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称“足下”的由来 足下是什么意思
“足下”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事件。晋国的晋文公登上王位之路极其坎坷,幸得身边有一群忠心耿耿的随从,特别是介之推。介之推为了救晋文公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炖汤,从而保住了晋文公的性命。但是当晋文公登上大位之时,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甚至因为晋文公用错挽回的方法,导致介之推和母亲被大火烧死。晋文公为了忏悔,便把介之推死前抱住的树砍下做成鞋子,以此来怀念介之推的衷心,从此,“足下”便成了尊称。
因为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导致自己的三个皇子受到陷害,太子自杀,另外两位皇子重耳与夷吾为了保命逃离了晋国。其中晋文公重耳一逃就是十九年,为了回到晋国争得王位,各处奔波以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途中,因为饥寒交迫的重耳染上重病,窘迫的一行人却无法帮重耳寻得一碗肉汤,就在众人万愁莫展之际,介之推割下了自己大腿的肉煮了一碗肉汤,而重耳也因为这碗肉汤身体获得了痊愈。
终于经过千辛万苦,重耳获得了齐桓公的帮助,回到了晋国登上了王位成为了晋文公。登基后的晋文公开始对跟随自己漂泊的大臣进行论功行赏,当众人都在进行邀功时,唯独不爱邀功的介之推始终默默不出声,因为他相信晋文公不会忘了自己。可惜,刚登基忙于政治的晋文公偏偏就忽略了介之推。等到失望的介之推辞官回乡后,晋文公才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伤害了介之推。可是,无论晋文公如何封赏,都被介之推婉拒了。
耿耿于怀的晋文公因为始终惦记着介之推的恩情,于是,便听了一个大臣的建议,放火烧介之推居住的山,想借此逼介之推下山回归到自己的身边。可是,介之推却选择了宁死也不下山,等大火过后,晋文公找到的只剩下抱着树被烧死的介之推。伤心欲绝的晋文公命人砍下树根,做成了鞋子穿在脚下,以此来怀念介之推。而晋文公的一句“足下,悲乎”!从此让“足下”成为了尊称。
由来有几种说法,最有名的是一个传说: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封赏有功之人,却忘了封赏当年跟随他逃亡并割股肉让他食用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带老母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去绵山寻找,他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抱着大树和母亲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次看到木屐的时候都会说:“悲乎,足下!”
没有特别具体的起因,最权威的解释是东汉·蔡邕在《独断》书中写到:“陛下者,陛阶也……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群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意思就是,陛下,是指皇帝坐在台阶之上,臣子不敢和皇帝对视说话,只能低着头看着台阶之下,同理,殿下,阁下也是一样的。足下就是两个身份相当的人,说话时为了表示尊敬,见面行礼,低着头看着对方脚下来说话。