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700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听说这部奇书很多次了,一直没有真正去阅读,某日听了一个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电影的讲座,其中提到《三体》在国内科幻小说界的地位,也提到该书的精彩之处,但演讲者认为该书还是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其故事铺垫太长,人物众多,剧情复杂,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很难把故事讲清楚,《三体》读后感(一)。这么一说我到来了兴趣了,下决心拜读一下这部神作。
想到哪就说哪儿吧,先说我最敏感的一个词(和我所学专业有关)--思想钢印,听上去就充满硬度的一个词,在《三体》第二部,这个词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类发现三体危机时,通过分析三体世界生物不会欺骗、不会伪装和演示的特性,为了逃脱三体世界的监控,以寻求能够战胜三体的途径所挑选的人,面壁者拥有很多自由,有强大的调配资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释,以表象欺骗三体世界,真实意图是战胜三体。)希恩斯发明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项技术,一项企图控制人类思维的技术。作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装要为人类打上对于未来与三体世界的战争充满信心的思想钢印,造就一支拥有必胜信念的.太空军,当时的情况来看,人类对于未来的星际战争缺乏信心,敌人太强大了。看到这儿时我不禁微微一笑,这不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干的活么?尤其在战争年代,这个职业绝对是必要的。
当希恩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思想钢印的想法时,曾遭到大家的反对,是希恩斯是这样反驳的:"怎么一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这样敏感?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思想控制不是一直在发生吗,从商业广告到好莱坞文化,都在控制着思想",在希恩斯对于人类危机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联合国同意了他的思想钢印计划,只不过对这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读后感《《三体》读后感(一)》。
然而当希恩斯关于思想钢印的惊天大秘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来自三体世界的专门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计划的人)揭穿之后,人们才发现所谓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一个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对未来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给人们打上的思想钢印看上去是使其获得信心,实质则相反,只是这种失败主义的逃亡情绪不会立马表现出来。
"思想钢印"的巧妙设计,让我对于文学作品的好感大大加深了,这正是哲学本身所缺乏的。无数的理论无数的论证,通过故事性的叙述竟然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而且给人很多空间,更加巧妙的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表达任何一种观点,因为人物的丰满,这些观点也会显得真实。希恩斯对现实中的思想控制那一段,何尝不是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表达,纯粹的理论本身有深度,而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有厚度,这种厚度来自于一种可理解或者可想象的情景。这是文学创作的优势,亦是其薄弱之处。理论更多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而不会明显的呈现,深者见之深,浅者视之浅。虽然刘慈欣在人物刻画也语言优美程度上确实不那么出色,但科幻小说的性质本身对这二者就没有太高的要求。
作者在这里所描述的思想钢印必然有很深的哲学意味,首先涉及的肯定是自由问题。对于联合国大会上其他学者的质疑,是对由于思想自由的捍卫,希恩斯给出现代思想控制的例子,但并没有说服大家,真正触动每一个人神经的,是生命受到的威胁,也就是生与死的问题。大家心里基本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能生存下来,思想不自由点也就算了。所以这里根本上还是生存问题,其实三体第二部通篇都在讲生存问题,为了生存,很多原则都可以暂时放弃,只遵循一条生存原则。
