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关中学的历史
千年古运河,流经杭州湖墅大关,世世代代。运河之滨,大关桥西,树木扶疏,一所以地为名的中学--大关中学,已走过三十年历程。运河川流不息,见证着她的成长和发展。
三十年前,学校所在之地,尚是农田连片,水塘缀于其间。时值文革动乱,市政府不忘城北百姓,选址大关,建造中学,以便利当地居民及运河船民子弟求学之需。1971年3月,钱正才、刘明奎两同志奉命筹建。填池塘,平荒冢,筑新路,建校舍,历经年半有余,次年12月竣工。1973年2月15日正式开学,时有初中教学班11个,学生近500人;教职员工39人,李承德同志任校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建校初期,教育经费匮乏,设施简陋,仅有教学楼一栋及简易活动房一间,办学十分艰苦。教工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肩挑手推,修操场,造食堂,条件逐步改善;干部教师,敬业奉献,谆谆善诱,诲人不倦,修德行,启智力,学风日渐浓厚,初招高中。自此,学校规模逐年扩大。 90年代始,学校加大硬件建设力度。1992年新建千余平米健身房,学生体育活动免受风雨之苦;1996年重建三千余方科学馆,理化生物实验设施配置齐全;期间,教学楼外墙装修一新,校园道路铺设平整,花坛绿化宛如公园。校园校貌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学校创设德育教育载体--红帽子活动,致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强化学生他律向自律转化,提升德育教育实效,经验在三省六市德育研讨会上介绍,多家媒体报道。
世纪之交,时值学校困难之际。1999年12月,沿莫干山路数百平米三产房拆除,建造通透式围墙,预算外收入骤减;次年4月,全市教育布局调整,高中停招,成为拱墅区属初级中学,收入雪上加霜。部分教工看淡学校发展前景,人心思走,队伍不稳。领导班子知难而上,专题研究,析利弊,鼓士气,提出创建本区一流中学奋斗目标,进而确定一年打好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实现目标实施步骤,此举深得人心。此后,学校方向明确,班子团结,队伍稳定,干群齐心,师生协力,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步入新世纪,学校发展势头强劲。市区两级政府关心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正确领导,学校勇于进取,开拓创新, 以人为本,确立扬每位学生个性特长,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理念,提出 拱墅区一流、杭州市知名更高办学目标,广大师生广泛认同支持。2002年,斥资150余万元建成塑胶田径场地、校园网络系统。同年,设立运河学校教学点,他乡民工子弟乐学杭州;联办拱墅职高综合班,优质高中资源充分利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社区共建先进单位、拱墅区校园文化示范学校、拱墅区办学水平优秀级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尤为中考,重高率优高率位居本区公办中学榜首、全市前列。
大关中学三十年,我们一同走过。
回顾发展历史,历经困难无数,大大小小困难师生何曾畏惧;获取成绩骄人,点点滴滴成绩师生心血凝聚。三十年培养合格初高中毕业生逾万,输送优秀各类高校新生近千;学科竞赛全国省市榜上有名,体音美劳比赛硕果累累。当年首任校长,已蜡炬成灰;昔日花季教师,亦两鬓染霜。为使桃李吐艳争芳、铸就国家栋梁,纵然青春年华奉献学生,毕生心血付诸教育,今亦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