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有三个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会公报着重做了阐述和强调。公报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扩展资料:
1、我们的法治道路要扎根自己的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等法治思想影响深远。今天搞法治建设,应根植中国土壤,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不能抛却,也无法抛却历史传统、割断文化血脉。
2、我们的法治道路要立足自己的国情
两千多年前,商鞅就说过,“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又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建设决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特别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取得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必须立足这个基础去不断发展完善。
3、我们的法治道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治病要对症下药,射箭要有的放矢,法治建设也要着眼于解决问题,实现更好更优的国家治理。作为一个正在快速走向现代化的超大型国家,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的规模、复杂程度,是很多国家不曾遇到过的。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解决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都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从法治建设本身看,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别人的经验固然可以参考,但说到底,针对自己病症的药方才最有效,走自己的法治道路才最管用。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嘹亮号角,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铸就法治中国新的丰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依法治国的康庄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坚持党的领导,一个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这三个方面,规定和确保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前进方向。
扩展资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郑重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抓住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向国内外明确宣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方向。
一、党掌舵领航
在中国,谁能担负起领导建设法治国家的重任呢?毫无疑问,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二、制度奠定基石
法律制度与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必须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础,我国一切法律法规和相关体制机制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只有适应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法治才能发挥应有作用,我们的法治道路才能走稳走好。
三、理论指引方向
在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个法治理论,科学回答了中国要不要搞法治、搞什么样的法治、怎样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指引中国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南针和导航仪。
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理论指导。把握了这三个方面,就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东西,也就弄清了这条法治道路与其他国家法治道路的本质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中国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有三个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这三个方面,规定和确保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属性和前进方向。
扩展资料:
走好法治道路的方法:
1、增强道路自信。
近年来,法治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对我国法治建设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有这样那样的议论和争论。
敌对势力把法治作为“武器”,大肆宣扬西方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目的就是企图从“法治”问题上打开缺口,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增强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明确目标原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提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
这就明确了中国法治建设往哪推进、怎么推进的问题,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指引。坚守目标不动摇,把握原则不“越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越搞越好。
3、落实重点任务。
这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四个方面、十六个字,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其中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础。
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严格执法,重点是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推进公正司法,要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推进全民守法,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4、深化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动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停留在旧的体制机制框架内,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前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都是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我们必须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改革举措,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开创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中国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依法治国的康庄大道
1、(单选题)法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法治不仅要以相应的政策、组织和权力构架作为基础,而且其实现程度又受制于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法治不仅为政治建设提供权力运行的规则和依据,而且是政治的规范化表达。因此,( )。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解析:展开解析↓
A.要把“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B.要把“老虎苍蝇一起打”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C.要把“五大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D.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2、(单选题)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实施的阻碍和阻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程序设计、制度预防和机制阻隔,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必要把排除( )对法律实施的干扰作为重点整治内容。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解析:展开解析↓
A.“情人”“义气”“金钱”“权力”
B.“人情”“关系”“金钱”“权力”
C.“情人”“友谊”“金钱”“权力”
D.“人情”“美色”“金钱”“权力”
3、(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 )个子系统。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解析:展开解析↓
A.四
B.三
C.五
D.六
4、(单选题)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党内法规存在( )现象。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解析:暂无解析
A.“混乱化”
B.“公式化”
C.“碎片化”
D.“标准化”
5、(单选题)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法治体系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众多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从存在形态入手可将其从总体上分为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两大类。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不等同于法治诸要素相加之和,它必须对法治诸要素进行组织、搭配和安排,实现法治结构的科学设置,并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功能。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仅要求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而且要成为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总体。④与法律体系不同,法治体系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实现、发挥作用、反馈等阶段性过程的接续。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解析:暂无解析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是( )。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解析:展开解析↓
A.口号创新
B.形式创新
C.政治创新
D.观念创新
7、(单选题)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解析:展开解析↓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领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总体效应的重要举措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骨干工程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以体系化视野掌舵法治建设增加成本提高执政风险的有效途径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律体系形成后实现法治建设重心战略转移的必然要求
8、(单选题)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特征的认识,哪一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解析:展开解析↓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另一种说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协调统一的有机综合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自觉建构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规范表达
9、(单选题)有效监督和制约公权力,要在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要科学配置权力,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②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为权力的运行设定大概的范围、条件、程序和界限。③要防止权力的滥用,为权力的行使设定正当目的及合理基准与要求。④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有效规范党内、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审计、社会、舆论诸项监督,并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独特作用,使违法或不正当行使权力的行为得以及时有效纠正。⑤要健全权益恢复机制,使受公共权力侵害的私益得到及时赔偿或补偿。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解析:展开解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单选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章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