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的哲学思想与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
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
介绍:
鉴于自汉至晋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念基本上都无变化的情况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不可能凭空冒出一个与儒学对立并引导当时观念形态的玄学。事实上被后世认为的"玄学家",彼时都自认为在致力于经学并做出很多的成绩。
“玄学”之名是在魏晋之后出现的。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一直有谈论形而上学的传统,并以伦理纲常为自然之道,后来的佛学也属两晋谈玄的内容,玄学并不能简单地称作“新道家”。
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
因此,浮虚、玄虚、玄远之学可通称之为玄学。玄学家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夏侯玄、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它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
也就是说它一种远离“事物”与“事务”的形式来讨论事务存在根据的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问题。它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使中国哲学在基础上建构把儒道两大家结合起来极有意义的哲学尝试。 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的贵无与崇有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