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2016-11-17 · 日事清——效率的直升机
日事清——知识工作者的瑞士军刀
日事清企业协同办公软件作为新一代的生产力工具,致力于从基层员工的角度出发,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知识工作者而言,日事清提供的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理念,让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能高效率工作。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指导思想:
以“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精神为指导,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持续有效原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切实解决教学管理和教学环节中的无效和低效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从教学中来,一切回到教学中去。
2、循序渐进原则。坚持立足校情、科情、班情、师情、生情,整体推进,缩小差距,有序展开的方法,在保持教学工作常态有序进行的前提下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3、提升发展原则。既关注学生学业、学科、班级、年级之间的均衡发展,又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既突出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发展;既加大薄弱班级或薄弱学科有效帮扶力度,又加强先进班级或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本要素:
高效课堂有六个基本要素:一、课堂的有效组织是基础;二、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关键;三、教师的课改素养是保障;(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发展为核心);四、学生的基本学力是根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有成功的体验);五、当堂测评效果要好(面向全体);六、课后学生负担要轻。
四、主要途径:
(一)研读课标,把握方向
课标是标准,课本是范例,教什么怎样教,都要以新课标为准,课本给我们提供的是素材,教学应围绕着课标展开。学校把教师的课标研读始终作为每学期业务学习的头等大事来抓,人人配发课程标准,学初命制课标测试卷,修订完善学段知识网络。每期开学校本培训时进行。
(二)“三级”解说,通读教材
教材的“三级”解说,即解说学段教材、解说单元教材、解说课时教材。
教师在学习课标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特点、内容和要求,提高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探索进行教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学段教材解说——学期初,教师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内容和要求,领会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编写意图,绘制系统知识树,分科解说教材,达到人人对整册教材都能熟稔于心,系统把握。此环节由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负责实施,开学两周内完成。
单元教材解说——骨干教师主说单元教材,依据绘制的单元知识树,明确单元的知识目标、重难点等,探讨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学情,设计教法,周六分科说下周单元教材。
课时教材解说——同年级同学科的任教教师,每周说课研讨两次。主说教师要充分准备,写好说课稿,主说人必须依稿说课,要说透三点:(1)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教什么),(2)实现目标的策略(怎么教),(3)有效评价(教的怎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导学案进行修改补充。每周说课时间解说课时教材,周一解说周二、三教材,周三解说周四、五、下周一教材。教材解说务必做到两有:一有教材解说稿;二有教材解说课件。
(三)四课研讨,聚焦课堂
实行“全员推门研讨课、组内常态研讨课、校级主题研讨课、对外交流研讨课”四课研讨,突出全员性、常态性、示范性、成果性四大主题。
全员推门研讨课突出解决好高效常态课堂。实行三二一听课计划,即教学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三节,年级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二节,备课组长、班主任、考试成绩位于年级后四分之一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提倡教师人人推门听课学习;组内常态研讨课突出解决好达标教师提级,突出同课异构,落实以赛促改,隔周进行;校级主题研讨课突出解决好教学标兵及能手的引领,突出模式灵活运用,名师骨干观摩,典型课例公开研讨三个主题,加快以评促改进程,坚持借班上课,试行主备试教,周周进行;对外交流研讨课突出解决好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四)注重反思,自我完善
坚持写好学案反思,学案反思可以从课前反思、课后反思、课间反思、教后反思某一方面进行撰写,教务处周周专项检查,并定期做好优秀反思汇集通报工作。
坚持写好课例反思,只要做课,就有课例分析已成为教师的良好习惯。课例分析应充分体现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反思,并附上课前后的学案,教科室在中考前后定时举行优秀课例分析展评活动。
(五)主题论坛,碰撞提升
开展任课教师讲学、备课组长讲研活动,讲学活动由任课教师着重围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展开,讲研活动由备课组长着重围绕课堂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展开,每周三业务会议时由各年级负责实施。
开展周六主题论坛活动。围绕认真研讨“高效课堂的功夫到底花在哪里?”“课内外教和学的低效现象有哪些?”“高效课堂如何实现常态运行?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课改问题,人人发表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备课组长推荐,年级组初审,教科室把关确定参加周六论坛人选,每月举行一次。
(六)“优化”“修炼”,提升素养
1、加强制度建设,为“优化”提供保障。出台了《优化常规教学实施方案》,强化了教学常规的三级评定,使常规管理更加经常化、制度化;出台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强化教研工作常规化,完善了《星级备课组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的组织、开展。
