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米虫指大米里的蛀虫,学名为米象,常在谷物中被发现,因为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主要的害虫之一。其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等各种贮藏的谷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现的也较多。
米虫
象甲科动物
米虫指大米里的蛀虫,学名为米象,常在谷物中被发现,因为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主要的害虫之一。其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等各种贮藏的谷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现的也较多。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纲
昆虫纲I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种
米虫
基本信息

米虫
米象(Sitophilus oryzae)属于鞘翅目,象虫科,又名米虫、谷牛。是全变态昆虫,其一生经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主要寄生在贮存 2~3 年的陈粮中,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面粉等谷物,其成虫啃食谷物颗粒,幼虫在谷物内部蛀食。由于其生长繁殖速度很快,为害甚广,地理分布可以遍布全世界,而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来米象为害较为严重。[1]
形态特征
卵:呈现为长的卵圆形,且一端少有膨大。长约为 0.6 毫米~0.7 毫米,宽约为 0.28 毫米~0.29 毫米,为半透明,乳白色的卵。
幼虫:体长约为 2.5 毫米~4.5 毫米,整个身体呈乳白色,有壳,且壳呈现为短的卵形,头部呈现为淡褐色,头顶区域较宽;内隆脊直,而且两端粗细相等,接近于直线状;唇基侧突并且较小,前端微微发尖;口的上片侧隆线较长,几乎可以延伸到达额区的 3、5 刚毛间;上唇呈现杆棍棒状,中叶突出不明显;无步足,幼虫体腹部肥大,但是腹面平直,背部弯曲,有 13 节体节,并且每节都有很多横纹。
蛹: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其胸部的胸节会先膨大然后腹节渐渐缩小并且伸长,这个时期虫体为乳白色,在成蛹之后,蛹长约为 2.9 毫米~3.7 毫米,在最初化蛹时,虫体呈现为乳白色,吻下弯贴在胸部下方,头胸腹三个部分区分明显,触角和翅以及足均裸出。
成虫:体长约为 2.4~2.9 毫米,宽约为 0.9~1.5 毫米,体型呈卵圆形,体色呈红褐至沥青色,其背部无光泽或光泽很暗。头部很小,刻点较明显,口吻细长,酷似象鼻,雌虫的口吻较雄虫细长,且微微向下弯曲,具有一定的光泽,而雄虫的口吻短粗,不弯曲,吻背有纵向突起的细线和明显的小刻点,无光泽。米象额部前端扁平。喙的基部较为粗大。触角呈膝状,顶端呈现为圆形,着生于基部的 1/3~1/4 处理。前胸比头部宽大,长宽大约相等,基部很宽,且向前缩小变细,背部上密布着圆形的小型刻点。鞘翅也密布刻点,每个刻点上各具一根直立的鳞毛,鞘翅上有 2~4 个浅红色或橙黄色的彩色斑纹,每个鞘翅的基部和翅坡都各有一个卵圆形的斑纹,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腿节呈现为棒状结构。
生活习性
米象每年约有 8~9 个世代,平均一个世代约为 20~50 天,在温度较高时繁殖的较快,在我国不同的地域,其发生状况也不完全相同,在甘肃陇东年生1代,东北年生1—2代,山东约2代,浙江、陕西3—4代,广东7代。主要以成虫潜伏在仓内阴暗潮湿的砖石缝中越冬,也可在仓外松土、树皮、田埂边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在仓内越冬的成虫就地继续产卵繁殖,仓外越冬的成虫一部分迁入仓内,另一部分飞至大田,把卵产在麦穗上,成虫产卵时,用口吻啮食麦粒,形成卵窝,把卵产在其中,后分泌粘液封口,卵期7—16天,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粒内,幼虫期约30天,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7—10天,8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假死性,喜光,趋温、趋湿、繁殖力强,雌虫可产卵约500粒,10月上旬气温低于l 5℃,成虫开始越冬。
