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阶段性总结

 我来答
lilipat
高粉答主

2017-03-0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4919万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总结

文田小学 陈琴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主题单调乏味,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调常谈,如写妈妈,就是深夜冒雨送医院;写同学,就是捡铅笔、扶盲人……学生的习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传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惯于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要求超阶段超目标,致使许多孩子面对习作无话可说,许多孩子惧怕甚至讨厌习作。教师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模式化训练,让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少个性展现、缺少真情流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要求。反复琢磨,就可明白课标旨在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关注,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在习作素材积累方面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工作室提出的“关注读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一研修项目,以低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试验。 


三、研究目标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习作中有话说,说真话,发真情,做真人,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研究具体过程 


(一) 积累——寻求源头活水 


叶圣陶曾说:“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平时积累充实,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学生就是缺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有见闻写不出;有想法大脑空白。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可是,他们常常感觉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积累是习作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阅读积累 


①、以课堂为“主阵地”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40分钟的课堂,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立足课堂,重视课本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众多专家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我们学校要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要书声琅琅,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扎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每一节语文课都要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读写结合有效指导单元习作。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课文这些经典之作,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写作方法,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在低年级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字词,理解字词、积累字词的为教学重点。教学时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训练学生听词、写词、说句、造句的语言基本功。低年级的大部分课文朗朗上口,童趣盎然,在40分钟学习中,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力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进入中年级的学习,我除了关注学生在词句上的积累外,还让学生掌握“读书三法”:初读、细读、精读。要求初读知意,细读悟情,精读品文。让学生在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学习中,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②、以课外为“百宝箱”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叶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a、 推荐好书,好书大家看。学校图书室经过改革以后,学生借阅图书非常方面,于是我让学生每周争取读完一本书,尽量做好读书笔记,中年级的读书笔记主要是让他们摘抄自己所喜欢的词句或段落,如果喜欢的内容太多,不能原文摘抄,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理由用语言表达出来。班级以每周一下午第六节课作为是“好书推荐课”。在这节课上,我让孩子把自己一周以来所读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推荐形式主要是朗读精美句段、介绍书的内容,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这样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有读有感有积累也有收获。 


b、黑板一角,采蜜大比拼。我充分利用教室后面供学生布置学习园地用的黑板,把黑板空出一定的位置,每天由学生轮流推荐十个好词或两三句好句,推荐者早晨到校板书好,其他人到校后用采蜜本记下,然后在晨读时进行背诵比赛。由于每天积累的数量不多,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有时,在语文课开头,我还会和全班学生一起品评好句,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表达方法。 


c、围绕专题,拓展阅读。结合课文专题阅读,根据课本的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三年级的名人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爱的力量等等这些专题,我在进行这些单元教学时,都适时地安排学生拓展阅读,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2、生活积累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没有生活的阅历写出的作文犹如干枯的鲜花,浮夸的假花,缺少自然情感的清香之气。 


① 借助课堂,激发观察的兴趣。 


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处在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学校、在家里……每天所看到的事物何其多,但许多孩子缺少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于是,习作苍白,内容空洞。我紧扣课堂这个阵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校园一年四季景色的不同以及我们乡村四季景色的变化。由于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农村,对学校和乡村的自然再熟悉不过。于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夏日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等丰富的说法。 


② 走进生活,养成观察的习惯。 


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并不一定天天写,而是哪天记忆深刻就哪天写。这样,从思想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我的第一步是紧扣单元训练,让学生有法可依。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找春天”。于是,我就带领学生首先在校园寻找,在找中指导学生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说、评、改。这样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然后放手学生课外寻找。一周的日记内容以“找春天”为主题。于是就有了“春天来了,满山遍野开满了黄黄的迎春花,她吹着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春天来啦。”“春天来了,我家门前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像给桃树穿上了一件花衣裳。”……这样诗一般的语言。第二步,扩展活动空间,让学生有事可写。许多孩子由于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提起笔来总是无从下手,让他写日记更是有如攀登蜀山,不是寥寥几笔就是东拼西凑或抄袭,敷衍完事。于是,我以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素材:如运动会、庆六一、卫生大扫除,学生的课间游戏……这些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的,让他们适时进行日记,学生就会有事可写,有感抒发。第三步,从小处着手,让学生自我提高。有了前面基础的引导,学生已经踏入了观察的大门。在中高年级,我就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告诉他们从生活中常见的小现象、小问题、小游戏、小发现、小烦恼、小秘密、小事情以及读书的感悟入手,及时记录下来。 


