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中德国甘愿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 两线作战是对

为什么二战中德国甘愿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两线作战是对德国最致命的作战形势,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赢,除非他们的对手也是两线作战。... 为什么二战中德国甘愿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进攻苏联?

两线作战是对德国最致命的作战形势,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赢,除非他们的对手也是两线作战。
展开
 我来答
沈海客专
2016-07-09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0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1. 为什么纳粹德国会对苏开战,是否存在“容忍”苏联和不开战的可能?

    希特勒对“犹太-共产主义”(嗯,马克思是犹太人→共产主义是犹太佬搞出来的阴谋......不要问我希特勒脑子里是啥逻辑)、对被他视为与犹太人一样是“劣等”的斯拉夫人、对社会主义的苏联,有着极度乃至是病态的仇恨。他甚至能够一厢情愿地期望老顽固的英国人主动上门来求和、和德国排排坐食果果(笑~),但他却绝不能容许一个社会主义的苏联的存在,在德国构想的对苏战后处置中是要把苏联乃至整个斯拉夫民族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彻底毁灭的,因此纳粹德国对苏开战是不可避免的。

    仅仅因为希特勒一个人的神经病吗?也不是。德国之所以在纳粹的统治下能够迅速走出30年代的经济危机,并不是因为纳粹真的有挽救经济的灵丹妙药(家底子比德国厚实得多的美国经历罗斯福新政,尚且到1940年才基本恢复到大萧条前的水平)。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黄油”不只是一句口号,实际的意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军工化,不发动持续的对外战争、靠战争掠夺的资源和创造的军火“需求”来养活庞大的军事工业,靠对外扩张的不断胜利来鼓舞和保持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纳粹德国的“经济奇迹”自然就要破灭,纳粹的统治也自然就要垮台,这就是军国主义的必然宿命。因此,对纳粹德国来说,在征服全世界之前,不存在“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可能。

    另外,反过来说斯大林当然也不是和平主义者,苏联同样也继承了沙俄以来对欧洲的野望,同样也抱着红旗插遍欧洲的野心。只是斯大林需要等待一个能让苏联从容不迫下场去捞好处的时机;另外,苏联红军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完成庞大的现代化整编计划(历史上被德军突然入侵打断了,如果没有入侵,可能也需要到42甚至43年才能完成计划中的各种宏伟到不靠谱的设想)。但只要假以时日,苏联必然参加欧洲战争,即便希特勒不翻脸、斯大林也迟早会翻脸,从纳粹德国的立场看,当然是先下手为强。——当然必须指出,这并不代表德国入侵苏联就是正当的。

  2. 为什么没有考虑到两线作战的危险,或者说希特勒等人对两线作战到底作何估计?

    希特勒也好、军官团也好,他们在1941年对两线作战的危险的估计,恐怕远没有我们这些后人这样“悲观”。因为在纳粹德国高层看来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认为苏联不堪一击:首先,苏联刚刚经过伤筋动骨的“大清洗”,富有经验的军官(这里顺便插一句:虽然这些死于非命的军官的确比较可悲,但也不能说他们还在的话苏联前期就一定会比历史上打得好,毕竟这些人的“丰富经验”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机械化战争面前其实也是在迅速贬值的,他们未必会比那些后来提拔上来的“没有经验”的新人更善于学习)几乎被一扫而空,军官出现严重断层,军队的组织管理一片涣散,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战斗力自然不足惧。其次,1940年的苏芬冬季战争中,实力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苏军被劣势的芬兰军队打得鼻青脸肿、令全世界的观察家大跌眼镜(虽然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出苏联红军距离一支成熟的现代机械化军队还有巨大差距,也让本来就骄傲自大的德意志军官团精英们彻底看扁了苏联红军的泥腿子们。

    当然,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还可以补充第三点:由于对苏联的蔑视,由于纳粹德国不忍直视的情报工作,德国高层完全没有意识到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后工业实力、国防实力的突飞猛进,没有意识到苏联在斯大林统治下尽管经历了“大清洗”的混乱但全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民族凝聚力不断上升(这里略去被大林子玩得死去活来的乌克兰、高加索等地......),仍然在用看待工业实力薄弱、社会一盘散沙的沙皇俄国的老眼光来看待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以至于说出“苏联这栋破房子只要用力踹一脚就会自动垮掉”这样狂妄自大的话,自然会严重低估苏联的抗打击能力与抵抗意志——按照巴巴罗萨最初的设想,在边境交战阶段一举迅速歼灭苏联红军主力之后,苏联红军就该直接垮了。然而实际是41年6-9月德军装甲集群以画面美到不敢看的连续三个大包围圈迅速歼灭近三百万苏军之后(实在不能期望有比这更好的战术表现了),苏联仍能以令德军瞠目结舌的速度拉出百万预备队迅速重组起新防线,以至元首大怒:怎么俄国人越打越多?说好的斯大林没那么多预备队呢?战前怎么做的对苏情报?

