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和什么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什么有关

 我来答
大沈他次苹0B
2022-10-03 · TA获得超过734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0万
展开全部
1. 关于地球公转自转的小知识
关于地球公转自转的小知识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什么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更替 1.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 (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二、地方时 1.概念 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3.对河流的影响 (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 (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三、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2.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2.划分:(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
2.有考试
自转围绕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四季变化现象。

地球公转绕太阳,产生4节气,春分,3月21日左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北部昼长夜短,南部相反。北极极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极极夜;秋分,9月23日左右,昼夜平分,直射赤道;冬至,12月22日左右,北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部相反。

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北极总指北极星附近。

人们将太阳照射阳光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分为5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热带

如何你有个地球仪会更好懂的~(打字累死了~)
3.我想了解一下地球公转跟自转的概念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我们的地球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沿着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绕着太阳公转。

走完大约10亿公里的一圈路程要花365天又6小时。 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

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在太阳引力的控制下,地球在一个近似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公转一周为1年。

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地球在1年内绕了一个约9。

4亿公里长的大圈子。 地球绕这样大的一个圈子需要在365。

25天,地球始终保持着自转轴指向一定的地方,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天空中的北极。地球的赤道面(与自转轴垂直的圆面)与地球轨道平面(黄道面)是斜交的,其交角是23°26′。

地球就是这样倾着身子绕太阳作公转运动的。 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

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

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

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

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

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 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4.高中地理怎么学好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多做题目,因为这张主要是计算题目,不是死东西。要从做题目中巩固知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