米象的耐寒力较弱,气温低于 l 5℃,成虫开始越冬。在 5℃下经过 21 天,就开始死亡。在常温下,米象能自身发热,若繁殖数量多,或冬季常温较高的地区,冬季可不潜伏休眠。米象具有群集、喜潮湿、负趋光等特性,繁殖力较强。生活喜高温,最适温度 30 -33°C。
米虫
象甲科动物
米虫指大米里的蛀虫,学名为米象,常在谷物中被发现,因为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主要的害虫之一。其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等各种贮藏的谷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现的也较多。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纲
昆虫纲I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种
米虫
基本信息

米虫
米象(Sitophilus oryzae)属于鞘翅目,象虫科,又名米虫、谷牛。是全变态昆虫,其一生经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主要寄生在贮存 2~3 年的陈粮中,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面粉等谷物,其成虫啃食谷物颗粒,幼虫在谷物内部蛀食。由于其生长繁殖速度很快,为害甚广,地理分布可以遍布全世界,而在我国,则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来米象为害较为严重。[1]
形态特征
卵:呈现为长的卵圆形,且一端少有膨大。长约为 0.6 毫米~0.7 毫米,宽约为 0.28 毫米~0.29 毫米,为半透明,乳白色的卵。
幼虫:体长约为 2.5 毫米~4.5 毫米,整个身体呈乳白色,有壳,且壳呈现为短的卵形,头部呈现为淡褐色,头顶区域较宽;内隆脊直,而且两端粗细相等,接近于直线状;唇基侧突并且较小,前端微微发尖;口的上片侧隆线较长,几乎可以延伸到达额区的 3、5 刚毛间;上唇呈现杆棍棒状,中叶突出不明显;无步足,幼虫体腹部肥大,但是腹面平直,背部弯曲,有 13 节体节,并且每节都有很多横纹。
蛹: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其胸部的胸节会先膨大然后腹节渐渐缩小并且伸长,这个时期虫体为乳白色,在成蛹之后,蛹长约为 2.9 毫米~3.7 毫米,在最初化蛹时,虫体呈现为乳白色,吻下弯贴在胸部下方,头胸腹三个部分区分明显,触角和翅以及足均裸出。
成虫:体长约为 2.4~2.9 毫米,宽约为 0.9~1.5 毫米,体型呈卵圆形,体色呈红褐至沥青色,其背部无光泽或光泽很暗。头部很小,刻点较明显,口吻细长,酷似象鼻,雌虫的口吻较雄虫细长,且微微向下弯曲,具有一定的光泽,而雄虫的口吻短粗,不弯曲,吻背有纵向突起的细线和明显的小刻点,无光泽。米象额部前端扁平。喙的基部较为粗大。触角呈膝状,顶端呈现为圆形,着生于基部的 1/3~1/4 处理。前胸比头部宽大,长宽大约相等,基部很宽,且向前缩小变细,背部上密布着圆形的小型刻点。鞘翅也密布刻点,每个刻点上各具一根直立的鳞毛,鞘翅上有 2~4 个浅红色或橙黄色的彩色斑纹,每个鞘翅的基部和翅坡都各有一个卵圆形的斑纹,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腿节呈现为棒状结构。
生活习性
米象每年约有 8~9 个世代,平均一个世代约为 20~50 天,在温度较高时繁殖的较快,在我国不同的地域,其发生状况也不完全相同,在甘肃陇东年生1代,东北年生1—2代,山东约2代,浙江、陕西3—4代,广东7代。主要以成虫潜伏在仓内阴暗潮湿的砖石缝中越冬,也可在仓外松土、树皮、田埂边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在仓内越冬的成虫就地继续产卵繁殖,仓外越冬的成虫一部分迁入仓内,另一部分飞至大田,把卵产在麦穗上,成虫产卵时,用口吻啮食麦粒,形成卵窝,把卵产在其中,后分泌粘液封口,卵期7—16天,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粒内,幼虫期约30天,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7—10天,8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有假死性,喜光,趋温、趋湿、繁殖力强,雌虫可产卵约500粒,10月上旬气温低于l 5℃,成虫开始越冬。
米象的耐寒力较弱,气温低于 l 5℃,成虫开始越冬。在 5℃下经过 21 天,就开始死亡。在常温下,米象能自身发热,若繁殖数量多,或冬季常温较高的地区,冬季可不潜伏休眠。米象具有群集、喜潮湿、负趋光等特性,繁殖力较强。生活喜高温,最适温度 30 -33°C。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