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各有多少兵力?赵军真的一坑杀了45万人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歼灭战。秦国和赵国派出的军队总数超过100万。最终秦国取得胜利,杀死了45万赵国军队。但也有人质疑当时双方是否真的派了这么多人参与这场战斗。而只比赵多10万人左右。为什么会被秦军全歼?有些是不合逻辑的,有些从数字上看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赵没有理由让他的士兵被屠杀。长和平之战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以秦军杀赵俘虏四十万而闻名,现代很多学者对这个数字表示怀疑。
但有些坚持古书数据的人认为,战斗中阵亡的赵军加上外围二级战场的友军可以达到50万。同样,秦军需要50多万元来应付这场战斗。所以长平之战在古代是百万大军之战。
那么,这个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
这两个国家有多少人?
隆平之战前的战国七雄
在旧史料中,说白起坑杀了赵军四十万兵,显然是夸大其词。综合秦、赵双方可能的最大兵力,以及长平之战双方可能的兵力分析,可以看出,赵的最大兵力应该不超过20万。的最大力量比赵稍大,但才20出头。
我们可以先整理一些
按照杀40万人的规模,显然秦军投入的兵力应该和这个差不多,40多万。再加上长平决战前双方的其他战斗伤亡,这加起来有几百万。
所谓《战国策》,其实是当时外交场合的嘴炮集合。
但《战国策》、《韩非子》等史料记载的部队人数并不准确。秦军所谓的“战车千骑,战将百万”“名师千万”,都是大概的数字。
赵军“数十万甲,数千车,数千马”的说法只是《战国策?赵策》年苏秦的说辞,其他类似的说法都没有它的支持。
战国时期,人口大国根本养不起百万大军。
要知道两国真正的最大实力,最科学的方法是从两国当时的人口总数来推断。战国七雄总人口约2000万,而秦国土地占天下三分之一,只有三个人。也就是说,秦国的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30%,约600万人。
根据西汉时期人口的相对增长率可以推算出赵灿的总人口。从战国到西汉末年的数百年间,赵故地的人口自然增长了188%。西汉时期石家庄别墅网在当地的总人口为643万。据此可以推算出赵的总人口约为223万。
虽然郡县征兵制的人口基数限制了战国时期军队的规模。
当时世界各国都实行郡县制征兵制,15-60岁的男性都要服兵役。在漫长的战争之前,赵国适龄男性约60万,秦国适龄男性150万,理论上是两国最大的战争潜力。
当然,这些人不可能同时都在战场上。国内也需要相当一部分人从事工作、生产和供应物流。所以秦国和赵国的总兵力明显低于这个数。
两国长平战争能投入多少兵力?
比起楚与赵的边境冲突,孤注一掷是不值得的。
长久和平之战不是双方的决战,重要的是
公元前261年,秦国左嫔妃首领王弼率军攻打上党,打算一举占领。赵名将廉颇领兵救援,长平之战序幕拉开。可见,长平之战只是一场普通的土地之战,并不需要双方进行全国动员。
后来秦国灭楚,秦和老将王建讨价还价,才决定动员六十万人灭楚。说明60万人已经是秦国对外兵的最高数字了。显然,和平之战的意义不能与秦楚与中国的大决战相提并论。如果排除驻扎在我国的军队,防范楚国的军队,以及带着劳力远征的军队,秦国能投入长平之战的军队最多也就二十多万。
赵国在昌平,全力以赴的精锐北方军团仍在代地驻扎。
至于赵,在长平之战前几年,对赵奢的“十万至二十万之战”颇有微词。因为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内的生产力,以至于不允许人们耕种。一般认为,如果动员的部队超过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国家赖以生存的农业就难以维持,战争就难以持续。作为一个以四战为中心的国家,赵国的边防压力远远大于秦国。除了防秦国,魏燕齐也要防,都城邯郸更要防。
所以长平之战虽然重要,但也只是秦与赵之间的土地之争,而不是生死决战。赵没有理由把全国的兵力都押在这场战争上,而放弃其他防线。即使考虑到主场作战的优势,赵灿在长平战役中投入的总兵力最多也不会超过20万。
司马迁自己的记载充满了矛盾。
既然秦国和赵国的总兵力加起来不超过五十万,那么所谓的百万大军自然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在《史记?白起传》年,“被杀被杀40万人”和“前后斩首45万人”的记载也是相互矛盾的。
根据《白起传》的记载,秦军虽然赢了,但也付出了“死了一大半”的沉重代价。既然连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秦军都死了一大半,战败方赵灿君怎么只减员10%?赵括在兵力尚有90%的情况下向损失过半的秦军投降,显然是不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到长平决战时,田雷只有2.5万人能切断赵军后路,形成包围圈。再有五千骑兵,就能突破赵军主力阵地,饿死赵军四十六天。
如果赵的军队真的超过50万人,为什么会被3万人包围穿插?
如果按照上述20万的最大预估值计算,秦赵双方在决战中只剩下10万左右的兵力。减去决战中饿死、濒死、逃亡的人数,长平之战后被俘的赵军最多也就几万人,与40万的数字相差甚远。
如果真如史料所说,包围40万赵军46天,使其无法突围。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一百万军队,但这个数字是天方夜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