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被李鸿章迫害致死的清朝首富
他是官商,财权都要的红顶商人之代表,也是清朝末期商人的一个体现,马云指说财权不可都要,只可选其一,说的就是他。
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大清末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帝年间,外国侵略,清朝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正是需要商人扶持的时候。
胡雪岩幼年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但胡雪岩贫不夭志,少年时即表现出诚信不贪的品德。
小时候有一次给东家放牛,在路上拾得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把牛拴在路边吃草,将包袱藏起来,然后坐在路边等待失主。几个时辰后,失主才慌慌张张地找了来,胡雪岩问清情况后,从路边草丛中将包袱取出交还给失主。这位失主原是杭州的大客商,不久,他又来到绩溪,把胡雪岩带到杭州学生意去了。
胡雪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谋私利,加上他胆大心细,自信诚实,很快从一个小伙计一跃而成为阜康钱庄的老板,再跃而成为徽商巨头。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获得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凭借过人的眼光和聪明,短短十几年,政商两界如鱼得水,开设阜康钱庄、丝行、庆余堂,总资达2000万两白银以上,是当时的“大清首富”。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
胡雪岩在50多岁时,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峰,成为一名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然而,当时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却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胡雪岩在后面的支持,所以提出“倒左先倒胡”。
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无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再召左宗棠入军机。李鸿章和盛宣怀趁左宗棠不在两江,准备向胡雪岩下手。
此时胡雪岩为打破洋人对蚕丝市场的垄断,出巨资高价收购了大量的蚕丝。胡雪岩商场上的对手盛宣怀抓住这一时机,加入李鸿章阵营。他通过电报掌握胡雪岩生丝买卖的情况,一边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叫他们今年偏偏不买胡雪岩的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
同时,李鸿章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加利息的事情抖露出来,慈禧太后得知后大怒。
此后,盛宣怀串通好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
挤兑先在上海开始了。盛宣怀在上海坐镇,自然把声势搞得很大。胡雪岩这时候才想起了左宗棠,赶快去发电报。殊不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左宗棠始终没能收到这份电报。
胡雪岩此时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了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捱过挤兑风潮。不想这次风潮竟是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钱庄早已经人山人海。胡雪岩这才如梦方醒,当他知道是盛宣怀和李鸿章有意算计时,明白自己这一回是彻底完了。
1885年9月,左宗棠病逝在福州北门黄华馆行车辕。
李鸿章控告胡雪岩在借外债之时吃回扣,慈禧下令抄没其家。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
他说过: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一个省,你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国,你做的是全中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机会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后,你做十年以后的生意。
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