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2个回答
2016-09-1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若只停留在关注传授知识的效果上,显然是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在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使用,普遍遇到这样的矛盾:教材的知识容量大幅度增加,而课时却偏紧。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改革课堂教学,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展示生物素质教育特点。这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这一改革大潮。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一节课怎样就能称为优秀课呢?对于课堂教学(优秀课)的评价标准普遍认为:教学思想先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科学(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好、教学有特色(有创新)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甚至会使他忘记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而激发学生的重要前提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大自然的优化组合,因此,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实物、实验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就变得异常重要,这也是生物课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免疫一节比较抽象,可以从器官移植说起,为什么手术成功了还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产生了欲罢不能亟待解决困惑于悬念,想立即学会而后快的感觉,就会全身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在课的开始可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这样的生活情景:桌面上提供3种材料—塑料纸、弹力布、普通纸。提问,若要用这三种材料来模拟细胞膜的结构,选择哪种材料较好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常识,再联系将要学习的内容不难回答:弹力布。理由是:有弹力(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透气(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师总结引导:弹力布由于没有生物活性,他与真正的的细胞膜的结构相差很远,那么真正的细胞膜的结构又是如何的呢?下面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来了解他们的探究历程。像这样以生活为信息载体的知识内容会让学生极易接受,而且会产生如下良性效应:
情景——好奇——兴趣——乐趣——志趣
二、确立“尊重学生、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托兰斯研究工作表明,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罗杰斯也曾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偏离常规的思想常常受到压抑。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肯定的语言如“有进步!” “说得很好!” “不错,你真行!”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或退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和期望,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预防厌学、惰性心理的滋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才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样做的优势是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如讲述青蛙的生长发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饲养蝌蚪、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并结合课文自读来进行教学。这样,由于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进去的,而是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主动获得的,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确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是: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先学——后教——巩固复习、当堂训练。即课堂上精心组织,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自学并尝试回答问题,待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知识后,教师实施教学。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生物课上教师要灵活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
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不仅制定认知目标,还要制定智能目标、情感目标。这样才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能力培养、心理健康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花的结构》一节课,认知目标是掌握完全花的基本结构;智能目标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解剖操作能力、自学能力;情感目标有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揭示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板书课题,然后讲述目标,出示达标思考题。讲述目标应遵循层次性、循序渐进、可行性原则。出示达标思考题应做到多样化,可以是问答题,也可以是判断、选择题。
教师通过布置自学思考题、给出自学范围、自学方法、规定自学时间及检测手段来指导学生的自学。学生自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观察、实验,也可以是阅读、思考。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
3、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一般情况下,对于所有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教师做到不讲;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做到少讲;对于所有学生感到头疼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在原型启发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点拨,做到精讲。当堂训练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分钟,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巩固消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4、优化课内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尽量少指导。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应加强督察,不应放任自流。
5、重视信息反馈,保证信息畅通:由课外作业转向课内作业,能真实的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得到准确及时的矫正。同时有效地矫正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使师生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同步
四、转变学习方式
1、采取自主学习
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进出创新的火花。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新人。强化指导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着重交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如何选择调用最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
2、启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过程为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明显得到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而是显得很随便,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鼓励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如授课时老师要启发学生: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萌发?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学生个人的思维往往带有局限性,小组合作往往可以引出丰富的多元化的猜想。初中生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而这往往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适时地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如:在总结生物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物的例子,而后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哪些特征?个人的回答往往只有那么一点两点,小组讨论时,你一言我一语,能激活个人思维,触类旁通,引发更多的思考,得出更加多样化的答案。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动态的教学;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学习过程;变个别学生唱主做学习的主人。
3、应用探究学习
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看,他们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并且随着活动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同时又不太懂得的新事物,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他们特别喜欢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例如,在传授“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知识时,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肥土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新知识。