2、实施流程管理,优化导学案。我校导学案的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复备---课前复案---教后反思”。年级组和备课组长要严格按照导学案产生的流程加强组织,细化管理。
3、优化作业设计,严控作业负担。严格按照“精选、精评、精析、分层”的原则,严格遵守市一中作业布置的相关规定,实施班级作业日志,严格落实作业三级管理机制,形成了作业公示、把关、处理一条龙的体制。
4、提升学生素养,为课改奠定坚实基础。
(1)强化两本一分,全力提高学生的四种素养。“两本”即语文、英语预习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纠错本,功在平时,贵在坚持;“一分”即课堂实践分,做在平时,贵在实效。抓住学初有利时机,明确要求,加强检查,多途径、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述能力,合作能力,自信人格四种素养。
(2)培养五种习惯,养成三种品质。五种习惯即课前准备、认真听讲、独立作业、坚持预习、及时补错的习惯。三种品质即有计划、多提问、讲方法。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教务处做好检查、讲评。
(3)建立学习小组,形成互助机制。学初按成绩好差、个性互补的原则合理搭配,在课堂实践分、作业、纠错、检测等方面,年级要加强小组的考评工作,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的整体成绩,实现合作共赢,力求人人进步。每期中、末考后做好优秀学习小组的表彰工作。
(4)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利用主题班会课、小组竞争、互相挑战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科学法指导会,学科组长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班级优生学法交流会,坚持培养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5、修炼八项内功,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教材运用: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要求,要符合学情实际,要有鲜明的三个维度。同时,教师能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材,并找准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起点,科学、合理地用好教材。教师熟练的驾驭教材和整合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力求达到学生学到知识、方法,形成了能力,有成功的体验,能质疑问难。教法的设计力求突出重点、难点,学法的设计力求自主、合作、探究并行,问题的设计力求激活思维,训练的设计力求对点强化,举一反三,学情的设计力求找准最近发展区,作业的设计力求学生会学,时间的分配力求讲、学、清更加合理。
教师讲解:讲解力求讲的是思路、联系、方法、衔接点、所以然,追问能使学生深入思考,点拨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总结能使学生发现规律,提升能使学生更好探究。既不缺失讲解,也不过度讲解。
模式活用:课堂模式是整体优化课堂结构的有效载体,各学科要坚持用模,主动开发不同课型的灵活运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为高效的常态课堂奠定基础。
发动学生:课堂上学生动,则万事兴。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动口——能表述、能交流、能合作;动手——做做、演演、写写、测测;动脑——看,捕捉信息,想,仔细观察,得,发现规律,用,学以致用;动情——愉悦的情感,成功的体验。
课堂测评:面向全体,当堂检测,发现问题,有效堂清。测评应该先做后评,纠正错误应按:自主纠、一对一互纠、组内纠、班级纠的层面进行。
课堂管理:第一,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第二,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第三,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
课题研究: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想,一方面加大自主合作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开展好学初各学科既定课题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为高效课堂注入活水。
五、建立健全机制,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1、创新机制。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总结经验教训。如校级主题研讨课,逐步进行借班上课尝试,成功之后,又进一步让上课教师备课组先说课、班级试教、组内研讨、最后再借班上课,确保上出一堂高质量的校级研讨课。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健全指导机制。校级领导包年级,中层领导包学科,深入到备课组进行说课、检查导学案、听评研讨课,全程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确保常规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学科主任(中层本学科领导兼任)与备课组长组成的学科指导委员会,把握学科航向,不断深入解决课改问题。
3、完善交流机制。多级交流,多重思想碰撞。利用周三晚进行“班主任讲班、备课组长讲研、任课教师讲学”年级内部交流,利用周六“教研论坛”进行校级交流,利用“请进来、走出去”进行校外交流,相互学习,开阔视野,不断进步。进一步把课改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提炼,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发挥优势,并适时进行经验成果总结,交流展示并推广。
4、建立评价机制。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的评价指导意见和学科评价标准,制订我校《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监测考核办法》,让教师学有方向,重在落实,不断引导教师走向高效。定期进行评教评学,每月进行一次学生评教评学,从师生关系、课堂投入度、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了解课堂情况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每半期进行一次家长评校,从家长层面对学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家校密切合作。
