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景观
正学亭傲立于菁园广场上。“正学”二字取于第二任江苏学政王先谦先生《劝学琐言》中的对联,“由正学生正识,以实心行实事”。王先谦曾任国子监祭酒、岳麓书院院长。任江苏学政期间,创办了南菁书局,并为南菁书院置办了在上海横沙岛的沙田产业,俗称“南菁沙田”。亭子两侧“忠、恕、勤、俭”四字为陈立夫手迹,是传承百年的南菁校训。忠恕为处人应事之方,勤俭是立名成业之本。
亭内铜饰《南菁兴学记》碑文,简要叙述了南菁创办至今的风雨沧桑。 亭中对联“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这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在任两江总督期间,为江苏学政黄体芳1882年倡办的南菁书院题写的对联。上联的“绎”原意为抽丝,引申为寻求事理,亦指陈述。《礼记·射义》:“绎者,各绎己之志也。”孔颖达疏:“绎,陈也,言陈己之志。”“嗟”,叹息悔恨。“老大”。一词化用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左宗棠在谕子的家书(《咸丰十年正月三十日与孝威孝宽》)中曾指出:“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上联即是鼓励书院学生立志向上,不断寻究事理,经世致用,就不致因蹉跎岁月老无所成而悲叹。下联的“读书有味”,出自南宋·陆游《不寐》诗:“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从容”,即不慌不忙。陆九渊曾引一学者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无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语录》)。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也指出:“读书之法:要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操存践履之实。”(《答陈师德书》)。作者对此则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他在咸丰十一年正月二日《与孝威》的信中说:“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在从容涵泳以博其义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工夫,所以养心在此,所以养身在此。”下联就是年近七旬的作者介绍读书“有味”的切身体验。
从中足见当年明确的办学宗旨。原刻联已毁,对联由当代书法家张锡良所书。身置亭中,可练达性灵,可陶冶情趣,可“明志”,可“致远”,孕育书卷气,蕴含人文气。 “漱兰”是南菁书院的创始人黄体芳的字。池名由我校校友、著名书法家邢秀华女士书写。池塘南北两侧为书院碑廊,共有仿古碑刻18座。其中南侧9座文字碑,记载了书院创建的历史;北侧9座图像
碑,再现了与南菁书院相关的7位先贤形象,还包括两幅源自《江阴县志》的“长江水师协镇署图”和“江阴城隍图”。在碑廊中徜徉,南菁历史的光影随处跃动。 三拱校门是仿民国当年南菁学校箭炬校门而建,总宽15.8米,高10.3米,青砖罩面,饰以牡丹图案,尽显雅致。箭炬之形,含光明崇上之意。南菁自古就是“三吴才籔”之地,人才聚集,群贤毕至。复制移植古老校门,本身就代表着南菁人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继往开来、做强名品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