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对此治疗原则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些浅薄的认识,希望与同道共同学习探讨。
从痰饮病的形成角度来理解
清·邹澍曰:「饮入于胃,分布于脾,通调于肺,流行于三焦,滤于肾,出于皮毛,归于膀胱」;「水者,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通调于三焦、膀胱。」从中可以看出痰饮病的形成与肺、脾、肾、膀胱等多个脏器相关。内因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三焦失于气化,致使水液停聚;外因感受风寒,或冒雨涉水,久坐湿地,寒湿浸渍,或食少饮多,思虑,劳倦过度。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致使脾运失司,饮邪停聚,流溢四处,波及五脏,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化水,三焦水道通调失职。此乃阳气虚衰,饮邪停聚之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温阳以治本,化饮以除标,故当选「温药」补阳气以治疗。
从饮邪的病理特性角度来理解
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质地清稀,易于停留人体局部;病机要点责之于脾;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饮为阴邪,遇寒则聚,遇阳则行,得温则化。同时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被伤则寒饮难于运行。反之,阳气不虚,温运正常,饮亦自除。所以,治疗痰饮需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阳气振奋,既可温化饮邪,又可绝痰饮滋生之源。开发腠理,通调水道是疏通祛邪之要,使饮邪能从表从下分消而去。
从「温药」自身作用角度来理解
「温药」是指甘温、苦温、辛温之品。甘温药物,能补、能和、能缓,以补脾肾之阳气。针对「本虚」之脾肾阳不化气,以达到温阳化饮之目的。苦温药物,能燥湿、助阳化湿,以燥脾土。针对脾湿饮盛,可达到燥湿化饮,得温则行之目的。辛温药物,能行、能散,以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即通过发汗、利水作用的药物,针对「标实」,给饮邪以出路,达到行散水湿的目的。
从运用「和之」的角度来理解
《说文解字》云:「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取其平和、调和之意。就是指用温药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即不可过于刚燥,以免伤正,不可专事温补,以妨碍邪,而应以「和」为原则,在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遵《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言和之,则不可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之意。行者,行其气也;消者,消其痰也;开者,开其阳也;导者,导饮邪从大小便出也。以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治疗目的。
从具体治法选方角度来理解
温阳化饮法 对于脾肾阳虚者,当分轻重,轻者选用泽泻汤以利水补脾;重者选用苓桂术甘汤以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下焦饮逆者,当选五苓散以化气利水;饮积胃脘者,当选小半夏汤以温胃散饮;饮邪较甚,眩悸者,当选小半夏加茯苓汤以导引下行;肾气虚,气化不行者,当选肾气丸以温肾蠲饮,化气利水。
表里双解法 对于内饮外寒的支饮、溢饮,当选小青龙汤以化饮解表;外寒内饮兼郁热的溢饮,当选大青龙汤以发汗清热除饮。
疏导肠胃法 对于狭义痰饮停聚成实者,当选己椒苈黄丸以前后分消,攻坚逐饮;支饮腹满者,当选厚朴大黄汤以疏导肠胃,荡涤实邪。
泻水逐饮法 对于支饮不得息者,当选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逐饮;狭义痰饮之留饮欲去者,当选甘遂半夏汤以急则治标,因势利导;胸胁积饮,属悬饮者,支饮久咳、邪盛正实者,皆可选十枣汤以攻下逐饮,祛饮止咳。
扶正祛饮法 对于支饮痞坚,虚实错杂证,虚者当选木防己汤以补虚清热,通阳利水;实者当选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以行水散结,消坚补虚。
从这五种具体治法的选方用药看,大多选用「温药」以组成「温方」祛除饮邪,其治疗效果肯定,经受了历史的检验。
从痰饮病的形成角度来理解
清·邹澍曰:「饮入于胃,分布于脾,通调于肺,流行于三焦,滤于肾,出于皮毛,归于膀胱」;「水者,节制于肺,输引于脾,敷布于肾,通调于三焦、膀胱。」从中可以看出痰饮病的形成与肺、脾、肾、膀胱等多个脏器相关。内因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三焦失于气化,致使水液停聚;外因感受风寒,或冒雨涉水,久坐湿地,寒湿浸渍,或食少饮多,思虑,劳倦过度。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致使脾运失司,饮邪停聚,流溢四处,波及五脏,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化水,三焦水道通调失职。此乃阳气虚衰,饮邪停聚之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温阳以治本,化饮以除标,故当选「温药」补阳气以治疗。
从饮邪的病理特性角度来理解
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质地清稀,易于停留人体局部;病机要点责之于脾;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饮为阴邪,遇寒则聚,遇阳则行,得温则化。同时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被伤则寒饮难于运行。反之,阳气不虚,温运正常,饮亦自除。所以,治疗痰饮需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阳气振奋,既可温化饮邪,又可绝痰饮滋生之源。开发腠理,通调水道是疏通祛邪之要,使饮邪能从表从下分消而去。
从「温药」自身作用角度来理解
「温药」是指甘温、苦温、辛温之品。甘温药物,能补、能和、能缓,以补脾肾之阳气。针对「本虚」之脾肾阳不化气,以达到温阳化饮之目的。苦温药物,能燥湿、助阳化湿,以燥脾土。针对脾湿饮盛,可达到燥湿化饮,得温则行之目的。辛温药物,能行、能散,以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即通过发汗、利水作用的药物,针对「标实」,给饮邪以出路,达到行散水湿的目的。
从运用「和之」的角度来理解
《说文解字》云:「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取其平和、调和之意。就是指用温药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即不可过于刚燥,以免伤正,不可专事温补,以妨碍邪,而应以「和」为原则,在温补之中酌加行、消、开、导之品,遵《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言和之,则不可专事温补,即有行消之品」之意。行者,行其气也;消者,消其痰也;开者,开其阳也;导者,导饮邪从大小便出也。以达到温补助阳,行水蠲饮之治疗目的。
从具体治法选方角度来理解
温阳化饮法 对于脾肾阳虚者,当分轻重,轻者选用泽泻汤以利水补脾;重者选用苓桂术甘汤以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下焦饮逆者,当选五苓散以化气利水;饮积胃脘者,当选小半夏汤以温胃散饮;饮邪较甚,眩悸者,当选小半夏加茯苓汤以导引下行;肾气虚,气化不行者,当选肾气丸以温肾蠲饮,化气利水。
表里双解法 对于内饮外寒的支饮、溢饮,当选小青龙汤以化饮解表;外寒内饮兼郁热的溢饮,当选大青龙汤以发汗清热除饮。
疏导肠胃法 对于狭义痰饮停聚成实者,当选己椒苈黄丸以前后分消,攻坚逐饮;支饮腹满者,当选厚朴大黄汤以疏导肠胃,荡涤实邪。
泻水逐饮法 对于支饮不得息者,当选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逐饮;狭义痰饮之留饮欲去者,当选甘遂半夏汤以急则治标,因势利导;胸胁积饮,属悬饮者,支饮久咳、邪盛正实者,皆可选十枣汤以攻下逐饮,祛饮止咳。
扶正祛饮法 对于支饮痞坚,虚实错杂证,虚者当选木防己汤以补虚清热,通阳利水;实者当选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以行水散结,消坚补虚。
从这五种具体治法的选方用药看,大多选用「温药」以组成「温方」祛除饮邪,其治疗效果肯定,经受了历史的检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农博士复混肥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虫害,它会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传播速度快,自1982年传入我国以来,已迅速扩散至全国14个省(市、区)。松材线虫病已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影响了森林资源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农博士复混肥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