5、奖惩机制。对课堂高效、作业精选、成绩优异的教师,在评优表模、职称晋级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把“高效课堂”纳入评优表模意见,作为一项重要条件考核。对“高效课堂”未达标教师要在绩效工资中予以体现。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使“高效课堂”不留盲区,从年级到班级再到学科,全员行动,形成合力,均衡发展。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负担减下来,素质提上去,在“高效课堂”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精神为指导,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持续有效原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切实解决教学管理和教学环节中的无效和低效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从教学中来,一切回到教学中去。
2、循序渐进原则。坚持立足校情、科情、班情、师情、生情,整体推进,缩小差距,有序展开的方法,在保持教学工作常态有序进行的前提下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3、提升发展原则。既关注学生学业、学科、班级、年级之间的均衡发展,又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既突出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又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发展;既加大薄弱班级或薄弱学科有效帮扶力度,又加强先进班级或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本要素:
高效课堂有六个基本要素:一、课堂的有效组织是基础;二、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关键;三、教师的课改素养是保障;(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发展为核心);四、学生的基本学力是根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有成功的体验);五、当堂测评效果要好(面向全体);六、课后学生负担要轻。
四、主要途径:
(一)研读课标,把握方向
课标是标准,课本是范例,教什么怎样教,都要以新课标为准,课本给我们提供的是素材,教学应围绕着课标展开。学校把教师的课标研读始终作为每学期业务学习的头等大事来抓,人人配发课程标准,学初命制课标测试卷,修订完善学段知识网络。每期开学校本培训时进行。
(二)“三级”解说,通读教材
教材的“三级”解说,即解说学段教材、解说单元教材、解说课时教材。
教师在学习课标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特点、内容和要求,提高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探索进行教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按照新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基础。
学段教材解说——学期初,教师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内容和要求,领会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编写意图,绘制系统知识树,分科解说教材,达到人人对整册教材都能熟稔于心,系统把握。此环节由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负责实施,开学两周内完成。
单元教材解说——骨干教师主说单元教材,依据绘制的单元知识树,明确单元的知识目标、重难点等,探讨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学情,设计教法,周六分科说下周单元教材。
课时教材解说——同年级同学科的任教教师,每周说课研讨两次。主说教师要充分准备,写好说课稿,主说人必须依稿说课,要说透三点:(1)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教什么),(2)实现目标的策略(怎么教),(3)有效评价(教的怎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导学案进行修改补充。每周说课时间解说课时教材,周一解说周二、三教材,周三解说周四、五、下周一教材。教材解说务必做到两有:一有教材解说稿;二有教材解说课件。
(三)四课研讨,聚焦课堂
实行“全员推门研讨课、组内常态研讨课、校级主题研讨课、对外交流研讨课”四课研讨,突出全员性、常态性、示范性、成果性四大主题。
全员推门研讨课突出解决好高效常态课堂。实行三二一听课计划,即教学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三节,年级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二节,备课组长、班主任、考试成绩位于年级后四分之一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提倡教师人人推门听课学习;组内常态研讨课突出解决好达标教师提级,突出同课异构,落实以赛促改,隔周进行;校级主题研讨课突出解决好教学标兵及能手的引领,突出模式灵活运用,名师骨干观摩,典型课例公开研讨三个主题,加快以评促改进程,坚持借班上课,试行主备试教,周周进行;对外交流研讨课突出解决好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四)注重反思,自我完善
坚持写好学案反思,学案反思可以从课前反思、课后反思、课间反思、教后反思某一方面进行撰写,教务处周周专项检查,并定期做好优秀反思汇集通报工作。
坚持写好课例反思,只要做课,就有课例分析已成为教师的良好习惯。课例分析应充分体现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反思,并附上课前后的学案,教科室在中考前后定时举行优秀课例分析展评活动。
(五)主题论坛,碰撞提升
开展任课教师讲学、备课组长讲研活动,讲学活动由任课教师着重围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展开,讲研活动由备课组长着重围绕课堂高效的途径和方法展开,每周三业务会议时由各年级负责实施。
开展周六主题论坛活动。围绕认真研讨“高效课堂的功夫到底花在哪里?”“课内外教和学的低效现象有哪些?”“高效课堂如何实现常态运行?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课改问题,人人发表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备课组长推荐,年级组初审,教科室把关确定参加周六论坛人选,每月举行一次。
(六)“优化”“修炼”,提升素养
1、加强制度建设,为“优化”提供保障。出台了《优化常规教学实施方案》,强化了教学常规的三级评定,使常规管理更加经常化、制度化;出台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强化教研工作常规化,完善了《星级备课组考评办法》,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的组织、开展。
2、实施流程管理,优化导学案。我校导学案的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复备---课前复案---教后反思”。年级组和备课组长要严格按照导学案产生的流程加强组织,细化管理。