    因此,对开战前的希特勒来说实际上不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苏联反正踹一脚就垮,打完这仗我就回老家结婚(>_<)。君不见德军总参制订的作战计划里根本没考虑过冬的问题么:12月前肯定KO掉莫斯科,这把稳得很嘛,要啥大花棉袄啊?巴巴罗萨计划的构想就是6月开战年底前攻占莫斯科等苏联主要城市,到时候大林子已经挂在灯杆上荡秋千了,没了苏联帮忙吸怪、丘吉尔兔死狐悲估计也得乖乖上门来求和了,怕啥两线作战?

    ——当然,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巨大的偏差,看到拳王感冒了在流鼻涕就断定人家是病猫正好占便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 为什么“非要”在1941年侵苏,有没有可能选一个“更好”的时间点?

    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看,实际上1941年的确是对苏开战的最优时机,当然最后仍然打不赢,只能怪德国自身实力的确不如人、要么就是“天佑苏维埃”了。40年及以前德国自然不可能有对苏开战的时间,而41年之后哪怕多延迟一天都意味着斯大林的备战工作会更加完善一分,苏联红军的装备更先进、组织更纯熟、人员素质越高一分,德军靠着装甲战带来的优势也就更少一分。但1941年,苏联红军正是新旧交替青黄不接之时,新装备取代旧装备、新战略战术取代旧战略战术,以及各种还显稚嫩需要一定时间去学习成长的年轻军官填补那些被清洗的老军官留下的坑,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准备与磨合,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就好比一只甲壳动物在蜕壳而未长出新壳的时候是最脆弱的。而历史上德国正好选择(当然德国人是无意选中了这个时点的)了这个苏联红军最脆弱的时刻入侵,结果就是在战争初期苏军的确陷入崩溃乱作一团、被德军轻而易举地成建制歼灭了(混乱的一个典例:41年初苏军因一些(如果苏联人知道马上要开战的话,其实是可以将就着用一下的)“质量缺陷”在全军更换45mm反坦克炮弹,直接导致6月开战时很多反坦克炮严重缺乏炮弹!)。因为俄罗斯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春季解冻泥泞、秋季暴雨泥泞、冬季风雪酷寒,开战的窗口期只有夏季,如果巴巴罗萨行动继续推迟下去,德军在来年或者更晚要面对的就是一支装备更精良、训练更充分、心态更成熟的苏联红军,那么能否取得历史上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成绩就比较可疑了。

  4. 如果纳粹德国对苏开战不可避免,有没有先尽快解决英国再转头对付苏联的可能?

    显然并无可能。由于一战后凡尔赛条约禁止了德国拥有海军,尽管纳粹上台后全力扩军,但显然无论如何不可能超越已经占据世界最强海军交椅数百年、数量质量占有双重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只要德国夺取不了制海权,任何想要大军渡海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都是异想天开。德国曾经希望通过空军来夺取主动权,然而不列颠之站的结果证明,在以逸待劳的防御作战中英国皇家空军完全能抵挡住“劳师以袭远”的德国空军(这里就不分析两家的战术与技术优劣了毕竟我也不太懂......),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场德国不断失血、英国尚有余力的消耗战,同样见不到任何胜利希望。最后,德国希望通过绞杀战来“饿死”大英帝国,但即便是德国潜艇最灿烂的日子里,其每月击沉吨位也只能勉强和美英每月新下水的船舶吨位持平而已,在美国为老东家送来了铺天盖地的护航驱逐舰、护航航母以及反潜巡逻机之后德国潜艇反而成为了被追猎的对象,这样根本达不到通过封锁海路扼杀英国的目标。总之,对海空军特别是海军薄弱的德国而言,打败英国甚至比起打败苏联更加可望而不可及,两线作战不可避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