然而讽刺的是,冒着思想控制的危险而进行的思想钢印,输入人脑的不是必胜的信心,却是根据希恩斯--这个思想钢印的创造者--的主观意愿来制定的。多么巧妙的包装,掩盖住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这又契合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对文化工业的一个重要描述--虚伪性。所有的表现都是在为你服务,为你着想,但事实上背后却藏污纳垢,不知有多少欺世瞒众的目的。就像现在的大众文化,美国好莱坞,全都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全都是美国人拯救世界的张扬,剧情再离奇最终都不免俗套。
更可怕的是,即便明眼人拆穿了文化工业的虚伪性,总有人会站出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好一个为了你好,如此一来,所有欺骗和虚伪都可以打折这个旗号大行其道,因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的目的是善的,可笑至极。
想到哪就说哪儿吧,先说我最敏感的一个词(和我所学专业有关)--思想钢印,听上去就充满硬度的一个词,在《三体》第二部,这个词是面壁者(面壁者是人类发现三体危机时,通过分析三体世界生物不会欺骗、不会伪装和演示的特性,为了逃脱三体世界的监控,以寻求能够战胜三体的途径所挑选的人,面壁者拥有很多自由,有强大的调配资源的能力,但不需要向外界解释,以表象欺骗三体世界,真实意图是战胜三体。)希恩斯发明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项技术,一项企图控制人类思维的技术。作为面壁者的希恩斯,假装要为人类打上对于未来与三体世界的战争充满信心的思想钢印,造就一支拥有必胜信念的.太空军,当时的情况来看,人类对于未来的星际战争缺乏信心,敌人太强大了。看到这儿时我不禁微微一笑,这不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干的活么?尤其在战争年代,这个职业绝对是必要的。
当希恩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思想钢印的想法时,曾遭到大家的反对,是希恩斯是这样反驳的:"怎么一提到思想控制,大家都这样敏感?其实就是在现代社会,思想控制不是一直在发生吗,从商业广告到好莱坞文化,都在控制着思想",在希恩斯对于人类危机的迫切性的分析下,联合国同意了他的思想钢印计划,只不过对这项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读后感《《三体》读后感(一)》。
然而当希恩斯关于思想钢印的惊天大秘密被破壁者(破壁者是来自三体世界的专门破除和揭穿面壁者计划的人)揭穿之后,人们才发现所谓的信心都是假象,希恩斯本人是一个十足的逃亡注意者,他对未来根本就缺乏信心,所以他给人们打上的思想钢印看上去是使其获得信心,实质则相反,只是这种失败主义的逃亡情绪不会立马表现出来。
"思想钢印"的巧妙设计,让我对于文学作品的好感大大加深了,这正是哲学本身所缺乏的。无数的理论无数的论证,通过故事性的叙述竟然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而且给人很多空间,更加巧妙的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表达任何一种观点,因为人物的丰满,这些观点也会显得真实。希恩斯对现实中的思想控制那一段,何尝不是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表达,纯粹的理论本身有深度,而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有厚度,这种厚度来自于一种可理解或者可想象的情景。这是文学创作的优势,亦是其薄弱之处。理论更多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而不会明显的呈现,深者见之深,浅者视之浅。虽然刘慈欣在人物刻画也语言优美程度上确实不那么出色,但科幻小说的性质本身对这二者就没有太高的要求。
作者在这里所描述的思想钢印必然有很深的哲学意味,首先涉及的肯定是自由问题。对于联合国大会上其他学者的质疑,是对由于思想自由的捍卫,希恩斯给出现代思想控制的例子,但并没有说服大家,真正触动每一个人神经的,是生命受到的威胁,也就是生与死的问题。大家心里基本上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能生存下来,思想不自由点也就算了。所以这里根本上还是生存问题,其实三体第二部通篇都在讲生存问题,为了生存,很多原则都可以暂时放弃,只遵循一条生存原则。
然而讽刺的是,冒着思想控制的危险而进行的思想钢印,输入人脑的不是必胜的信心,却是根据希恩斯--这个思想钢印的创造者--的主观意愿来制定的。多么巧妙的包装,掩盖住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这又契合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中对文化工业的一个重要描述--虚伪性。所有的表现都是在为你服务,为你着想,但事实上背后却藏污纳垢,不知有多少欺世瞒众的目的。就像现在的大众文化,美国好莱坞,全都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全都是美国人拯救世界的张扬,剧情再离奇最终都不免俗套。
更可怕的是,即便明眼人拆穿了文化工业的虚伪性,总有人会站出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好一个为了你好,如此一来,所有欺骗和虚伪都可以打折这个旗号大行其道,因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的目的是善的,可笑至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