3、优化作业设计,严控作业负担。严格按照“精选、精评、精析、分层”的原则,严格遵守市一中作业布置的相关规定,实施班级作业日志,严格落实作业三级管理机制,形成了作业公示、把关、处理一条龙的体制。
4、提升学生素养,为课改奠定坚实基础。
(1)强化两本一分,全力提高学生的四种素养。“两本”即语文、英语预习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纠错本,功在平时,贵在坚持;“一分”即课堂实践分,做在平时,贵在实效。抓住学初有利时机,明确要求,加强检查,多途径、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述能力,合作能力,自信人格四种素养。
(2)培养五种习惯,养成三种品质。五种习惯即课前准备、认真听讲、独立作业、坚持预习、及时补错的习惯。三种品质即有计划、多提问、讲方法。由任课教师组织实施,教务处做好检查、讲评。
(3)建立学习小组,形成互助机制。学初按成绩好差、个性互补的原则合理搭配,在课堂实践分、作业、纠错、检测等方面,年级要加强小组的考评工作,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的整体成绩,实现合作共赢,力求人人进步。每期中、末考后做好优秀学习小组的表彰工作。
(4)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利用主题班会课、小组竞争、互相挑战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科学法指导会,学科组长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班级优生学法交流会,坚持培养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5、修炼八项内功,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教材运用: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要求,要符合学情实际,要有鲜明的三个维度。同时,教师能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材,并找准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教学起点,科学、合理地用好教材。教师熟练的驾驭教材和整合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力求达到学生学到知识、方法,形成了能力,有成功的体验,能质疑问难。教法的设计力求突出重点、难点,学法的设计力求自主、合作、探究并行,问题的设计力求激活思维,训练的设计力求对点强化,举一反三,学情的设计力求找准最近发展区,作业的设计力求学生会学,时间的分配力求讲、学、清更加合理。
教师讲解:讲解力求讲的是思路、联系、方法、衔接点、所以然,追问能使学生深入思考,点拨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总结能使学生发现规律,提升能使学生更好探究。既不缺失讲解,也不过度讲解。
模式活用:课堂模式是整体优化课堂结构的有效载体,各学科要坚持用模,主动开发不同课型的灵活运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为高效的常态课堂奠定基础。
发动学生:课堂上学生动,则万事兴。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动口——能表述、能交流、能合作;动手——做做、演演、写写、测测;动脑——看,捕捉信息,想,仔细观察,得,发现规律,用,学以致用;动情——愉悦的情感,成功的体验。
课堂测评:面向全体,当堂检测,发现问题,有效堂清。测评应该先做后评,纠正错误应按:自主纠、一对一互纠、组内纠、班级纠的层面进行。
课堂管理:第一,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第二,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第三,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
课题研究: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想,一方面加大自主合作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开展好学初各学科既定课题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为高效课堂注入活水。
五、建立健全机制,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1、创新机制。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总结经验教训。如校级主题研讨课,逐步进行借班上课尝试,成功之后,又进一步让上课教师备课组先说课、班级试教、组内研讨、最后再借班上课,确保上出一堂高质量的校级研讨课。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健全指导机制。校级领导包年级,中层领导包学科,深入到备课组进行说课、检查导学案、听评研讨课,全程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确保常规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学科主任(中层本学科领导兼任)与备课组长组成的学科指导委员会,把握学科航向,不断深入解决课改问题。
3、完善交流机制。多级交流,多重思想碰撞。利用周三晚进行“班主任讲班、备课组长讲研、任课教师讲学”年级内部交流,利用周六“教研论坛”进行校级交流,利用“请进来、走出去”进行校外交流,相互学习,开阔视野,不断进步。进一步把课改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提炼,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发挥优势,并适时进行经验成果总结,交流展示并推广。
4、建立评价机制。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的评价指导意见和学科评价标准,制订我校《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监测考核办法》,让教师学有方向,重在落实,不断引导教师走向高效。定期进行评教评学,每月进行一次学生评教评学,从师生关系、课堂投入度、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了解课堂情况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每半期进行一次家长评校,从家长层面对学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家校密切合作。
5、奖惩机制。对课堂高效、作业精选、成绩优异的教师,在评优表模、职称晋级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把“高效课堂”纳入评优表模意见,作为一项重要条件考核。对“高效课堂”未达标教师要在绩效工资中予以体现。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使“高效课堂”不留盲区,从年级到班级再到学科,全员行动,形成合力,均衡发展。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负担减下来,素质提上去,在“高效课堂”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