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农民起义领袖结束了皇帝徐寿辉的一生

 我来答
校易搜全知道
2023-06-16 · 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
校易搜全知道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生于1320年,卒于1360年的皇帝徐寿辉,是真一,又名真一,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人,也就是今天的九资河,土生土长的天界人。原来是个小布贩,1351年8月与麻城铁匠邹普生、江西宜春县僧人彭莹玉一起发动起义。徐守辉因为长相精彩,性格豪爽,为人正直,被选为组长。2008年9月,他当选为领导人。


末代皇帝徐寿辉率领的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又叫红军,因为它的头上裹着红领巾。国名取名田湾,意为压倒大元。皇帝徐寿辉建立政权后,提出了“灭富济贫”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大力支持。红巾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于是红巾军攻城略地,逐渐强大起来。由于红巾军纪律严明,秋无反民之罪,深得民心,队伍迅速扩大到百万人,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湖北。


1356年,田湾皇帝徐寿辉迁都汉阳。此时的田湾皇帝徐寿辉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皇帝,实权掌握在宰相倪文君手中。1357年,倪文君欲杀田湾皇帝徐寿辉,投降元朝。后来又曝出是被部下陈友谅杀死的,田湾政权的实权掌握在陈友谅手中。1359年,陈友谅杀了田万帝徐寿辉的所有部下,于是挟持田万帝徐寿辉为人质,自己成了汉王。1360年,陈友谅杀了田万帝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这个政权彻底完了。


陈友谅和徐守辉是什么关系?


陈友谅是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友谅原姓谢,因女婿原因改姓陈。略懂文理的陈友谅,在徐寿辉起义时是某县的小官吏。他听说徐守慧领导红巾军起义,于是投奔徐守慧的军队,在徐守慧手下管理文书档案。之后,陈友谅不断建功,得到提拔,很快成为倪文俊部队的元帅。


后来,宰相倪文俊在战争过程中掌握了最高权力,徐寿辉成了名义上的领袖。当徐守辉成为名义上的领导人时,陈友谅早已成为部队的元帅。1355年9月,倪文君欲杀徐寿辉,自立为王,但计划失败。于是陈友谅杀了倪文君,并吞了倪文君的军队,于是自称传慰史,后自称平章政治。徐寿辉被陈友谅控制,陈友谅成为徐寿辉建立的田湾政权的实权人物。1358年夏,陈友谅。1959年12月,徐守辉想去龙兴。后来领兵到了江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陈友谅在城外设下埋伏,将徐寿辉的部下全部杀死。于是陈友谅以江州为首都,挟持徐寿辉为人质,从此自称汉王,接管政权。360年5月,陈友谅在采石杀了徐寿辉,田湾政权结束。陈友谅即位,改国号为汉,国号为义,但很快被朱元璋击败。他在战争中被流弹射中身亡。


陈友谅是红巾军的领袖,但都死了。可见,权力真的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


徐受惠和文殊菩萨是同一个人吗?


徐寿辉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首领。1351年在罗田起义,后建立田湾政权。徐寿辉被称为皇帝,但后来田湾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非常严重。徐寿辉很快被宰相倪文俊控制,成了名存实亡的皇帝。后来,倪文君想杀徐寿辉,投奔元朝。事情败露后,被陈友谅杀害。后来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己当了皇帝


徐受惠中的文殊菩萨,是指徐受惠死后被后人尊为文殊菩萨的塑像,是按照徐受惠的真实面貌塑造的。徐受惠中的文殊菩萨原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物,却被推崇徐受惠的后人塑造成了文殊菩萨的形象。在重庆春秋石佛寺的五佛殿里,有一尊卧狮鹰钩鼻的文殊菩萨斜坐在左边。据说这尊文殊菩萨像是徐寿辉的真身,建于明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徐寿辉是南方反元的红巾军领袖,田湾皇帝,史书记载徐寿辉“貌不惊人”。据考证,重庆春秋石佛寺的这尊徐寿辉真像是徐寿辉现存的唯一一尊。这尊文殊菩萨像是红巾军后代秘密建造的。完全是按照徐守慧的形象来雕塑的。这座雕像的真实身份被隐藏了590年,直到2001年才被发现。五佛殿对应的普贤骑象佛像,据说也是同时期红巾军后代所建。这是一个真正的明于震的雕像,他是徐寿辉手下的红巾军将领,后来建立了大夏国。


徐受惠文殊菩萨,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物,被红巾军后代巧妙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形象。从这里可以看出,徐守辉在当时是相当受欢迎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