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中的象征和隐喻
、形象变形
形象变形,是指小说家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将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加以扭曲,从而使小说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拉开距离。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在这部著名的中篇小说中,卡夫卡让他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一个生性懦弱、谨小慎微的衣料推销员,在一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这一灾难性变故不仅使他失去了对他来说虽然辛苦且没有可靠保障但却十分重要的工作,也使他从此生活于更深的孤独与寂寞之中,最终被亲人抛弃并在孤独与寂寞中干瘪、死去。生活中自然不可能出现人变成甲壳虫的神话,格里高尔的形象显然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工业背景下被现实异化的人的形象变形。
事实上,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在现实基础上的一种创造,从这一角度看,任何一个文学形象都有对现实生活形象的加工和变形,都不能与现实生活形象等同。只是在类似卡夫卡的《变形记》这样的现代主义实验性文本中,这种变形使文学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之间的距离更大而显示出一种荒诞性。
二、象征寓意与形象变形
西方有句谚语叫作"将铲子说成铲子",意思是要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小说批评家借用这句谚语,是说小说叙事首先必须是对人物和事件本身作客观、具体、真实的展现。换句话说,小说家的任务是要用他的叙事来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他不能因为某种既定的目的不顾及"铲子"本身,当然更不能将"铲子"歪曲成剪子、小刀、茶杯、沙发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但是,事情往往并非如此简单。在观察叙事性小说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伟大的小说家们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人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一世界和经验世界的部分重合,但是从它的自我连贯性的可理解性来说它又是一个与经验世界不同的独特世界。从这一角度看,我们认为小说文本即使是"铲子"说"铲子",这个说出来的"铲子"也不会仅仅是"铲子"本身,它仍然是"投射"出来的、"创造出来的",是小说家虚构的"第二现实"。说到底,它仍然只是关于人和人的世界的某种更深刻层次上的隐喻或者象征。
不过,尽管如此,小说叙事要"将铲子说成铲子"这一观念,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性。为了显示某种深刻的隐喻性寓意或象征意义,小说家当然可以将他的"铲子"加以改造甚至扭曲、变形,而且,许多时候,这种扭曲、变形还是必需的。因为,不扭曲、不变形,不足以深刻地揭示社会、反映人生。而扭曲、变形之后所获得艺术效果甚至更胜于直截了当地叙事。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注意扭曲、变形之后可能取得的强烈的艺术效果,如"铲子"只有象征意义,那么它往往会降低小说中表现的人类活动的可信性。因此,从艺术表现的层面上来看,小说家仍然要有对于现实的真实叙事和通过叙事完成的形象塑造的生动性和"逼真性",即首先还是要"将铲子说成铲子",由此获得特定艺术表现对象与这一对象背后的隐喻性寓意、象征意义之间的平衡。相对小说文本的解读而言,这一认识与我们必须知道小说是小说家虚构?quot;第二现实"同等重要。它提示我们,对于小说叙事中包孕的某种隐喻性寓意或者象征意义的解读,仍然必须从对文本艺术表现层面所作的感同身受的细致解读开始,也是从这种感同身受的细致解读中实现的。只有读懂了表现层面,我们才能进入到隐喻性或象征性意义的层面。这就正如我们在解读《变形记》时能够感觉到的人物的心理真实给我们的提示。格里高尔在小说已开始就变成了甲壳虫,按道理人物此时的心理应该集中在对于自己变形的疑惑,但事实上,人物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但在最初的慌乱之后,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现实",而是更多地沉浸在对于自己工作的冥想之中,及时最初的慌乱也并不完全是由于知道自己的变形引起的,而是发现自己不能正常起身、不能正常上班引起的内心焦虑。这种似乎有些不合常情的心理,其实正是人物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对于失去工作的恐惧以及工作中那些实实在在的烦恼,其实是他的一种惯常的、在无数个早起时刻都会首先拥入他的脑海的思绪。由此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大工业生产及生产管理的模式化和程式化,商品社会的金钱至上和拜物狂热,以及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的生活的模式化,人的异化其实是这一生存背景下的人的不可逃避的命运。格里高尔其实早就已经是一只甲壳虫了。格里高尔的变形,以一种严酷的现实性和真实感,为我们揭示出人物何以变形的深刻根源。
这类形象变形小说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对形象的变形夸张处理之中,变形中要传达的寓意、哲理观念已大于了、甚至可以说完全征服了形象。不过,变形也仍然是以形象自身为第一出发点的。相形之下,许多作家似乎更喜欢采用另一种方式:他们往往驱使一个变形的形象打入现实世界,从而激起一连串异乎寻常的反应。借助这种反应,潜伏于人们内心深处而难以显露的种种欲望、热情、观念,可能被吸引而出,隐藏于诸多琐碎的现象从中的种种荒诞、古怪也可能得以集中发挥。总之,当作家以反常的形象人为地在现实世界中制造了一个缺口之后,一些默默地散落或封闭于正常的后面的的反常将突然得到一个表现的机会。于是,蛰伏于现实之后难以完整观察的一面被集中地调动到我们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