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
春秋与战国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事件是“三家分晋”。周朝是秦始皇开启封建统治之前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这个王朝被划分为西周与东周。西周与东周以公元前770年为时间划分点,具体分界事件则是周平王将周朝都城向东迁移至洛阳这一历史事件。而都城东迁之后的东周时期又可分为春秋与战国这两个时间阶段,致使其产生前后分界的历史事件则是“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逐渐礼崩乐坏(前770年到前476年)相比起西周,东周的管辖规模出现了大幅度削减,与此同时周王室对诸侯国的管控能力也有所下滑。其中在周桓王即位之后,一直尽心对待周王室的郑庄公因为这位君王对他的不信任而心生不满。因为这份不满,郑庄公开始停止对周桓王的朝觐。随着周王室与郑国关系的日渐恶化,让周王室权威扫地的“周郑交质”事件随之发生。因此感到愤怒的周桓王联合陈、蔡等四国对郑国发动了攻伐,结果惨败。不仅如此,周桓王还被郑国将领射中肩膀,自此周天子的权威算是彻底荡然无存。
以此事为起始,春秋自此进入到礼崩乐坏的状态。公元前712年,鲁桓公杀害兄长并自立为君。而继周桓公之后,楚武王又于公元前704年擅自称王。这些事情的发生,让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制度逐渐被破坏。周王室日渐式微之际各诸侯国开始相互征伐,竞相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在此竞争中先后诞生了五个霸主,也就是“春秋五霸”。
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期(前475年到前221年)“春秋五霸”之中有一人是晋文公,也就是说晋国曾一度制霸中原。晋文公在位期间曾经作三军设六卿,在后续的发展中晋国内部的军政大权逐渐从国君旁落至这六卿手中。这六卿分别是韩、赵、魏、智、范、中行这六大家族。这些家族为了掌控更多的权势自是免不了相互争斗,其中范、中行这俩氏族后来先一步被赵家灭掉。
再往后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智家见晋国日渐衰败便向其余三家提议各自拿出一部分土地与户口归还给晋公。其余三家因担心分出土地之后自身实力会有所下降,所以都不是很愿意这样做。但是他们三家也并不是完全齐心,所以韩、魏量两家后来又先后献出了封邑,而始终不肯献邑的赵家则遭到了其余三家的联合攻伐。然而在之后的对战中韩、魏两家又被赵家拉拢,继而反过来联手攻打智氏。智氏不敌,最后惨遭平分。这之后赵、韩、魏三家又将晋国其余土地也一并瓜分,天下自此进入战国时期。
公元前403年,这三家在周威烈王的册封之下晋升为诸侯,是为韩赵魏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