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刘贺:奇葩人生经历,做了27天皇帝,犯1127件错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海昏侯大墓的发掘,让人们真是大开眼界,其文物之多,其物品之丰,都让人叹为观止。
不禁要问,海昏侯何许人也?
海昏侯怎么排场如此之大?
海昏侯为什么这么富有?
让我们走进 历史 的大幕里,探讨一下这个经历丰富,命运离奇的侯爷。
他虽然生前命运起伏多变,但死后却极尽哀荣,在他的随葬品里,留给了我们一个绚丽多彩的王国。
要说海昏侯,得从他的爷爷——汉武帝刘彻说起, 秦皇汉武, 汉武帝刘彻在中国 历史 上那是响当当的人物 , 武帝一生风风火火,英明神武,开疆拓土,横扫匈奴,响彻神州,但人生末年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还是出现了问题。
自己的太子刘据,做了三十多年太子,要说这刘据其人也是温良纯俭恭,样样做的都比较到位,颇有仁君之象。
可惜的是,武帝却听信小人之言,制造了武帝朝末年最大惨案——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含冤而死。汉武帝虽然最后醒悟,但人死不能复生,最后不得已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
这么年轻的孩子当皇帝,势必要有可靠大臣来辅助。
作为汉武帝,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任何一个大臣如果给他的权力过大,势必会权倾震主,控制朝廷的政治,形成大权旁落的局面。
汉武帝他人家作了一个精妙的设计,指定了5个大臣作为辅助大臣。估计后来的鳌拜四个辅助大臣也是学习汉武帝,其实在我看来,效果都不是很好,有很多隐患。
汉武帝虽然活着时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但却无法控制自己身后的事情,5个人共同执政的结果,必然会出现你争我抢,争权夺势的斗争。
对于权力的斗争,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成王败寇,最终霍光胜出了,霍光干掉其他几位辅政大臣,从此霍光一手遮天,独揽大权。
要说这霍光也比较能干,颇有点周公辅成王,辅助这小皇帝,各项政务也是干的井井有条,轻徭薄赋的,修 养生 息,鼓励农桑,对内大赦天下,对外鸣金收兵,也算是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宾服圣明天下,老百姓也算是过上了几天好日子。
霍光权力总揽一身,汉昭帝对他也是言听计从,可霍光还是不放心,竟然连小皇帝个人事情也管起来了,霍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只许汉昭帝与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后亲近,严禁别的嫔妃接近汉昭帝,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外孙女生下皇子。
想想汉昭帝这个皇帝也是当的太窝囊啦,倘若他爹汉武帝知道这事,虽把霍光生吞活剥了不可。
但事与愿违,汉昭帝直到21岁驾崩上官皇后也没给生下个一儿半女。
国不可一日无君,留下了这个的权力真空必须填充。
谁来继承皇位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托孤大臣,霍光不得不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按照群臣动议和祖制惯例,最该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汉武帝唯一在位的儿子,体魄健壮的广陵王刘胥。
霍光对于这位群众公议的皇位继承人,表现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想一想,霍光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你想,广陵王刘胥在广陵国当诸侯王已经很多年,政治历练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而自己拥立一位这样的登基势必会给自己带来权力上的减弱,这样的一个人也不是自己好操纵的一个人,这才是霍光最为担心的,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一旦让刘胥登基,自己多年心血可能会付之东流。
霍光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人,而不是一个皇帝。
恰恰在霍光一筹莫展,苦无良策之时,有人雪中送炭来了。
众人无语,霍光却暗暗叫好,这小子不错,真懂事。
看看,这马屁拍的,这才叫揣摩上意。
重用重用,提拔提拔,这就叫会做官 。
即然有古制,广陵王刘胥是坚决不能用。
在选选,天上掉大饼了,砸在刘贺身上了。
这刘贺比广陵王刘胥年轻,20来岁,政治历练少,刘贺的奶奶也比较出名,就是“倾国倾城”李夫人。
此时对于刘贺,霍光其实也不是十分了解,但相比较于广陵王刘胥,两害相遇取其轻,毕竟刘贺还好控制,好掌握,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海昏侯从此 登上了人生巅峰,开启了自己27天的皇帝之旅,命也,势也。
公元前74年六月初一早晨,当睡眼朦胧的刘贺被传昭官叫起,要他立即进京当皇帝时,他让自己的老婆扇了自己2耳光,疼,不是在做梦。
启程,京城,一路上车轮滚滚,马不停蹄。但皇帝的宝座在向自己招手,谁人不动心,谁不激动,刘贺恨不得自己长上翅膀,只可惜那个年代没有飞机和高铁。
春风得意马蹄疾,此刻的刘贺真是自信心爆棚,得意,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他想起起自己开疆拓土,雄才大略的爷爷汉武帝刘彻,他想起自己年纪轻轻,壮志未酬的刘髆,感谢列祖列宗,俺刘贺也要当皇帝,俺刘贺也要像你们一样,开启大汉的一片新天地,建立一个属于咱老刘家的朗朗乾坤。
从某种程度上,这个年轻人还是有理想、有抱负、想作为的一个人,怎么能称一个“昏”字呢?
