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语言描写有何特点?

 我来答
睡觉了去看海吧
2023-05-21 · TA获得超过72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6万
展开全部
《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语言描写很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国纾难,借使秦负曲之势,奉璧至秦。赵王召见蔺相如,询问能不能答应秦王以城换璧的要求,如果秦国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这些问题时,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2、秦王得璧不偿城,相如以“璧有瑕,请指示王”诓得玉璧后,抓住秦王贪婪的弱点,欲以璧击柱,借“秦恐璧破”之势威胁秦王。秦王把璧交给蔺相如后,蔺相如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使得秦王不得不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3、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使人怀璧归赵。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相如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听完蔺相如的话,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
总之,由和氏璧引发的秦赵之争,在秦强赵弱的大环境下,蔺相如面对的是一个极其被动和式微的情境。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臣,既不能屈辱求和,损失本国的威严。在这样的境地中,良好的口才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既要准确,又必须得体;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不可破坏两国邦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