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酐正常是多少
女性45~84umol/L。
血肌酐269umol/L应尽快去三甲以上医院肾内科接受检查和治疗。
血肌酐反映肾功能不太正确,要计算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清除率CCr = [(140-年龄)×体重(Kg)]×88.4/72×血肌酐(女性按计算结果×0.85)
附:
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肌酐清除率CCr 80~50毫升/分
氮质血症期: 肌酐清除率CCr 50~20毫升/分
肾功能衰竭期:肌酐清除率CCr 20~10毫升/分
尿毒症期:肌酐清除率CCr <10毫升/分
问题二:人体肌酐正常数值是多少? 你好,血中肌酐的正常值:
男54―106μmoI/L
女44一97umol/L
小儿24.9一69.7umol/L
高于这个值得话很可能是肾功能损害。
问题三:肌酐正常值的指标范围 肾衰竭代偿期:设整个肾功正常时是100%,则此期 GFR 为正常的35%~70%(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来反映GFR)。此时肾的贮备力虽下降,但肾的功能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临床上无症状和氮质血症(即血肌酐正常)。但应指出,如单纯按肌酐清除率来分期,则各期之间可能会有交叉重叠。此时肌酐的值是:133―177u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也称氮质血症期,简称肾衰竭,是慢性肾衰的序幕。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正常的21%~35%,肾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已有些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肾浓缩功能有轻度损害(多尿和夜尿),并可有轻度贫血。在一般情况下情况下,临床上无显然症状,易被忽视。此时肌酐的值是:177―442umol/l。肾功能衰竭期:此时也是比较严重的期了,此时的血肌酐已高达了400umol/l以上了。当GFR减少至正常的11%~20%时,机体的内环境已长期地、持续地不正常,出现显著的氮质血症,贫血亦较显然;浓缩功能显然障碍(等张尿、夜尿),以及水、电解质失调,如轻或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水纳潴留、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一般无高钾血症。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此时肌酐的值是:442―707umol/l。尿毒症期:已是最后一个分期了,即尿毒症期了。此时的血肌酐已高达了末期。当上述肾功能衰竭期更进一步发展,剩余的GFR仅为正常的10%以下,即出现尿毒症症状群,肌酐高,表现为上述肾衰的临床表现更显然,并出现严重的各系统症状,尤其胃肠道、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更加突出。肌酐多少是尿毒症呢?当肌酐发展到大于707umol/l时,已说明是尿毒症末期了,此时,病人的肾功能已基本上彻底损坏。
问题四:肌酐正常值的肌酐正常值 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血肌酐正常值[2]标准为:44-133umol/L。(地域和医院不同数值有所差异)血肌酐(SCr)正常值:男 53~106umol/L;女 44~97umol/L 。血肌酐增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1/3以下时血肌酐开始上升。下降到1/2以下时,血肌酐明显上升。血肌酐减低:见于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 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尿肌酐的正常值是:成年男性7.1~17.7毫摩/24小时尿,成年女性5.3~15.9毫摩/24小时尿;儿童,71~195微摩/24小时尿;婴儿,88~177微摩/24小时尿。尿肌酐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尿肌酐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问题五:肌酐多少正常 肌酐(creatinine,Cre)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
血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
男54―106μmoI/L
女44一97umol/L
小儿24.9一69.7umol/L
尿肌酐 :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问题六:肌酐正常值的如何降下去 (1)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体内钾含量升高的话,会打破身体微量元素平衡,容易引起水肿,给肾脏疾病的控制提升了难度。因此肌酐高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含钾食物,如西瓜、洋葱、菠萝、冬瓜、橙子等。(2)避免食用高脂食物,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且会造成患者血脂升高,有损肌酐高患者的健康,所以患者应该少吃油腻、油炸食品,炒菜时也尽量少用油。(3)限制食盐,一般肌酐高患者常会表现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都能够症状,所以患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其次注意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也是降低肌酐的主要措施之一。(1)减少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2)慎用药物,尤其是肾毒性药物。因为一般药物必须要溶于血液后才会发挥正常的药效,当血液流至肾脏,残余药效会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肌酐高患者一定要慎用药物,要遵医嘱用药,切勿盲目服药。(3)定期检查,定期体检对于在家治疗的肌酐高患者尤为的重要,因为不在医院不能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方便医生对治疗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对患者的治疗更有利。
问题七:肌酐值是多少才是正常的 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88.4―1 76.8μmoI/L
尿肌酐男性5.3~16mmol/d 女性7~18mmol/d
一、肌酐正常值范围(因性别、年龄、检测方法而异)
成人参考范围
男性:59-104 μmol/L(约0.7-1.2 mg/dL)
女性:45-84 μmol/L(约0.5-0.95 mg/dL)
注:不同实验室检测方法(如酶法、苦味酸法)可能导致数值偏差,需以报告单标注范围为准。年龄与肌肉量影响
老年人、肌肉萎缩者:正常值可能偏低。
健身人群、肌肉发达者:正常值可能接近上限。
儿童差异
儿童肌酐普遍低于成人(如3-7岁约为20-40 μmol/L),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性别差异
男性:100 μmol/L处于正常上限边缘(接近104 μmol/L),可能提示需警惕,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
女性:100 μmol/L已超出正常范围(>84 μmol/L),需进一步排查原因。
个体化评估
短期波动: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脱水可能导致一过性升高,建议1-2周后复查。
长期趋势:若连续多次检测接近或超过100 μmol/L,需考虑肾功能异常。
临床意义
潜在风险: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需结合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综合判断。
临界值处理:若无症状,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并定期监测;若伴水肿、尿泡沫增多等症状,及时就医。
生理性原因
运动与饮食:短期内大量摄入肉类或高强度运动。
脱水:发热、腹泻、饮水不足导致血液浓缩。
应对: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后复查。病理性原因
肾脏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
尿路梗阻:结石、肿瘤引起的排尿不畅。
药物损伤: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部分抗生素(如庆大霉素)。
应对:完善尿常规、肾脏B超、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其他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横纹肌溶解等也可导致肌酐升高。
血液检查
尿素氮(BUN)、尿酸、胱抑素C、电解质(如血钾)。
尿液检查
尿常规(重点关注蛋白尿、血尿)、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影像学检查
肾脏B超(观察结构异常)、肾动脉彩超(排查血管狭窄)。
功能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算(基于年龄、性别、肌酐值)。
肌酐100 μmol/L的临床意义
对女性属于轻度升高,对男性为临界值,需结合个体情况动态观察。
就医指征
持续升高、伴随水肿/乏力/尿量减少、eGFR<60 mL/min/1.73m²时,需肾内科就诊。
日常管理
控制血压(<130/80 mmHg)、限制盐摄入(<5 g/天)、避免肾毒性药物。
定期监测肌酐(每3-6个月一次),尤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二、肌酐100 μmol/L是否算高?需分情况讨论
三、肌酐升高的常见原因及应对建议
四、需进一步检查的项目
五、总结与建议
备注: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单一数值不能确诊疾病,需由医生结合完整病史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