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做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什么内容都想讲到,什么内容都不想放弃,往往会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以至于阅读教学效率不高,教学实效性不强。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最大,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目标简约,操作性强
教学目标起着规范和制约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制定简约可行的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或两得。执教北师大版《包公审驴》一课时,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包公足智多谋的同时,明白计谋只有使用到正当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智谋。三个教学目标融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教师便于教,学生也容易学,具有可操作性。
(二)设计精炼,整合问题
中年级以后,课文往往比较长,而语文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一般学习一篇课文用两节课时间,怎样在两节课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问题,针对重点内容,提出两三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和思考。在执教《包公审驴》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在感悟包公足智多谋的同时明白计谋只有使用到正当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智谋,笔者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文中的坏人使用“偷梁换柱”的计谋换走了王五的好驴,包公“将计就计”采用渴、饿、棒打瘦驴、放驴回家的计谋找出了坏人,两个人的计谋之中,谁的才能称得上是智谋,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激昂,发言踊跃,谈出了计谋只有使用到正当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智谋,还认识到损人利己的计谋不是智谋,只能称之为阴谋。听课老师频频点头,课后纷纷赞赏笔者设计的这个问题很有思考的价值。
再如,在执教《一个苹果》时,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思考课文围绕一个苹果写了一件什么事?之所以把苹果递给谁 ,是因为他想到什么 ?回顾全文,想象假如你见到其中一位志愿军战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篇课文比较长,笔者用三个问题就囊括了全文,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扎实的训练,阅读教学的效率高,教学的实效性自然也比较强。
(三)读书为主,关注过程
阅读教学是读书训练课,读书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感受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品味和鉴赏语言。但是学生的认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学习的过程,允许学生暂时认识不到位,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再想一想”。读书不到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直到读懂读好为止。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词语、句子、读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仍以《包公审驴》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这个侧面描写的语句,感受不深。笔者并没有自己进行讲解,而是请学生抓住句中的“四面八方”、“十分吃惊”、“有生以来”、“闻所未闻”、“奇案”等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感悟。有的学生从“有生以来”一词体会到:从出生到现在,只听说这样的一件案子。有的学生从“闻所未闻”一词体会出:这是第一次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奇案。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有的学生分析了“奇案”一词:当极为离奇特别的案件讲。还有的学生从“四面八方”、“十分吃惊”等词语想到这个案件影响面很广,老百姓反响很大。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体味出了这桩千古奇案的与众不同,离奇罕见,为下一步探究其发案的奇怪、审案的奇特、结案的奇妙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情境,而且也领略了侧面描写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可见,教师要关注学生读书学习的过程,不能包办,要给时间,要帮助学生经历逐渐感悟的学习过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样学生才能读得透、想得深,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提高。
(四)引导质疑,适度拓展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质疑可以针对课题、重点词句等,中低年级教学可以出示一句话、一段话,引导质疑,高年级可以对整篇课文质疑。如果问题较多,教师要进行梳理和归纳,使学生逐步变得会问、善问。执教《三月桃花水》一课时,笔者对课文的五、六两节就采用鼓励学生质疑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在春水的眼中垂柳怎么披上了长发呢?”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就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来了呢?”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读书、讨论、交流。学生很有兴趣地在质疑释疑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拓展文本,能够提供相应的补充材料,从而丰富和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拓展的关键在于要适度、适量,原则上不宜过多。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学生对“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不浅”一句提出疑问,学生并不知道林清玄与时间赛跑的二十年里,到底获得了哪些益处。笔者当即使用多媒体出示备课中查到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此后一发而不可收,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30岁前就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通过这个补充材料,学生由衷地感到:林清玄真是获得了非凡成就,可见和时间赛跑受益不浅是真实可信的。从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目标明、思路清、方法好、有耐心。在阅读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针对重点,扎实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目标简约,操作性强
教学目标起着规范和制约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制定简约可行的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或两得。执教北师大版《包公审驴》一课时,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包公足智多谋的同时,明白计谋只有使用到正当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智谋。三个教学目标融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教师便于教,学生也容易学,具有可操作性。
(二)设计精炼,整合问题
中年级以后,课文往往比较长,而语文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一般学习一篇课文用两节课时间,怎样在两节课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整合问题,针对重点内容,提出两三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而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和思考。在执教《包公审驴》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在感悟包公足智多谋的同时明白计谋只有使用到正当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智谋,笔者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文中的坏人使用“偷梁换柱”的计谋换走了王五的好驴,包公“将计就计”采用渴、饿、棒打瘦驴、放驴回家的计谋找出了坏人,两个人的计谋之中,谁的才能称得上是智谋,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激昂,发言踊跃,谈出了计谋只有使用到正当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智谋,还认识到损人利己的计谋不是智谋,只能称之为阴谋。听课老师频频点头,课后纷纷赞赏笔者设计的这个问题很有思考的价值。
再如,在执教《一个苹果》时,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思考课文围绕一个苹果写了一件什么事?之所以把苹果递给谁 ,是因为他想到什么 ?回顾全文,想象假如你见到其中一位志愿军战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篇课文比较长,笔者用三个问题就囊括了全文,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扎实的训练,阅读教学的效率高,教学的实效性自然也比较强。
(三)读书为主,关注过程
阅读教学是读书训练课,读书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感受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品味和鉴赏语言。但是学生的认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体现学习的过程,允许学生暂时认识不到位,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想一想,再想一想”。读书不到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直到读懂读好为止。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词语、句子、读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仍以《包公审驴》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这个侧面描写的语句,感受不深。笔者并没有自己进行讲解,而是请学生抓住句中的“四面八方”、“十分吃惊”、“有生以来”、“闻所未闻”、“奇案”等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感悟。有的学生从“有生以来”一词体会到:从出生到现在,只听说这样的一件案子。有的学生从“闻所未闻”一词体会出:这是第一次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奇案。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有的学生分析了“奇案”一词:当极为离奇特别的案件讲。还有的学生从“四面八方”、“十分吃惊”等词语想到这个案件影响面很广,老百姓反响很大。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体味出了这桩千古奇案的与众不同,离奇罕见,为下一步探究其发案的奇怪、审案的奇特、结案的奇妙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情境,而且也领略了侧面描写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可见,教师要关注学生读书学习的过程,不能包办,要给时间,要帮助学生经历逐渐感悟的学习过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样学生才能读得透、想得深,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提高。
(四)引导质疑,适度拓展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质疑可以针对课题、重点词句等,中低年级教学可以出示一句话、一段话,引导质疑,高年级可以对整篇课文质疑。如果问题较多,教师要进行梳理和归纳,使学生逐步变得会问、善问。执教《三月桃花水》一课时,笔者对课文的五、六两节就采用鼓励学生质疑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在春水的眼中垂柳怎么披上了长发呢?”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就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来了呢?”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读书、讨论、交流。学生很有兴趣地在质疑释疑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拓展文本,能够提供相应的补充材料,从而丰富和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拓展的关键在于要适度、适量,原则上不宜过多。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学生对“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不浅”一句提出疑问,学生并不知道林清玄与时间赛跑的二十年里,到底获得了哪些益处。笔者当即使用多媒体出示备课中查到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此后一发而不可收,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30岁前就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通过这个补充材料,学生由衷地感到:林清玄真是获得了非凡成就,可见和时间赛跑受益不浅是真实可信的。从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目标明、思路清、方法好、有耐心。在阅读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针对重点,扎实训练,突出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