(二) 口语交际——提供厚实基石。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他能让学生自信心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口语训练,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们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具有逐步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能准确地表达所见所感。 


1、紧扣教材展开训练。万变不离其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材,口语表达的训练离不开教材。平日,抓住教材中的插图、精彩处、空白点、趣味性引导学生模仿、想象、复述、延伸。如一年级的《识字四》,学生仿说:猴子树上荡秋千,小牛草地吃青草。三年级的《小摄影师》,有这样一段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引导学生想象,接着往下续编故事。学生的想象力一经启发,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整个故事内容都渗透着一种无比满足的喜悦;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后来发生了意外,是他的好朋友帮他完成了他的心愿…… 


2、联系生活展开训练。生活是语文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口语训练的良好素材。同学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电视上的热点新闻都可以作为交际的素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还能让学生的倾听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 个性习作——给予展现舞台。 


个性化习作就是要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内容开放,富有个性。在习作内容方面,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所写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尽量少写让学生无话可说的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与学生的实际远离的不写。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灵感自由选择。如,三年级上册园地二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选题各具特色。有写同学、老师的,也有写家人或邻居的,题目有“我的xx”“他(她)真好”“我喜欢xx”“xx,你这样做不对”……从一个个题目中就可看出学生的思想,学生想表达,想交流的愿望,他们既可以歌颂真善美,也可以批评假恶丑。在本次的研修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习作内容集。季节集:按季节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写写观察日记或写景文章。活动集:有活动就有体验,有体验就有感受,及时记录所见所感。如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写写表扬稿,赞赞某个人,描描活动场面。人物集:观察同学,老师及身边熟悉的人物,感受人物特点。感动集:用心体会亲情、友情,抒发对世间真善美的赞美。小事集:生活中的烦事、趣事,开心事、后悔事……倾诉集:“xx,我想对你说。”“xx,您不能再xx了。”……把自己的愿望、渴望尽情抒发。想象集:编故事、想未来。每一集内容都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摸到,用心体会到,因而,写起来得心,写出来真实。 


2、方法开放。用学生愿写的方式。没有提纲,没有框框,没有不合时宜的技法指导,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低年级,可用图画或文字,以及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中年级,可以用儿歌、日记等形式来体验作文的乐趣。 


3、评价开放。 


① 改变评价人员。 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者。我采用“自我赏识”、“小组赏识”“教师赏识”等方式去发现孩子习作中的亮点,赏识孩子们的创造性。因人而异,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要求,设置宽松的评价环境,力求人人参与,人人成功,人人进步,力争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每一个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② 改变评价形式。习作再不是优秀者的天下,每个孩子都可以品尝愉悦。我把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级分项要求,有“最佳习作”、“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标题”、“我最喜欢的小作者”、“最大进步”、“最美语句”等奖项,奖项越多,成功者便越多,争取人人拿奖,人人成功,既增强了习作的愉悦感,也促进了作文良性循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进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奖项内容制作成一份份班级习作简报,供全班同学传看。这样,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习作的兴趣高涨。 


五、研究所取得的结果 


1、学生阅读兴趣和习作兴趣增强。现在,学生对作文课及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实验前,家长普遍反映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随处可见捧书的学生。较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后主动做笔记,咬笔杆的同学越来越少,许多同学愿意把习作拿出来让同伴和老师欣赏、评改。这项实验工程从“启动”到“竣工”,极大地挖掘了学生阅读及习作潜能,增强了学生发展的后劲。 


2、学生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常根据课文的需要续写片段,填写空白,改写诗歌,想象场景等。日记篇幅不再“短小精悍”,习作语言不再匮乏、生硬。 


3、通过研修,我在习作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为了习作研究顺利进行,我阅读了一本又一本与阅读习作相关的书籍,学习了一位又一位名师的阅读、习作讲课,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课,通过不懈努力,以前对习作非常迷惘的我逐渐探索出习作教学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六、研究存在问题 


1、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一样,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如何进一步提高相对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习作水平,仍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2、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处理习作指导与习作个性化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下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