五、改革评价措施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对于学生的认识和实验结果,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表扬,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人意之处,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经常性的使用“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比如,有位同学成绩不好,性格也非常内向,从不主动提出问题,也不敢举手发言,就要经常提问他,鼓励他积极去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该位同学在激励中不断进步,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真正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通过以上途径,可以确实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一节课怎样就能称为优秀课呢?对于课堂教学(优秀课)的评价标准普遍认为:教学思想先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科学(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好、教学有特色(有创新)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人们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甚至会使他忘记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而激发学生的重要前提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大自然的优化组合,因此,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实物、实验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就变得异常重要,这也是生物课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免疫一节比较抽象,可以从器官移植说起,为什么手术成功了还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产生了欲罢不能亟待解决困惑于悬念,想立即学会而后快的感觉,就会全身的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在课的开始可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这样的生活情景:桌面上提供3种材料—塑料纸、弹力布、普通纸。提问,若要用这三种材料来模拟细胞膜的结构,选择哪种材料较好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常识,再联系将要学习的内容不难回答:弹力布。理由是:有弹力(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透气(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师总结引导:弹力布由于没有生物活性,他与真正的的细胞膜的结构相差很远,那么真正的细胞膜的结构又是如何的呢?下面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来了解他们的探究历程。像这样以生活为信息载体的知识内容会让学生极易接受,而且会产生如下良性效应:
情景——好奇——兴趣——乐趣——志趣
二、确立“尊重学生、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托兰斯研究工作表明,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罗杰斯也曾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偏离常规的思想常常受到压抑。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肯定的语言如“有进步!” “说得很好!” “不错,你真行!”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或退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和期望,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预防厌学、惰性心理的滋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才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大胆提出异议,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异议要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每个学生都能合格”。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样做的优势是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如讲述青蛙的生长发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饲养蝌蚪、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并结合课文自读来进行教学。这样,由于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进去的,而是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主动获得的,因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确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是: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先学——后教——巩固复习、当堂训练。即课堂上精心组织,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自学并尝试回答问题,待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知识后,教师实施教学。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生物课上教师要灵活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
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不仅制定认知目标,还要制定智能目标、情感目标。这样才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能力培养、心理健康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花的结构》一节课,认知目标是掌握完全花的基本结构;智能目标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解剖操作能力、自学能力;情感目标有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揭示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板书课题,然后讲述目标,出示达标思考题。讲述目标应遵循层次性、循序渐进、可行性原则。出示达标思考题应做到多样化,可以是问答题,也可以是判断、选择题。
教师通过布置自学思考题、给出自学范围、自学方法、规定自学时间及检测手段来指导学生的自学。学生自学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观察、实验,也可以是阅读、思考。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
3、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一般情况下,对于所有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教师做到不讲;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做到少讲;对于所有学生感到头疼的疑难问题,教师可在原型启发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点拨,做到精讲。当堂训练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分钟,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巩固消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4、优化课内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尽量少指导。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应加强督察,不应放任自流。
5、重视信息反馈,保证信息畅通:由课外作业转向课内作业,能真实的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得到准确及时的矫正。同时有效地矫正教师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使师生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同步
四、转变学习方式
1、采取自主学习
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自主质疑的权利。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进出创新的火花。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新人。强化指导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着重交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如何选择调用最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
2、启用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过程为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明显得到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而是显得很随便,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鼓励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培养创新思维。如授课时老师要启发学生: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种子为什么会萌发?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学生个人的思维往往带有局限性,小组合作往往可以引出丰富的多元化的猜想。初中生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而这往往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适时地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习惯。如:在总结生物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物的例子,而后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有哪些特征?个人的回答往往只有那么一点两点,小组讨论时,你一言我一语,能激活个人思维,触类旁通,引发更多的思考,得出更加多样化的答案。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动态的教学;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学习过程;变个别学生唱主做学习的主人。
3、应用探究学习
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看,他们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并且随着活动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同时又不太懂得的新事物,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他们特别喜欢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例如,在传授“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知识时,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肥土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新知识。
五、改革评价措施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对于学生的认识和实验结果,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表扬,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表现出的暂时不尽人意之处,激励评价就更显得重要,经常性的使用“不错”,“很好”,“你能行”,“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比如,有位同学成绩不好,性格也非常内向,从不主动提出问题,也不敢举手发言,就要经常提问他,鼓励他积极去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该位同学在激励中不断进步,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真正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通过以上途径,可以确实有效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