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自考《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
1、自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
1、因变量的定义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4、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就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叫高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是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另一类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例子是低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中就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额外变量或自变量的混淆
控制额外变量的办法,也是心理实验中最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就是让它们在各种实验条件下都保持恒定。额外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额外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因此也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1、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进行研究的优点:
第一,做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效率要高;
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易于保持额外变量的恒定;
第三,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2、如果在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里,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这就叫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3、心理实验的一些规则:
1)自变量至少是以两种水平存在的。
2)当把实验结果作图表示时,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自变量总是用横坐标表示,因变量则用纵坐标表示。如果实验包括两个以上的自变量,那么,一个自变量用横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则画在图上;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
3)交互作用反映在图中,表现为图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图中的线是平行的,就说明该实验不存在交互作用。
第二节 心理实验中的主试和被试
1、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让被试熟悉实验的要求;他要向被试发出刺激,并通过实验收集实验的资料,即被试的反应。被试就是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来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2、指示语
指示语应注意的几点:
1)通过指示语让被试知道实验对他的要求,被试者才能很好地和你配合。指示语要让被试能听得懂,用他听得懂的语言,不要用心理学上的专门术语。
2)被试者过去的经验也会对当前的实验产生影响。
3)对心理学的实验,人们也常常会有顾虑,怕实验会对他造成伤害,或实验会涉及到他的隐私。对这些顾虑,主试者在实验前要加以了解,要向被试交代清楚,解除他的顾虑,让他能够安心地做好实验。
4)为了避免额外变量的影响,指示语还要简明、扼要,无关的话不说,说出来的话不能模棱两可,让人产生歧义。指示语标准化。
3、实验者效应
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
防止实验者效应的方法:1)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以避免主试对实验结果的期望影响被试的反应,这叫双盲实验;2)也可以不让主试与被试接触,把实验步骤编成计算机的程序,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实现。
第一节 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
1、自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
1、因变量的定义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4、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就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叫高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是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另一类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例子是低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中就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额外变量或自变量的混淆
控制额外变量的办法,也是心理实验中最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就是让它们在各种实验条件下都保持恒定。额外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额外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因此也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1、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进行研究的优点:
第一,做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效率要高;
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易于保持额外变量的恒定;
第三,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2、如果在一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里,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这就叫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3、心理实验的一些规则:
1)自变量至少是以两种水平存在的。
2)当把实验结果作图表示时,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自变量总是用横坐标表示,因变量则用纵坐标表示。如果实验包括两个以上的自变量,那么,一个自变量用横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则画在图上;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
3)交互作用反映在图中,表现为图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图中的线是平行的,就说明该实验不存在交互作用。
第二节 心理实验中的主试和被试
1、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要向被试者交代任务,让被试熟悉实验的要求;他要向被试发出刺激,并通过实验收集实验的资料,即被试的反应。被试就是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来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2、指示语
指示语应注意的几点:
1)通过指示语让被试知道实验对他的要求,被试者才能很好地和你配合。指示语要让被试能听得懂,用他听得懂的语言,不要用心理学上的专门术语。
2)被试者过去的经验也会对当前的实验产生影响。
3)对心理学的实验,人们也常常会有顾虑,怕实验会对他造成伤害,或实验会涉及到他的隐私。对这些顾虑,主试者在实验前要加以了解,要向被试交代清楚,解除他的顾虑,让他能够安心地做好实验。
4)为了避免额外变量的影响,指示语还要简明、扼要,无关的话不说,说出来的话不能模棱两可,让人产生歧义。指示语标准化。
3、实验者效应
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
防止实验者效应的方法:1)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以避免主试对实验结果的期望影响被试的反应,这叫双盲实验;2)也可以不让主试与被试接触,把实验步骤编成计算机的程序,整个实验都在计算机上实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智通华宇
2024-08-29 广告
2024-08-29 广告
北京智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人类基因工程领域。专业提供专业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规划布局,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人员培训,实验设计及流程管理等。...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智通华宇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