为何刚登基27天的皇帝,就让霍光又痛下杀手,践行废立呢?
我觉得有一个词解释这些比较合理: 年轻。
有人说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然而,在政治斗争中,年轻意味着可能栽跟头,刘贺为他的年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入主大内的刘贺,以为稳坐钓鱼台,力排众议,对自己带来的200多个属臣大加赏赐,该升官的升官,更换宫廷侍卫,大有抢班夺权的阵势,却唯独忘记了霍光,把霍光甩在一边。
还句话讲就是: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告不报告,完全不把霍光放在眼里。
霍光本想让刘贺当一个傀儡,面对刘贺的咄咄逼人,看到刘贺的随从们一步步逼向权力的中心,霍光再一次不淡定啦!
这是一个年轻的帝王和一个身经百战的老臣之间的搏斗,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因为他们都要掌握一种绝对的东西,那就是权力。权力的奶酪只有一个,真正的决策者和王只有一个。
但要记住现在帝国真正的掌权者是霍光。
可立之、可废之。
当刘贺安排自己的人换下长乐宫卫尉时,霍光终于不能再忍受了。长乐宫是太后的居住地,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的居住地,毕竟此时上官皇后在名义上具有帝国的最高发言权。
毕竟皇帝也不是想废就废,想立就立的,废皇帝要讲究个合理合规合情。
霍光派人和当时的丞相杨敞通气,问杨敞的意见,杨敞一听要废立皇帝,吓的浑身直哆嗦,人急尿多,起身更衣。这杨敞的夫人,也就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赶紧跟着杨敞走进洗手间。
丞相都吓成这样,可见,大将军权势可见一斑。当霍光让其他大臣表态时:
这个惊愕也写出了群臣对霍光废掉刘贺的真正态度,至少在他们看来,刘贺在这27天做这个皇帝基本是及格的,就算有点悖乱,也没有到了被废的地步,这就是敢怒而不敢言。
思想已经统一,方案已经做好,只待刘贺来钻。
未央宫承明殿的宫门,关上了刘贺和昌邑200群臣。外面一片杀戮震天,里面却是一场短暂审判。
刘贺: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
霍光: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刘贺: 愚戆 不任汉事!
霍光:宁负大王,不负社稷!
罪名:1127件荒唐事。
27天,刘贺从地上到了天上!
27天,刘贺从庙堂回到人间!
他得到了一切,失去了一切。
其实刘贺真正被废的答案,汉书早已给出: 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听话。听话是一门艺术,听话是一种学问。对于一个王侯将相如此,对于一个平头老百姓也是如此。
刘贺回到了昌邑,贬为废人,,赐食邑二千户,但允许他保留了从前昌邑王府的家财,和家人一起囚禁于王府中。
公元前65年,汉宣帝刘询对霍光一门灭门。
对于自己的这位前任,宣帝既有相当程度的防范,恐怕亦不乏同病相怜的同情,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好歹都是一家人。
因此,当负责监视刘贺的山阳郡太守张敞奏知刘贺被囚禁多年后,“身患风湿、行走不便、举止痴傻,毫无仁爱之心”,汉宣帝对刘贺这个“前任”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封刘贺为海昏侯。
刘贺又一次举家南迁,来到了鄱阳湖,耗尽家产,在鄱阳湖畔建造自己的小小的侯国。
鄱阳湖美色却比不上昌邑孤鹰。
他可能无数次在想,假如,假如。
我曾经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人生有假如吗?走过去的路只能留下背影,当我们再回首时,背影却再也找不到。
年仅33岁刘贺,在鄱阳湖畔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当我们惊叹于海昏侯那些精美的文物时,而对于这个仅仅当了27天的皇帝却不甚了解。
在 历史 的长河里,刘贺仅仅就是一粒尘埃,那么微不足道。
可是幸运的,那些静静躺在橱窗里奇珍异宝,让我想起了他曾经的主人,想起了这个王。
海昏侯,昏吗?
我看未必,真相需要一双眼睛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