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四因素是什么
土壤肥力四因素分别是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1、养分因素
养分因素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和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并不直接决定于土壤中养分的贮量,而是决定于养分有效性的高低,土壤里面缺乏植物生长必需的17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健康地生长。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土壤的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状况等。它们影响土壤的含氧量、氧化还原性和通气状况,从而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和存在状态、土壤水分的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力和生理活动。
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疏松程度,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能够保水、保温、保气、防渗等,因此,在施用化肥的同时必须增施有机肥。
3、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
一般而言,在极端酸、碱环境、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存在或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及其他有毒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作物都难以正常生长和获得高产。
譬如土壤中磷素在pH为6时有效性最高,当介质pH值低于或高于6时,其有效性明显下降;土壤中锌、铜、锰、铁、硼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一般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增高,但钼则相反。
土壤中某些离子过多和不足,对土壤肥力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钙离子不足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使其结构被破坏,土壤的透水性因而降低。
4、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们对土壤氮、磷、钾、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钾、硫的含量。
(2)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
(3) 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来源。也就是说土壤里面必须要存活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才能够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矿物质元素。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营养(化学)指标。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土壤生物学指标和土壤环境指标等多种因子,并且全部因子都以数值表示,这样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涉及大量的数据,个人凭直观从这些纷繁的数据中找出它们的内部联系很难。
因此,必须借助数学方法,从多因素角度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加权综合法等。由于选取的指标不同,分析目标的差异,选择的评价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