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锣。
军队素来以令行禁止、纪律严明著称,古代战争中就有“击鼓而进,鸣金收兵”的专用号令。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荀子·汉兵》中,其中有“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的描述,意思是指击鼓号令意味着进攻,鸣金号令则表示撤退。
“鸣金收兵”中的“金”有人认为是锣,但实际上应为“钲”(zhēng),这是一种古代铜制乐器,形状似钟而狭长,口向上,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且穿透力强,能传播很远的距离。
在战场上,士兵可以清楚地听见这种声音,以便指挥。“鸣金”最初指的就是敲打这种乐器用于撤退,后来可能为锣一类的工具所取代。
古代战场上的指挥工具
军旗是古代战场上最重要的指挥工具,东西方一概如此。军队的指挥在夜晚要靠鼓声,白天则要靠军旗,可见,军旗在军队指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统帅一般会配备一面特大号的旗,作为军队统帅的象征,这种旗叫做大旆,又叫旄旆,是用动物皮毛、羽毛装饰的贵重旗帜。有的统帅则直接使用将领旗,把主帅的姓印在大旗上。
统帅身边还配备信号旗,用来传递命令。传令兵会举着信号旗通过旗语传递主帅的命令,或是举着信号旗跑到各营将领处传递主帅的命令。
帅根据战场变化,通过对不同颜色旗帜的运用来指挥各营协调作战——当统帅命令五色旗帜全部举起,五营将领就要全部按照战前指定位置摆好阵型,严阵以待。
当统帅命令除了红旗之外的四色旗帜都落下,前营就要准备听取号令指挥变动;当统帅命令除了白旗之外的四色旗帜都落下,右营就要准备听取号令指挥变动。
五色旗还用于指挥队形阵式。在战斗时,举青旗列直阵,举白旗列方阵等等,统帅通过这种指挥方式,布置各种各样的阵型,发挥不同的战术效果。
通过军队各层级间不同旗帜的配合,统帅能够将自己的作战指挥意图完整的传达给全军士兵,让全军士兵行动一致,发挥出最强悍的战斗力。因此,军旗的旗手必须要保证旗帜不倒,因为军旗一倒,就可能导致军队阵型混乱,军心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