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运行常用运行状态来描述,主要分为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正常状态又分为安全状态和警戒状态,异常状态又分为紧急状态和恢复状态。电力系统运行包括了所有这些状态及其相互间的转移(图3)。
各种运行状态之间的转移,需通过控制手段来实现,如预防性控制,校正控制和稳定控制,紧急控制,恢复控制等。这些统称为安全控制。
电力系统在保证电能质量、安全可靠供电的前提下,还应实现经济运行,即努力调整负荷曲线,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利用各种动力资源,降低煤耗、厂用电和网络损耗,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扩展资料: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交流电路的理论、三相交流输电理论、分析三相交流系统的不平衡运行状态的对称分量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同步电机振荡过程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流动波理论和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等均已成熟,形成了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
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人工计算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要求,从而促进了专用模拟计算工具的研制。20世纪2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首次研制成功机械式模拟计算机──微分仪,后来改进成为电子管、继电器式模拟计算机,以后又研制成直流计算台和网络分析仪,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有力工具。
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大规模电力系统的精确、快速计算得以实现,从而使电力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024-08-01 广告
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同时完成,没有中间存储环节。系统频率受有功功率平衡影响,系统电压受无功功率平衡影响。电力系统实行统一调度指挥等。
电力系统的同时性;发电,输电,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大量储存。
电力系统的整体性;发电厂,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在电网中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缺少任一环节,电力运行都可能完成。
电力系统的快速性;电能输送过程迅速。
电力系统的连续性;电能需要时刻的调整。
电力系统的实时性,电网事故发展迅速,涉及面大,需要时刻安全监视。
系统构成
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有电源、电力网络和负荷中心。电源指各类发电厂、站,它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电力网络由电源的升压变电所、输电线路、负荷中心变电所、配电线路等构成。它的功能是将电源发出的电能升压到一定等级后输送到负荷中心变电所,再降压至一定等级后,经配电线路与用户连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的同时性:发电,输源电,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大量储存;
电力系统的整体性:发电厂,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在电网中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缺少任一环节,电力运行都可能完成;
电力系统的快速性:电能输送过程迅速;
电力系统的连续性:电能需要时刻的调整;
电力系统的实时性:电网事故发展迅速,涉及面大,需要时刻安全监视;
电力系统的随机性:在运行中负荷随机变化,异常情况以及事故的随机性。
发展状况:
20世纪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扩大电力系统的规模可以在能源开发、工业布局、负荷调整、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等方面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于是,电力系统的规模迅速增长。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的电力系统是前苏联的统一电力系统。它东西横越7000千米,南北纵贯3000千米,覆盖了约10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力系统从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到1991年底,电力系统装机容量为146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750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四位。
输电线路以220千伏、330千伏和500千伏为网络骨干,形成4个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的大区电力系统和9个超过百万千瓦的省电力系统,大区之间的联网工作也已开始。此外,1989年,台湾建立了装机容量为1659万千瓦的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1、电能不能大量储存
虽然蓄电池和电容器等储能元件能够储存少量电能,但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能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以说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及使用是同时完成的,即发电厂在任何时刻生产的电能恰好等于该时刻用户消耗的电能和输送、分配过程损耗的能量之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将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2、过渡过程非常迅速
由于电力系统存在大量电感、电容元件(包括导体和设备的等值电感和电容),当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或发生故障时会产生过渡过程。电能是以光速传输的,过渡过程将按该速度迅速波及到系统的其他部分。因此设备正常运行的调整和切换操作,以及故障的切除,必须采取自动装置迅速而准确地完成。
3、电能生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电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主要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电器的种类不断增多,生活用电量日益增加。电能的供应不足或突发故障都将给国民经济各部门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扩展资料
在各工业部门中,电力系统规模最大、层次很复杂、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实体系统。无论是系统规划和基本建设,还是系统运行和经营管理,都为系统工程、信息与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园地,并促进了这些理论、技术的发展。
针对电力系统的特点,60年代以来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分析与管理中,在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中,都广泛引入了系统工程方法,包括可靠性分析及各种优化方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电力系统监控与调度自动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继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在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方面,燃料、动力、发电、输变电、负荷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开发,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功能。高电压技术的进步,各种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研制成功,电晕放电与长间隙放电特性的研究等,为实现超高压输电奠定了基础。
新型超高压、大容量断路器以及气体绝缘全封闭式组合电器,其额定切断电流已达100千安, 全开断时间由早期的数十个工频周波缩短到1~2个周波,大大提高了对电网的控制能力,并且降低了过电压水平。依靠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超高压直流输电。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各种动力负荷,为节约用电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
系统频率受有功功率平衡影响,系统电压受无功功率平衡影响。
电力系统实行统一调度指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