
其实庞涓对孙膑的伤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孙膑自身潜力的一种压榨。
孙膑被处以膑刑和黥刑,作为孙武后人,孙膑已经丧失了驰骋沙场的资本,肯定十分痛苦。但是孙膑坐着车马,一次次设计战胜魏国,这数次的战争操作,很难说和孙膑的身残志坚没有关系。
若说恨,孙膑是应该恨庞涓的,而因果报应,庞涓也是死在了孙膑的手下,即便不是直接,也是间接了。
不过孙膑展现了战国时代贵族的一种君子雅度,没有在庞涓面前失态,面对庞涓,他的战术也是从大局出发,没有为了个人私怨而做没必要的事情。
更有可能的是,孙膑内心也想清楚了这段恩怨,或许已经把庞涓当成了一个可怜的人,而庞涓最后自尽前不甘地大喊,这就是宿命之中,对庞涓的一种责罚吧。
孙膑和庞涓的关系,既是手足兄弟,又是敌人。
只是,所谓的敌人也只是庞涓自己心中所想,孙膑终其一生也未将庞涓作为敌人。
即便自己在遭受酷刑之后,孙膑在战场中击败庞涓,也并没有复仇。
公元前341年,孙膑趁着庞涓率军讨伐韩国,偷袭了魏国的国都大梁。
庞涓听到孙膑进攻大梁的消息,只能带领魏军回师救援。庞涓到达大梁后,孙膑率军边打边退,将庞涓引到了齐军在马陵设好的埋伏圈中。庞涓率领的魏军在马陵之战一败涂地,在败局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庞涓仰天大骂:白白的让孙膑这个小子成名了!”说完便拔剑自刎了。
庞涓落得这样凄惨的结局,并不是孙膑的过错,都是庞涓嫉贤妒能咎由自取的结果。
这也是孙膑对待庞涓最后的方式,一种温和又不失高雅的方式。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两个人从小在一起长大,在下山之前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一样亲密。
战国初期,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是魏国。魏国凭借着率先变法的优势,组建了强大的魏武卒,将秦国逼在函谷关内不敢东进,齐国和楚国也都无法跟魏国抗衡。庞涓下山之后,便投奔了魏惠王,成为了魏国的大将。
庞涓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孙膑,虽然孙膑在庞涓下山之后一直没有入仕,但是庞涓始终担心孙膑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庞涓认为如果孙膑被其他国家任用,那么肯定会成为魏国的祸患。如果孙膑被魏国任用,那么庞涓也就只能做孙膑的副手。为了彻底的除掉孙膑,庞涓先假意邀请孙膑到魏国,又在魏惠王面前进谗言逮捕了孙膑。
孙膑被逮捕后,庞涓想要从孙膑手中得到兵法的秘密,日夜派人对孙膑严刑拷打。
孙膑在狱中受尽了酷刑,只能用装疯的计策来求生。庞涓仍然不肯放心,他先派人割掉了孙膑的两块膝盖骨,又让人在孙膑的脸上刺字。然而孙膑在受到庞涓的迫害后,并没有因此丧失斗志,反而坚定了报仇的决心。魏惠王时期魏国的国力已经开始出现下滑,东方的齐国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逐渐开始崛起,孙膑知道齐威王招贤纳士,便想要借助着齐国的力量为自己报仇雪恨。
刚好齐威王派遣使者到魏国,孙膑偷偷找人联系上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知道孙膑是难得的人才,决心帮助孙膑离开魏国。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孙膑成功逃离了魏国,成为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谋士。不久魏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齐威王派遣田忌救援赵国,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逼迫庞涓回师救援大梁。魏国军队劳师远征战斗力大减,最终在桂林之战被齐军击败,魏国国力开始大大衰落。
之后孙膑又在马陵之战故技重施,将庞涓羞辱致死。庞涓死后魏国的精锐损失殆尽,从此沦落为二流国家,而齐国开始在战国中期崛起,成为了跟秦国东西并立的双雄。虽然孙膑将庞涓报复的生死名裂,但是孙膑本来并没有入仕的打算,却无辜遭到庞涓的陷害,成为了一名残疾人。从庞涓对孙膑的所作所为来看,即使孙膑鞭打庞涓的尸体,诛杀庞涓的九族也算不上过分,更何况只是在战场上逼死庞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