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
展开全部
杜甫(公元七一二至七七零),字子美,祖籍襄阳人,曾祖父时移居河南府巩县。杜甫青年时曾在各地漫游,后来又困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公元七五六年),杜甫被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触怒唐肃宗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一年后关内大饥,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挈家人入蜀,以后在成都、梓州、阆州、夔州、等地生活了将近十年。在此期间,西川节度使严武曾任为节度参谋,并荐举他为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公元七六八年,杜甫又带着眷属沿江而下,在今湖北湖南等地漂泊,最后病死在耒阳江面上的一条小船上。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年代里,唐王朝已由盛向衰,“安史之乱”把原来隐藏的各种社会矛盾充分展示在人们面前,杜甫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现实因而发生了尖锐矛盾。比较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动荡不稳定的生活,使杜甫对社会的矛盾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人民的痛苦有比较真实的同情,加深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杜甫的诗歌从多方面反映了那个动乱的时代,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杜甫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